APP下载

优化课堂师生交往方式,提高高中音乐学教实效的研究

2020-12-05李则名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音乐课师生音乐

李则名

(娄底市第一中学,湖南 娄底 417000)

音乐课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依据各国的文化与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中的师生交往便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它能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由于缺乏共享,并且受社会认知、音乐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知识交往、情感交往、价值交往部分缺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进一步造成音乐教学毫无创新。作为音乐课教师,既要摸清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更要找到音乐课堂上师生交往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提高音乐学教的实效性。

一、音乐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自身角色观念认知

师生双方在人格上拥有平等的地位,个体都是独立的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现在教育系统等机构通过提出所谓的教育目标,同时通过构建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教育政策来控制学校的教育。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师生交往多向性受到束缚,衍生出了很大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我就是权威的理念,师生关系中呈现学生被看作是教学的客观对象的局面。音乐教师在完成社会对其的期望与传递价值观任务的同时推进教学目标,因此,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凸显。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这种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对等的陈腐观念以及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遭到摒弃,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成为课堂教学中交往教学应用、推广的主要依靠。

(二)学生的社会背景与人格

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获得音乐教育的渠道和时间也不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能在婴幼儿时期或者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来自父母、长辈以及成长环境以外的音乐熏陶和教育,他们有相当多的机会获得音乐知识并且参加音乐活动,所以他们的音乐才能得到更早、更好的挖掘、培养,有的人还专门以音乐为特长。因此,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2]

交往能力是指一种能达成有效和高效交往行为的能力,拥有较高交往能力的人能使自己与交往对象处于和谐氛围中,并乐于、享受于、受益于交往[3]。较多的音乐教师努力试图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部分学生的交往能力欠缺,学生的不积极、不表现、不自信,“三不”现象导致音乐交往的形式化、冷漠化等现象凸显,问题比比皆是。

现在的家庭构成中单孩居多,在家中,学生很大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家人的关心与谅解经常被忽视,习惯被照顾,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此外,生活方式的快速化、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封闭化、通讯连接发达化进一步减少了学生与其他人进行面对面交往、交流的机会,使现在的学生表现得孤僻、敏感和浮躁。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缺乏相应的交往能力,很难融入集体。因此,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会出现相应的情感交流问题。[2]

(三)教学内容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将师生间的互动局限在基础的教学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范畴,极少涉及师生双方的价值观、社会认知等诸多方面。学生的音乐发展特征并没有与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课程相结合,学科体系往往是教师眼中知识的存在方式,是学科自然逻辑的代表方,而非学生心中能够接受并且学习音乐的方式。

就目前看,高中音乐课有“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演奏”六个模块教材,音乐内容涉及广。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不一定都喜欢,如何将新的东西与与时俱进的内容、热点、“网红”信息纳入教学之中,让每一节音乐课都有新的内容,而不是枯燥的本本内容,这样的课才会很有意思,这样的循环往复,不断地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才能达到儒家经典之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5]。

(四)教学环境

大部分学校音乐师资力量基础相对于其他科目较为薄弱,音乐老师较少,重视文化课,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课堂上交往的互动性。而且在现代音乐教学课堂上,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视觉听觉效果,还可以使老师既省时又省力。但是,事事都不是仅有好的一面,如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师和学生出现工具化倾向,教学的主体发生倾斜,最后成为工具的俘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需要、心灵的沟通无法得到满足。

二、优化音乐教学中师生交往方式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改变师生交往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实行“主体—客体”教学,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和教学内容。音乐教师需要改变这种主客体关系模式,使学生的兴趣、情感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重视,把学生看成音乐教学中有独立思想的、有主观能动性的音乐人,主客体时刻能间歇性转换。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构建“教学共同体”,做到真正领悟交往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是创造更多的师生交往机会,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能受到激励和鼓舞,感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以及理解,形成自己正确且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6]然后,音乐教师还需通过交往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回顾,对自身的交往行为审视,怀疑,在不断地交往中促进教学,在这种观念指引下,从而能引导学生在交往态度、交往知识、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改善,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师生之间的信任、真诚、充满情感是基础,使师生乐于交往得到实现。音乐教师必须卸下传统权威的翅膀,让其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领导者、绝对掌控者,而是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合作者、促进者,实现“我——你”的教学平等对话关系。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经验、交往技能等方面必须要在学生之上,教师在为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5]

(二)善于多样的交往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交流

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行为便是教师提问,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其中,提问与回答是一种互动交往行为。音乐课堂上一次完整而有效的互动往往是这样的过程:音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参与并且积极回答。整个过程要让学生不走神,都想参与其中。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时刻点也可以机动,它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过程中,结尾都可以进行。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完整、正确、错误或者不会,抑或拒绝回答问题,那么,教师要做的是告知学生回答问题的线索,同学们试图自己去找答案。过程中可以运用探问、转问他人的办法,帮学生弥补所缺知识,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得到缓解与消失,这样学生才不会拒绝回答,不害怕回答问题,学生的信心将会得到塑造。[6]

开展音乐小组合作模式,音乐教师以学生音乐合作小组为教学手段,通过课堂上指导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完成课堂上特定的音乐教学任务,如完成一场小组成员都能参与的音乐合唱曲目、音乐小剧等,在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表现、创造。

(三)建立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增强有效交往

音乐交往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课堂以外的交往几乎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脱离了现实的交往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必须要由工具价值和科学价值取向转为生活世界,因此,在课堂外构建多样化的交往形式便应声而出。[6]例如,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师生间在私下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且还可以关注学生抖音、微博等账号,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得到学生信息的反馈后,可以推进师生交往关系的优化。课堂上,教师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适当地将一部分传统音乐教学课换种方式,即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地对将要进行下一堂音乐课的音乐内容进行收集和了解,以小组为模式,通过小组群体间的交往互助,顺便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然后将他们形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进行相互的点评和讲解,构建开放性的交往课堂。[7]

我们不仅要对教学环境的外在进行改良,而且教学课堂的内在环境(心理环境)也要进行创设。首先,教师要实施民主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这样的风格下做出音乐学习上的决策,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自然地进入到交往中来,教师要信任、鼓励、相信学生。马斯洛需要层次指出,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影响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关爱学生,让学生尊重和爱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在“罗森塔尔效应”中向自我实现的需求过渡。[8]通过幽默的讲课方式、持续更新的教学手段等营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氛围也是音乐教师创设的一部分,要创设一种鼓励、积极、安全、信任的课堂交往氛围,为师生交往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

三、总结

课堂是音乐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并发生作用的场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加强交往的前提下,师生的许多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状况,不管是思想、情感价值观、社会认知,使学生一步步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对人、对事物的挚爱之情不断升华和改变,进而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音乐教师便能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针对性地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9]

猜你喜欢

音乐课师生音乐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音乐
麻辣师生
众生相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