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理解“教育均衡”的实质内涵

2020-12-05张健彪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资源优质

张健彪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均衡以公平为原则。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优越性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均衡并不是“绝对公平”,而是基于差异和差距的公平。均衡,平衡之意,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暂时、相对的统一或协调。教育均衡是指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地区、学校、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均衡的教育发展机会。它要呈现的是一种逐渐减少差距的协调、稳定、正向的状态,这种状态只能是暂时、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不是完全的、绝对的静态平衡。换言之,教育均衡是“机会均等”和“发展平衡”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等”“绝对公平”。它不是要消灭差异、差别和差距,相反,承认差异和差距,正是教育得以发生和进行的动因。正是因为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才需要教育适度的“差异发展”和“分层发展”;正是因为在发展程度上存在差距,才更需要教育的协同发展、赶超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这正是教育发展逐渐走向均衡和公平的实然逻辑和必由之路。

第二,均衡以优质为核心。质量是均衡的价值取向,脱离质量标准的均衡注定是低水平的,实现教育资源的普遍优质化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核心要务。优质,是衡量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而优质均衡,又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从理论上讲,均衡和优质似乎是一对矛盾,因为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相对意义上有质量的均衡。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要将大力发展教育生产力、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放在首位。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为教育均衡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条件。离开了这一点,均衡、公平、优质等教育愿景都将无从谈起。因此,教育均衡不是“普遍平均”,更不是“普遍平庸”,不能搞“削峰填谷”“平均分摊”,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多,解决不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实际问题。只有珍惜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存量”,不断拓展“增量”,实现既有和新增教育资源的“双优质化”,并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才是解决教育均衡难题的治本之策。

第三,均衡以特色为重点。均衡不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等发展”“同步发展”,不能“千校一面”“千课一面”“千生一面”,相反,它更要求彰显教育特色和个性。特色、个性,既是教育之本色,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特色、个性不仅无碍均衡与优质,而且是优质均衡的基本特征。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正是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保证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保障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障了教育对每一名学生的“定制化”培养。反之,教育的“同质化”必然会造成特色和个性的缺失,导致学校文化的缺失、教育创新能力的枯竭,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将沦为一句空话。特色,不是某一学科领域方面的特点或优势,而是由教育核心价值观投射于外的文化风貌、思想气质、精神特质和学养品格。它是教育灵性、活性和创造性的来处,是涵养和滋生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特色与均衡不仅不矛盾,更是衡量教育均衡水平的重要标识。所以,教育均衡应突出特色化办学这个重点,将达到国家基本均衡标准的特色发展作为学校提升办学标准和品质、办一流素质教育的更高追求。

第四,均衡以教师为关键。教育均衡的关键不在“物”,而在“人”,主要不在经费、校舍条件和设施设备,而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教师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教育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优质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特色的凝练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独特的价值观念、个性特征、人格魅力、育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问学审思、知情意行,影响着学习的成效。优秀教师、名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最宝贵的财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的思想理念,归根结底都要付诸教师的教育实践,方能开花结果。教师队伍的优质、配置的均衡,最终决定着教育均衡所能达到的程度。推进教育均衡,应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优质化作为重中之重。在教育均衡推进进程中,不能只是将教师看作“调配的资源”,更应视为“发展的对象”;不仅要健全教师评价体系,还要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不仅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尤其要照顾其职业尊严、给予其情感关怀。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教师发展的问题,包括教育均衡在内的所有教育问题之解决都将指日可待。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既是目标性任务,也有过程性要求,我们要对之有全方位、整体性的认知,以科学的教育均衡观去推动它。要全面、准确理解教育均衡,必须“以公平为原则、以优质为核心、以特色为重点、以教师为关键”,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唯有如此,才能使“教育均衡”真正体现为“教育发展”,切实起到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标杆。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教育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