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塘、荷花和露珠

2020-12-05

苏州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露珠志愿志愿者

亦 然

耿明说话语速较快,表达却很清晰,有条理,还很干净,中间没有衬词、衬字、口头禅,把录音还原为文字,不需经过编辑删改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他还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演说者,他知道你需要了解什么,应该了解什么,这使得对他的采访意外轻松。当然,耿明也有自己的问题,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偏离航向,似乎要向另一个港汊驶去,但只要你稍加提醒,他马上就会驶回来,话题重新进入既定的航道。其实,那些旁逸斜出往往也是由于聆听者的好奇与怂恿。人们对耿明的过往经常会产生按捺不住的额外的探究欲——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耿明可能也曾经对自己问过类似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可以换一个问法: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回到一个点,从那一点出发,顺流而下,耿明的人生路径豁然开朗。

这个点就是苏州博物馆。耿明曾经是那儿的志愿者,还担任过苏博志愿社两届社长。

耿明一定是苏博最强志愿者之一,他的滔滔口才与文化热情摆在那儿。我在网上搜到好几篇记载参观苏博经历的博文,博文里只出现两个人名,一位文徵明,一位耿明。前者是因为那一架紫藤,后者是因为那一席讲解。

其实耿明对展品的讲解来自于苏博官方的解说词,与其他参与现场解说的志愿者一样。耿明的精彩在于他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参观者是各种各样的,他们兴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讲解的需求不同。比如对同一幅明画,有的人只要知道这幅画如何有名就行了,有的人却要知道这幅画为什么好,在美术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有的人还想了解一些这位画家的趣闻轶事。这就要求讲解者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必须知晓官方解说词背后掩藏着的大量文化记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动细节。耿明解说的最精彩部分往往在“谢谢大家的聆听”之后,如同演讲结束了留给听众的提问时段,那回答更有针对性、更深入,也更随意而引人入胜。就像有时读一篇专业论文,我们会对论文的许多长长的注释更感兴趣,因为那些文字往往更生动细致而容易被接受。

比如说馆里那座在瑞光塔出土的真珠舍利宝幢吧,那是与虎丘塔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元代绘画《七君子图》、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并列为四大镇馆之宝的宝物,是所有来苏博参观的人必看的重要展品。人们对宝物总是有太多太多的好奇,那一段简洁精炼的文字是满足不了他们的猎奇心理的。为此,耿明可以说是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

对宝幢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的深入了解与探讨自不必说,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宝幢出土经历的追寻,在他锲而不舍的追寻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扑朔迷离的故事清晰可辨。更为可贵的是,耿明的追寻与还原既有热情与严谨,还充满了人世沧桑的感慨,他的解说所营造的历史感,就必然像一阵阵磅礴而至的海浪,冲击你、摇撼你、沉浸你,让你经久难忘。

解说词里说到宝幢的出土,是因为“三个小孩掏鸟窝”偶然发现的,耿明在讲解时总是觉得大而化之了,于是就特别注意打听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苏博老人回忆说,有一天苏博大门口放着三只麻袋,是几个小孩背来的,放在大门口就跑走了。人们打开一看,哇,件件都是不凡之物!于是赶紧多方查询,找到那几个小孩,搞清楚这些文物是如何被发现的。由于年代久远,这件事耿明听到好几种版本,说法不一。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耿明不甘心就此打住,竟然想方设法找到四十年前的当事人,三个小孩,他找到两个。当年的顽皮少年,如今都老了。一个在菜场做保安,一个做小生意,还信了佛。还有一位刻意避人,无法找寻,听说每逢发现纪念日(正好是佛诞日),那人都会来到瑞光塔下磕个头,然后爬起来就走,耿明与瑞光塔的工作人员一样,从未见到过他。耿明多次请两位座谈,陪他们吃饭,与他俩成为朋友,让他俩慢慢回忆当时的种种细节,相互校正记忆。当年是怎样挪开佛像,发现佛龛后面松动的砖是可以抽开的;是谁怎样钻进去的;又是怎样把宝幢拆散传递出来的……这些细节,都写在耿明与文博专家钱玉成合著的《映现吴越》里,这是所有的研究真珠宝幢的出版物中,对此事记载最为翔实的。

你能说这仅是一位单纯的志愿者所为吗?你还对耿明的讲解特别吸引人感到惊奇吗?

一个成功的博物馆离不开一批这样的志愿者精英,当年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博的整体理念中就包含这样的内容。

文化古城苏州如同一方莲池,苏博是池里一朵艳丽的荷花,耿明呢,就是荷叶上徜徉滚动着的一滴露珠。透过这滴晶莹的露珠,人们得以更细致更感性地欣赏这座城市美妙的过往。

成为这样的一滴露珠,在耿明是偶然,也是他的必然。

耿明是偶然听到苏博招聘志愿者的消息的,那时苏博已经招过第一批志愿者了。苏博志愿者所做的事情分三类:讲解、引导、社教,耿明从事现场讲解。有才华有志向的人总是会出类拔萃,没多长时间,耿明就被推为志愿社社长。于是耿明将视野从展品藏品扩展到博物馆运营的全过程,扩展到志愿者事业的大境界,考虑得更多更深了。这时耿明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二十多年了,从学艺术的大学生,到公司职员,再到拥有自己设计公司的创业者。耿明根据运营公司的经验,再借鉴国内外许多成功的志愿者案例,制定了全面而规范的志愿社章程。也是根据这个章程,耿明连任两届社长后就卸任了。

耿明的爱人也是一位苏博志愿者,至今还是。他俩正是结缘于苏博,结缘于志愿者,是苏博志愿者队伍里诞生的第一对夫妻。苏博这朵荷花上滴溜溜打转的两滴露珠,是怎样美妙地一撞而成为一滴大露珠的?这是只属于他俩珍藏的甜甜的秘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么多年来,苏博志愿者们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热闹得很,像耿明夫妇那样由志愿者同事而成为爱人的不在少数,还有母亲做了志愿者,之后女儿又接着做的,有姐妹、兄弟、朋友都相继成为志愿者的……其中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丰富吧?人生有一段志愿者经历,是值得引以为傲的。耿明说起今年苏博招收志愿者的事,让我颇感意外:每年三十个名额竟有数千人报名,这意外又让我欣喜莫名。

耿明已经离开苏博志愿社好多年了,但是他一刻都没有离开志愿者行列。在一次苏博讲座上,他认识了顾笃璜老先生,了解到顾老先生主持的昆曲传习所的状况,又成为昆曲志愿者,踏踏实实地为传习所服务,担任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会长至今。他现在还加入了苏州丝绸博物馆志愿社和苏州文保志愿社,用他的经验让志愿者工作走上正轨。他还无偿协助筹建了运河图书馆,只收录与昆曲、园林和大运河相关的图书,目前已有藏书六万余册。

耿明自己的文化公司做得很好,成功地规划、筹建、运营了不少文化特色小镇。他对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痴迷,对他来说,公司业务与志愿者事业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因此,人们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在志愿者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回望苏博,耿明充满感激。他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现在他的公司可以很娴熟地为好多城市策展运营;他说在这里交到了好多朋友,这些分散在各个城市的朋友原先只是他偶然的听众,现在,只要他在微信上介绍苏博有什么新展,他们就会赶过来观看、相聚,“每年过年,好些朋友都会来苏州,看展,看我。”他说他在这里遇见好多老师,他曾经为他们讲解,冯骥才、李伯谦、钱绍武,他们的专业见解和大家风范都让他得益匪浅,他会向老师请教,请他们开出书单,自己好深入学习……

有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每次钱绍武来苏博看新展之前,耿明都为老人准备一朵新鲜的玉兰花。老人来了,耿明把玉兰插在老人的衣襟上,馨香四溢,老人开心得像小孩——这一场景真是温馨美妙而又意味深长。

猜你喜欢

露珠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露珠去哪儿了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小露珠
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