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商人的皇气和官味

2020-12-04张鸣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店木工样式

张鸣

清代的北京,随着清朝统治的延续,商业也相当发达。但是,北京的商人,或者说,在北京经商的商人,是围绕着朝廷展开的,业务包括半个皇家,半个官家,剩下给平民百姓的,就很少了。

首先是金融业,以恒和、恒肇为首的“四大恒”,他们的银票都是官办事业以及官员使用的。有了他们,官办的机构和官员,就不用扛着沉甸甸的银子来回奔走了。山西人开的票号,经营的是官方的汇兑业务,以及官员收入的汇兑。同时,还对官员贷款,只要他们预测你有发展前途,即使没有外放做官,也可以放款。

其次是金店,名义上是经营金银首饰,但实际上,已变成一个代理捐官业务的所在。大的金店,都开设有捐柜,专门打理此项业务。金店老板由于此前的金银首饰业务,跟达官贵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跟敬事房的太监关系很铁。

太监不能披金戴银,但喜欢买。因为有了这层关系,金店老板有本事替各地捐官者办理捐官事宜。一个外地人,如果走正常手续捐官,要比通过金店多费钱,而且职位还不好。自打开办这项业务,金店原来的买卖就无所谓了。

药行则有著名的同仁堂,负责皇宫里所有的丹丸膏药。绸缎行大多为山东人的买卖,不仅经营绸缎,还经营皮裘,也是针对官员的。穿得起绸缎皮裘的,大多是有官职的富人。

果品店,经营各种干鲜水果,大宗的买卖基本被大店承包,比如“果子蒋家”,就是专门供应皇家的。米店当时在北京叫“老米碓房”,因为发给旗人的米,多是老米。碓房的一项大买卖,就是做旗人的生意。旗人发下米来,就都贱价处理给了碓房,换成现金随手花掉,到了没米吃的时候,再从碓房赊出来,然后饷银下来再还。一来二去,几乎大多数旗人,都陷在碓房里,负债累累,但碓房却稳赚不赔。至于琉璃厂的书店和字画行业,就更不用说了,不是士大夫,根本就不可能沾边。古董行也是一样,都是满人贵胄和有钱士大夫的专利。

而清代北京的土木工行业,基本上做的都是皇家和官家的生意,所以,负责殿堂的叫做钦工,负责陵寝的叫陵工,负责官署城垣的,叫做官工。每个专门的口,都管着一个行业的木工和瓦工。这行的商人,不是跟内务府打交道,就是跟工部打交道。

跟土木工相关的木厂生意,规模很大,当时北京城有个著名的“样式雷家”,这个家族就是做木厂生意的。中国建筑史上流传着“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的说法。雷家参与建设的建筑,从圆明园、颐和园到景山、天坛,乃至北京城外的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都是皇室一族的大手笔。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帝制结束,样式房差务完全消失,样式雷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工艺传承。

木厂商人不仅干跟木材有关的活,但凡土木工程,他们都管。北京当时还有一个叫“山子张”的张姓木厂商人,专門以堆假山闻名。如今,也早已不见工匠传人。

其余的比如鞋帽业、餐饮业、木器、酒业、南纸业,甚至卖花的、刻字的,也得仰赖于官人。可以说,如果没有皇宫内苑,没有庞大的中央政府以及里面的众多官员,北京的商人基本上就歇菜了。

这样严重仰赖于官家和权力的商人,不可能有独立意识、自治意识和商业意识,只有强烈的权力依附意识,无法经受时代的考验。

猜你喜欢

金店木工样式
金店失窃案
三千金店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1万多元的皮带
把麻烦挂在树上
三千金店
黄木工
黄木工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快乐“小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