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的豆腐有多贵

2020-12-04苗连贵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翰林夜宴大明

苗连贵

朱元璋坐了江山,尝尽宫中珍馐美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善!”此后他不但自己每饭上一盘豆腐,作为崇尚俭朴、禁止奢华的象征,还明谕后世也照此执行,使皇子皇孙们“知外间辛苦也”。这成为明朝的一条皇家家规。

但随着大明帝国财力增长,立国之初的窘况已有改观,节俭之风渐行渐远。从弘治年间始,由于政策放宽,宫廷、官府多事游宴,大把花银子,公款吃喝,蔚成风气。明孝宗爱惜臣下,虑及官员夜宴后,骑马醉归,“无处讨灯火”——那时没有路灯,街上黑咕隆咚,“酒驾”危险,于是敕令各官饮酒回家,商家铺户都要灯笼传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夜宴之盛。

官员士大夫举行宴会的场所除公署外,更多在私室。他们的饮食生活不仅豪奢,而且放浪形骸。隆庆年间,官吏何良俊到苏州,遇侍郎王世贞,邀往朋友家的“私人会所”夜饮。何不惜银子,请得名妓王赛玉“侍宴”,并以“妓鞋行酒”取乐。王世贞,这位诗人高官乘兴赋诗:“手持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这种庸俗的饮酒方式近乎变态,大约与日本的“女体盛”情趣相投。

扯远了,还是说豆腐。朱元璋老皇帝每餐吃豆腐的祖训,传到后世,这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故事:明代京城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皇帝用膳后,穷酸的翰林们就向光禄寺讨要剩下的御膳,以解馋或曰改善一下生活。一天皇帝饭毕,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上生闷气。一个积年的老翰林见了,十分高兴,“你不吃,在下就不客气啦。”端起豆腐,大饱而去。你道真是豆腐?原來这洁白无瑕看似豆腐的东西,却是用几百、上千只鸟的脑髓做成的,但谁敢说它不是豆腐?皇帝高兴吃一两口,不高兴还不动箸呢。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倒是想有些作为的,勤于政事,宵衣旰食,也学太祖皇帝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为他加工的野菜却是有品位的: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焖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皇帝夹一筷尝尝,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催逼各地饷银、赋税愈急。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或为执行朱皇帝“每餐吃豆腐”政策不力?

猜你喜欢

翰林夜宴大明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来的都是客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孤独的骆驼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
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