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乡思角声里
2020-12-04
聽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李益,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后迁河南郑州。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这首《听晓角》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确表达征人的愁思,又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说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这首《听晓角》,从音响着眼,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后两句:“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任奇特的诗思驰骋,运用夸张的诗笔,通过想象,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号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也就不必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