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其心眼,断其诱惑”
2020-12-04沈栖
沈栖
闲书不闲。近读明朝刘元卿的《贤奕编》,有一则寓言耐人寻味。其中如是说:猩猩好酒,猎人便在山下路边摆上美酒,以为诱饵。下山的猩猩们见酒,起先是骂猎人不仁,但终究抵挡不住美酒的诱惑,先是小杯,后又端大碗,越喝越馋,最后忘记了警惕和防范,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猎人便将其捆缚,“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在动物世界,猩猩是属于聪明、强悍的一类,它们“骂猎人不仁”,说明已识破猎人的设酒有诈。但“酒”令智昏,原有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行为渐趋失控,最后落入陷阱。分析猩猩的悲剧,大致是走过了这么一个轨迹:警觉—智昏—失控。何以故?《醒世恒言》里《薛录事鱼服证仙》一语道破:“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现象,又何止是猩猩之于美酒?反观近年来曝光的大小落马官员,大多是“眼里识得破”,而“肚里忍不过”,最终吞下“诱饵”而祸延国家、殃及自身。据有关报道,一名落马者因受贿获罪后,在狱中回顾自己当初贪赃枉法的感受时称:“受贿就好比喝酒,碰上好酒,一杯接一杯,飘飘欲仙地不知道停手。”
一则闲书里的寓言,一个现实中的实例,何其相似乃尔!猩猩们面对美酒,落马贪官面对贿金,两者的心理嬗变和行为演变过程极为相类,悲剧的缘由都在于:“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自然,大多数情况下是“眼里识得破”,因为没有一点理智是不可能的;而经常发生的“肚里忍不过”,又反映其逐渐丧失了理智。从理智尚存到丧失理智,成为欲望的俘虏,其中有个转化过程。催化这一过程的因素,对猩猩们而言,是酒的诱惑力;对落马官员而言,则是利益的诱惑力。这些诱惑力可以使动物、同样也可以使人逐步泯灭其理性节制欲望的一面,随之迅速滑向放纵欲望的一面。
那么,怎样来抵制这些外在的诱惑呢?不妨援引一则《清朝野史大观》中的轶事,以资借鉴。据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到外地巡视,他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知其爱好后,献一宋拓名碑帖,冯原封不动地退还。下属劝他:“何不启封一赏?”冯答:“启封若是真品,将会爱不释手;不启封一赏,权当赝品也。封其心眼,断其诱惑,任尔物多美,色多艳,眼不见心不乱,其奈我何?”
好一个“封其心眼,断其诱惑”!猩猩们之于美酒,贪官们之于贿金,之所以“肚里忍不过”而带来严重的后果,缺失的正是这样一种自警自律。看来,要遏制贪欲和腐败,除了制度约束监督外,官员们还亟须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而在心理上行為上的“封其心眼,断其诱惑”,不失为一去病保身之药石。
(摘自《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