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2020-12-04
一、小陇山林区概况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位于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属亚热带北缘暖温带山地半湿润气候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总经营面积1243.0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118.76万亩,非林业用地124.2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4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6%。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所辖林场分布于天水、陇南、定西三市的秦州、麦积、清水、武山、徽县、两当、礼县、漳县八县(区)。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 33°30′~34°49′,海拔 700~3330 米,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毫米,无霜期140~218天。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61科,357种;植物兼有南北植物区系的特点,有224科,945属,近2700种,其中木本植物800余种。
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一)发生情况
据调查,全林区林业有害生物达800余种,其中害虫600多种,病害150多种,鼠害15种,其它杂草、鸟、兽害将近30余种。对林木造成危害的有害生物共计30余种,主要有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球蚜、甘肃鼢鼠、落叶松早落病、松苗立枯病、油松毛虫等,年均发生面积约17万亩。从1992年至今全局森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235.8万亩,年均发生面积达18.14万亩,若按每亩直接经济损失30元计算,累计经济损失已达7074万元,年均544.15万元;若按每亩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51.83元计算,累计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3.58亿元,每年损失2754万元。
危害较为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几大类:
一是以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球蚜等为主的食叶害虫和枝梢害虫,在小陇山林区年均发生面积达5万亩。二是以甘肃鼢鼠、野兔、野鸡、野猪、达乌尔鼠兔等为主的鼠、鸟、兽害,在小陇山林区年均发生面积达9万亩。三是以落叶松早落病、松落叶病、松苗立枯病为主的林业病害,年均发生面积约3万亩。
(二)发生特点
1.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以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害鼠为主的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近5年来发生面积年均达10万亩以上,在林区人工林内分布广泛,成为危害人工林的主要有害生物,且连年危害居高不下,是今后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工作重点。
2.害兽、杂草等有害生物发展迅猛
野兔、野鸡、豪猪、苗圃地杂草和一些寄生性植物近年来对全局林业建设危害日趋严重,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3.林木病害发生趋于稳定
落叶松早落病、松落针病、云杉叶锈、松苗立枯病等林木病害发生趋于稳定,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
4.潜在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不断出现
以华山松疱锈病、尖唇散白蚁、华山松大小蠹、松墨天牛等为主的潜存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已在林区或周边地区陆续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潜在威胁大。
三、发生原因分析
(一)人工林结构与造林质量,造成森林抗害能力差
自建局以来,全局营造人工林主要以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为主,树种单一,纯林面积大。人工林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林业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一味追求造林成活率,导致所造林地的密度过高,造成林木生长衰弱,抗病虫害的能力差。
(二)重防治轻预防,重减灾轻御灾
全局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始终处于重防治轻预防、重减灾轻御灾的被动救灾的状态。对一些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不够,容易造成灾情。由于防治不彻底或不防治,常常留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滞后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野外办公条件差,缺少交通、通讯和必要的检疫、测报和防治仪器设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起点低、水平差,没有形成网络化;同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同程度制约着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林场、单位的普通职工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认识均未达到该有的程度。同时,基层单位没有设立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造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佳。
(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缺乏科学性
防治工作科技力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够、成果转化率低、推广力度小是当前小陇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造成林区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四、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主要技术对策
(一)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1.提高全局人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主管领导、业务部门和经营单位三层责任制。注重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另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
2.大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一是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及野外交通工具,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唤起各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三是要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防队伍,促进防治工作高效开展。
(二)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抗害能力
在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理念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另一方面,对森林病虫治理不能只针对其中的某一种,而是针对整个有害生物群体,这些都要健康森林来支撑。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科学造林
为了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战略从治标向治本转变,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害,必须遵循生物生态学原理,从生态位、生态型、多样性、稳定性等多方面考虑造林树种的选择配置并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根据造林地立地特点,合理选择树种。
根据生物多样性原理,造林应提倡营造混交林,坚持树种配置多样化,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地选择好混交品种,避免相克树种混交。
2.调整林分结构
对于成活率、保存率低,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人工纯林和低质低效林,要进行林分改造,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树种,混交到现有林分中去,进行林分改造。注重针叶林分与阔叶林分的合理布局,形成不同层次的针阔混交林。
3.优化森林质量
对密度过大的中幼龄林及时进行抚育,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抗逆能力。在病害严重且有无性繁殖阔叶树种分布的人工纯林内,进行高强度抚育,为阔叶树的萌生创造条件,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
(三)全面规划,突出治理重点,提高重要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成效
对全林区森林有害生物进行全面普查。对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球蚜等重大危险性食叶害虫、枝梢害虫的重点发生地区,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治理;对甘肃鼢鼠、野兔、野鸡、豪猪、达乌尔鼠兔等为主的鼠、鸟、兽害,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快根除,防止蔓延;对落叶松早落病、松落叶病、松苗立枯病、油松毛虫、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等为主的森林病虫害要加强预防,遏制其发生势头。
(四)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爆发的可能性将不断增加。要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和执法力度,在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段的管护站配备专职森检员,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证书》的签发和检疫复检工作,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同时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太空育苗、基因工程、抗性育苗等先进技术,培育抗林业有害生物侵害的乡土树种,尽量减少调运种苗的数量,重视造林种苗产地检疫工作,从采种、育苗、调运各个环节落实预防措施,确保造林苗木无林业有害生物。
(五)推行无公害防治,确保有害生物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因此,推广和示范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开发植物性药剂和生物制剂、仿生物制剂和引诱剂等无公害农药,是今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1.重点推广应用生物、仿生防治技术和先进实用的防治手段
建立推广示范工程,以典型促推广,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加大生物农药的使用频率,如白僵菌、阿维菌素、除虫菊素、抗蚜威等。要充分利用小陇山林区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加大对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2.利用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消灭害虫
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向”特点,利用物理措施集中消灭,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具有无毒、安全、防治效果显著和有效保护环境等优点。
3.大力发展有害生物的天敌,使森林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应协调各种防治方法,主要是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六)科研与技术推广并举,不断增强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支撑
围绕当前森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有关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攻关,实行科研、生产、管理密切结合,集中力量解决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一是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二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三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大先进的防治技术研究和开发力度。
(七)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投入
首先,加大自筹资金比例,实现防治资金以各经营单位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其次,拓宽筹资渠道,逐渐提高工程治理项目及其它相关项目配套资金比例,增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投入;再次,要对防治经费实行科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并建立定期审计制度。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大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就必须要加强领导、转变思想、上下联动,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传统的被动救灾向主动控灾转变,以达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长期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