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塘村里圆梦人

2020-12-04陈心诚

广西电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灵山县塘村驻村

●陈心诚

6月3 日,早上九点刚过,在灵山县陆屋镇沙塘村公共服务中心,李通盛安排完当天的工作,立即和工作队员一起到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走访,了解基地的建设情况。

“这个月已是我到沙塘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56 个月。”李通盛一边走一边谈起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

李通盛是南方电网广西钦州灵山供电局的一名普通员工。2015年 10月 20 日,他响应灵山县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被派往灵山县陆屋镇沙塘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精神扶贫,解放脱贫新思路

沙塘村是灵山县121 个贫困村中的五类贫困村,下辖16 个自然村,895 户共计3889 人。

“2015年 11月,经精准识别,沙塘村共有49 户178 人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

2015年10月,李通盛进驻沙塘村后,开展精准识别工作。49 户已超该村户数的5%,他深感责任重大。

李通盛(左二)带领工作小组开展精准识别入户调查 陈心诚/摄

“沙塘村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乡愁’,一开始真是一筹莫展。我认为应先解决‘精神扶贫’这个短板。”李通盛在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时,就已经把精神扶贫作为第一个要攻克的难关。

李通盛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钦州灵山供电局联系,帮扶沙塘村开展文化书屋的建设,并于2015年顺利完成。

五年多来,李通盛多次联系钦州市农业局、灵山县农业局、灵山县农机局的技术人员到沙塘村委和村里田间地头对村民开展了种养培训。其间,钦州灵山供电局向沙塘村亮化工程等捐赠爱心资金4.2 万元,并向沙塘小学捐赠图书一批。

“精神扶贫才能让村民人穷不志短,觉得生活有奔头。”

驻村的56 个月,李通盛在精神扶贫上“授人以渔”,沙塘村人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扶贫,拓宽脱贫致富路

“精神扶贫只是‘补钙’,‘造血’得靠产业扶贫。”

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种植、养殖、加工三大特色产业,依托对应的经营主体,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这是李通盛开展产业扶贫的经验。

2015年,沙塘村引进惠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1000 多亩,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依托当地糖厂,李通盛大力宣传糖料蔗种植扶持政策,组织成立兴民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000 多亩扩展到现在的2000 亩,10 多户贫困户参与其中。

2018年 10月, 沙 塘 村 成立了灵山县兴民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养鸡5000 羽、养猪800 头、种植优质稻 2400 亩,其中贫困户养猪11 户,种植甘蔗11 户,种植优质稻24 户,养鸡 35 户,“3+1” 产业覆盖100%,实现了产业扶贫。

“今年,我们要推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和玩具厂扶贫车间,继续组织开展种养培训和技能培训,让村民、贫困户致富路越走越宽广。”李通盛说道。

基础扶贫,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李通盛(右)与贫困户一起搬运鸡苗 陈心诚/摄

“助力精准扶贫,农网升级改造先行,这个是我对电力先行在精准扶贫中的认识。”

李通盛考查了解沙塘村建设发展的用电需求后,协调多方开展农网升级改造,投资232.34万元将现有的沙塘、大院2 个台区400 千伏安增容到6 个台区1200 千伏安,更换了12.46 千米的架空绝缘导线。

“要致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共识。五年来,沙塘村完成了12 千米村路硬化项目建设、水利整修、路灯安装等基础建设,投资82 万元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和投资18.6 万元的长江岭篮球场、文体中心已于2018年年底投入使用。

精神扶贫、产业扶贫、基础扶贫三张组合牌已打出,沙塘村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2018年12月,沙塘村委通过了自治区脱贫摘帽认定。2019年12月,沙塘村委50 户建档立卡户198 人全部实现脱贫。

“我有信心按时间节点完成沙塘村脱贫攻坚目标!下一步还要继续带领乡亲们向‘乡村振兴’的大道大步前进。”李通盛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灵山县塘村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礼赞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 作品展
灵山县开展稻虾共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在灯塘村(外一首)
灵山县几种常见林业虫害防治技术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