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心灵的防护衣
2020-12-04河北传媒学院王鸿洁
河北传媒学院 王鸿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这场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关于规则的警钟。不管是眼下的这场瘟疫,还是早些年的非典,都是因为个别人不遵守自然规则,杀食了野生动物而引发的灾难。
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这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其实这个问题说难不难,三步走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在迈开这“三步”之前,我想先请家长朋友们思考一个问题——您是怎么理解家庭里的“规则”的?
家庭中的规则就像一个国家的宪法,在它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阶级,家庭中的规则不只对孩子有效,同样也适用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比方说:这段时间长期居家,家里的卫生容易出现问题,我们针对家庭卫生所制定的规则,不能只要求孩子要懂得维护卫生,把吃掉的苹果核随手扔进垃圾桶,自己的衣服要挂起来,看完的书本要摆放整齐等等,这些是家里所有的人都需要遵守的,无论爸爸还是妈妈。因为只有没有特权的规则才能够长久、良性地运转。
如果家长认同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三步执行了。
第一步:全员讨论,民主商定。
既然规则是适用于家庭每个成员,也就要来源于每个成员,所以规则的制定需要通过全员一起讨论和商议完成。讨论什么呢?讨论为什么要制定规则,规则会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益处都有哪些,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奖惩方法。讨论的目的除了体现民主之外,可以让孩子通过这个过程初步了解规则本身的意义。
提请家长注意:一是制定的规则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一定要把规则从口头语言落实到文字上。
第二步:严格执行,智慧对待。
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当孩子遵守规则时,家长一定不要觉得这是他应该做到的而忽略奖励的功效。奖励不一定只是物质层面的——孩子喜欢的一双篮球鞋或者是漫画书;它还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爸爸或妈妈在全家人面前为他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一个欣赏的眼神和温情的拥抱。
对于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一定严肃批评,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行为背后的动机,家长要去倾听孩子,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帮助他区分好坏;对于不良的动机,要明确指出孩子错误所在,给予情感上的慰籍;对于积极的动机,一定要予以肯定,引导孩子尝试找出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而达成目标的方法。
第三步:总结修订,情感互通。
在规则执行一段时间后,找个机会大家一起坐下来,以家庭会议的形式进行阶段性总结,让大家聊一聊,这段时间这些规则给家庭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比方说家庭的卫生环境是不是变得更舒适一些,因为孩子玩手机而产生的冲突是不是变少了一些,家庭成员的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变得更轻松和谐了一些等等。此外,还可以找出哪些不太合理的规则,进行再次商讨和修订。
通过这个总结,一是可以深化孩子对于规则的认识,了解规则带给他的不只是约束,更多的是帮助,为孩子将来更好适应社会上的规则做好铺垫。二是帮助家庭的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边界,让大家学会在维护自己的边界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三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还可以帮助家长看到以往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和完善,增进亲子关系。
规则即是约束,又是边界,同时更是保护。仔细留意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伤害大多是来自于对于规则的漠视和破坏,所以家长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就等于给孩子的心灵,甚至于整个人生穿上了一件“防护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