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少先队员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12-04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闵行区蔷薇小学校长

少先队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育德心愿少先队员

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闵行区蔷薇小学校长 沈 珺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阶段,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呈现出多途径、多方式的个性化教育特色。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行为养成教育评价方式以负强化、以强制监督为主。行为养成教育激励方式以“评优”为主,能得到激励的对象较少等问题。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队员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应以评价与激励为突破口,构建一种持续的,以正向激励为主、队员自主参与为主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规范养成的激励系统,让队员在持续的评价与激励中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自控,这正是我校实践探索的重点。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施行

上海市教委的地方版“绿色评价”体系直接指向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发挥科学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引导区、校开展全面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是在“绿色指标”体系下形成的一种基于过程的绿色德育评价模式,它能够通过对少先队员在校行为表现的记录和管理为德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在激发队员学习动力、减轻学业负担、调节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品德行为、关注队员体质健康指数、成长指数等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以少先队员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把美德“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的方法”,这种道德教育完全将受教育者视为被动者、服从者和接受者,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队员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展。反复说教后,队员被动接受和服从,其道德水平只是停留在他律的水平。

“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以队员为主体,旨在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道德教育,从受教育者生活的校园环境出发,注重受教育者的道德实践,使其道德提升由被动的接受过程变为能动的实现过程,这与促进队员知、情、意、行发展的道德教育目的不谋而合。队员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系,能正确分辨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主动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升道德水平。

3.改变了德育方式,丰富了德育实践的经验

传统的道德教育多让队员间接的了解优秀的道德品质或者将其死记硬背于脑海中,队员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生活,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无法激发队员的情感认同,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皮亚杰说:“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仅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合作好尊重的纪律才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来自外部强加的命令,使队员根本不理解学校纪律规则的意义,会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在校行为数字管理系统是将队员道德行为的改善嵌入生活中,关注队员的实际需求,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方式,丰富了德育实践的经验。德育素材来自于队员所熟悉的生活,教育过程中所创设的真实朴素的、能激发思维与情感的道德生活场景,使队员真正愿意参与其中,实现了德育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队员更容易从情感上接受施教内容。

三、研究概况

1.概念界定

(1)行为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侧重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为代表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以交往礼仪、校园集体规范和社会公共规范为代表的公共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其他一切教育的奠基性工程。培根曾经说过,“习惯之形成就是教育”。习惯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内在的需要、意志、品德、爱好等状况,都是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来表现,同时外显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增强内在动机。

(2)数字化。本课题中,数字化体现在学校信息环境、信息化教育管理工具等,以“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研究重点。在该系统中,以点币(虚拟数字货币)作为流通币。点币跟普通货币一样用于流通、交换之用;不同之处在于它代表了队员具有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个性价值。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虚拟银行存道德、存学习、存劳动、存健康、存文明、存进步、存奉献、存快乐。这些价值可以兑换成数字点币,队员根据自己点币数、根据自身的喜好兑换相应的心愿课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2.研究目标

成长包含队员生命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生长是生命从出生到成熟的变化现象,生命的成长具有方向性;发展是对于发展前景的理想性选择,是基于人类个体发展可能性的主动建构。为此“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将关注少先队员各方面成长进步指数,其中包括学习动力进步指数、师生关系进步指数、学业负担进步指数、高层次思维能力进步指数、品德行为进步指数、身心健康进步指数等,建构促使队员主动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以积极主动的引导,促进少先队员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在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3.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为“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开发,包括操作平台研发和评价指标的设计;“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实践,促成队员进步成长教育的数字化在校管理活动的设计和促成队员进步成长教育的策略研究;“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延伸应用。

4.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1.“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及操作方式

(1)系统设计。

数字化背景下,队员行为表现可以数字形式呈现,有利于评价数据的采集、流通与转换。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收集了队员从良好品德行为、体质健康、学习动力等相关数据,数据的收集为分析提供可能。课题组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队员最近需求的问题。

“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定为重点采集区(班队岗位设置均衡与队员自我价值实现关系,队员自我评定与自信度关系),普通采集区(队员各类行为养成数据采集、队员喜好活动项目数据采集、队员课堂参与率、队员执勤、相关数据采集)。

(2)具体操作方式。

代币奖励:当队员在学业、活动、行为等诸方面获得进步,即可获得电子奖励币,每个队员有一个独立账号,将获取的点点币存入帐号。

兑换心愿:代币制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后援增强物的种类多寡以及增强力量的大小,所以行为改变方案务必慎重选择后援增强物。学校开设涉及科学、艺术、家政等各方面的心愿课程,队员可以自由支配点点币参与心愿课程,课程内容采集于队员中,体现队员自主性。

五、研究成果

1.基于少先队员成长的校园新生活初步形成

(1)初步完善学校生活静态框架。

红领巾信用社心愿课程: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校成立红领巾信用社,队员通过行为考核、活动参与、心愿目标达成、课堂学习参与、岗位实践考核等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积分(点币),自主选择参与各自不同的课程体验。

红领巾信用社由队员自己经营及管理。学校组建“红领巾信用社管理部”,每个队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相应的岗位,竞聘上岗,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红领巾信用社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让队员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兑换机里的各类活动,其中女生学堂烘焙课程、男生学堂超轻彩泥课程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学校还根据队员实际需求,开设了瘦身俱乐部、App分享会等特色课程,将活动权还给每一位队员。

分年段主题活动:“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队员的参与率、活动的点击率,使得活动设计者随时掌握队员的成长需求。根据后台数据分析后将重心落在年级层面上,重点放在策划年级性的主题活动上,丰富年级主题活动的内涵和提升活动品质不,改变了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系列性的状态。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以满足队员成长的社会性需要。学校完成了学生实践活动的重建,为班队级集体建设提供了综合性的外部资源,满足了提升班队级系列活动效应的需要。班队校衔接,有针对性的进行整体性设计和策划,根据班级“节点”进行落实。

分学科的校园主题月:“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关注学科活动和少先队教育的整合,围绕各学科教育开展主题节活动(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将少先队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年级学生工作、学科教学各项活动中,并与各年级队员日常校园生活融为一体。例如,读书节开展“悦”读经典传承文明主题活动,娇嫩的蔷薇花课本剧mv大赛、飞扬的蔷薇花数字故事比赛,读书之星评比等系列活动;科技节开展纸桥承重、树叶贴画等活动。

(2)初步完成从心愿体验至心愿课程的推进。

红领巾信用社参与开发来自于队员自身学习需要的短课程,真正激发了队员们对于知识能力提升渴望,丰富了队员生活的经历。“数字化育德管理系统”为合理有效管理各类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红领巾信用社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队员的学校生活品质。主要体现在:突出队员立场、创新实践,彰显了自主快乐的少先队组织形象;时空开放、科学布局,形成了自选式心愿体验的课程资源。学校开设了校外活动类、艺术类、家政类等40多个短课程;活动分布校内、校外,教师资源来自校内老师、家长志愿者、校外志愿者;跨越机械、成功破冰,打通了自动性生与生的交往空间。依托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学校成功搭建“红领巾信用社”平台,设计完成“心愿兑换机”,平台与兑换机为心愿兑换课程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2.基于少先队员立场的多维评价初见成效

在校园新生活中,面对多元的互动资源,学校依托红领巾信用社尝试进行了适时、适当的评价,引导队员更积极主动,实现有向提升。

(1)基础性评价:让少先队员体验成长。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让队员认同集体,在集体中体验到快乐,首先要感受到自我在集体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于队员的基础性评价,让每个孩子获取最基本的活动权利。学校将队员每天准时到校作为一个最基础的考核项目,每天能做到按时到校,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请假都可获取每日一个基础积分(点币)。放低门槛设置零起点的考核项目,强化了队员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2)发展性评价:让少先队员主动成长。

我国人口众多,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领域,建筑能耗是显而易见的,建筑中微小的耗能变化,都将决定能源的分配。建筑节能不仅可以节约能耗,同时又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的排放与污染,其经济效益、环境卫生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居住建筑节能的发展不能只依靠规范条文的限制,更需要建筑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居住建筑节能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活动中,对队员参与而产生的生成性教育资源,应作出不同层次的回应。为此,学校开展每月一次的“活动参与考核”,学生参与学校任何一次活动,均可获取相应的积分(点币)以此来积极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同时,学校围绕班队的岗位建设也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岗位考核”,每个岗位有一个特有的岗位考核监察员,在寻找到岗位后与监察员一起参与自评与互评再加以教师评定获取相应的积分(点币)。

(3)个性化自我评价:让少先队员自主成长。

在活动中,我们促进的是传递给学生丰富的思想、方法、能力、意识等多方面发展。学校设置每月一次的“目标心愿考核”,队员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与相应学科教师、伙伴同学签订目标心愿获取相应点币。例如,一位队员意识到近阶段由于自身的原因,时常会忘带学习用品,为了能帮助自己养成带齐学习用品的好习惯,他与同桌签订“目标心愿”如果能坚持一个月,每天都带齐学习用品他就可以由他的同桌证明获取既定的5枚积分(点币)。

在学校新生活中,我们基于队员立场注重面向全体队员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与引导,营建学生积极参与的评价氛围,以此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积极的学校生活。

六、研究反思

1.研究成效

行为养成教育激励系统得到初步理论论证及小范围试验后,很快在蔷薇小学得以全面运用,经过一段时期使用,从后台数据与现实情况来看,行为养成教育激励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建立了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循环机制,增强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

2.总结与反思

行为养成教育激励系统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极大增强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但仍存在很大的思考空间。例如,设计更符合少先队员特性的“心愿”,进一步提高行为养成激励的针对性;优化行为规范标准及表现形式,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的科学性;改善行为数据收集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准性;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少先队员教育的时效性。

猜你喜欢

育德心愿少先队员
心愿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我们的心愿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我们和中国梦共成长——给少先队员讲十九大
2017年的心愿清单
我爱“少先队员证”
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