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电商 就业就在“家门口”
2020-12-04本刊通讯员郑知
本刊通讯员 郑知
农村电商即农村电子商务,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使之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提起下沉市场,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网购。但当我们把视线放宽,从下沉市场放到更接地气的农村市场,这里面的机会其实远超想象。
比价格更关键的是性价比
比起五环外的下沉人群,农民要更加务实。那些对一线“中产阶级”有效的营销手段,在农民这里完全起不了作用。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做农村生意,完全赚不到钱。
但是在村、镇、县这一市场,直接占据了全国97%以上的土地。和一线城市不同,这里的家庭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普遍不背房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在吃住都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他们能用于消费的收入,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关键在于如何挖掘,一般情况母婴、孩子、教育当然是人们最舍得花钱的切入点。
受一些消费理念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村民就爱买便宜货。事实上,只谈价格不谈性价比,在农村市场是行不通的。
这里是一个绝对的熟人部落,东西好不好,靠的不是电商平台上的陌生人评论,而是邻里乡亲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除了看重性价比的日用品,随着农村消费升级,家电、家居等耐用品也将在农村迎来空前的机会。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农村市场的家电乃至手机价格,通常比一、二线城市标价更贵。一部售价不过800 元的红米,在县城可以加价卖出去。归根结底,一个是由于信息闭塞,另一个是经销商链条太长,到农村市场,售价已经基本不受品牌方控制。
如今全国仍有超过66万个村庄,4万多个乡镇,2 000多个县城。
如何在县城建立品牌仓库和销售中心,向下拓展乡镇级别的维修服务网点,是耐用品巨头们发展农村电商的前提。
农产品上行,规模化是核心
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在二、三产业中,尤其是服务业飞速发展,劳动力全面进城,农村生产力不断萎缩。
这是一笔很简单的账目:种植水稻,以最高产量亩产500 kg计算,半年收获也不过几千元,这还没除开种子、肥料、人工成本。反之进城打工,1 个月的工资就能超过这个数。
另一个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发展根基。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正在促使农业尽快走向规模化生产。在国家层面,政府也一直力促农业用地进行产权改革。如今,农民已经可以把土地承包给经营大户。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19年生鲜电商生意朝气蓬勃,但是到了年底却几乎走向末路。这是为什么呢?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但说到底,如今的生鲜电商还只是在产业链的末梢小打小闹,完全没有触及到生产端。真正想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的创业者,须沉下心去到产业上游的生产端,那才是农产品的命脉。
具体来说,除了资本投入、专业农业技术投入,这个行业还存在巨大的数字化、现代化空间。
农村电商,物流先行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物流就是电商行业的路。
众所周知,物流行业最难的点在最后一公里。在农村,这一公里就延长成了几十公里。这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目前京东、顺丰以及通达系快递公司,都已经在部分农村市场布局快递网点,但是这样的投送力度还远远不够。
来看一个数据:北京总面积16 410 km2,城区面积只有1 485 km2,占比不到10%,这已经是全国城区面积占比最大的城市。放眼全国,城市面积占比不到3%。
因为不想下楼取快递,城市居民可以在网上对峙半个月。但农村居民不行。对他们来说,不翻山越岭去取快递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二线城市通行的自上而下的物流配送方式,并不适用于农村。
农村快递长期以来存在网点分散、业务量小等问题,其发展状况远不及城市。作为建设农村物流网络、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的重要方面,“快递下乡”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2017 年以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全国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快递服务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将“快递下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发展农村快递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作为支撑,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对照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可以发现“快递下乡”的提出晚于“电商下乡”。网络购物引发的配送需求是目前农村快递业务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资费标准的降低,更多的农户得以通过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消费方式的跨越式提升。同时,不少商业银行积极下乡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农户集中办理开通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在联网、支付等问题逐步解决后,物流业务的短板日益显现,运费高、配送差等问题使许多农民对网络购物失去了兴趣。加上农村消费群体本身就具有价格敏感、戒备心强等特点,进一步放大了上述影响。因此,农村快递市场的发展需要“第一推动力”来走出“需求少、成本高、服务差、需求少”的恶性循环。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正是网信事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互联网+”将会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村产业集群化、农村流通现代化、农村服务信息化、农村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离不开“互联网+”的赋能。
一位农村小伙子正在尝试的解决方式是这样的:
与村委会合作,先建微信群,再结合上门拜访的方式,让村民把快递寄到同一个收件地址,也就是小伙子在城市郊区租下的仓库。
第二步,小伙子跟农村的所有小卖部合作,让小卖部成为代收点,客户自行前往取件。
这一案例对于如今的快递企业来说,相当具有借鉴意义。
农村小卖部的设置,全都是与当地的人口分布密度完美配合的,选择与他们合作,是解决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合理方式。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既致富了农民、推动了农村发展,又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夯实农村根基,实现乡村振兴。
如今一线城市青年回流,底线乡镇撤乡并镇,城镇化改革还在进行当中。未来的中国农村市场,显然天地广大,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