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模式用于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12-04侯丽娜郑金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3期
关键词:预见性次数发作

侯丽娜 郑金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冠心病为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疾病[1~2]。而无痛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值得注意的为发病时患者并无明显的疼痛感,症状较为隐匿,若不积极予以治疗,易增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严重者出现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这一疾病,加强护理观察,降低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促使患者更快康复意义重大[3]。本次研究,对我院部分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5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7例。实验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 61-81岁,平均(71.08±4.43)岁,病程 1-6年,平均(3.98±0.65)年;对照组,男 37例,女 30例,年龄 60-81岁,平均(71.02±4.40)岁,病程 2-6年,平均(3.99±0.69)年。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匀(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于我院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依据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入组,签署知情同意书。(3)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研究中途失访者。(3)临床基本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内容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心电监护,用药指导等。

1.3.2 实验组 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详细内容如下。

(1)加强病情监护、巡视。护理人员应时刻检查心电监护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同时在病房内预见性的摆放好急救设备,便于异常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快速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加强全天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即刻通知医师,使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预见性的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缩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与时间。

(2)预见性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受疾病影响,给其身心带去双重伤害,治疗期间患者负面情绪较重,睡眠质量不高,严重者使病情进行性发展,增大死亡风险,因此,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预见性的避免因负面情绪所致的危险情况发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可依据不同患者性格特点等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针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可告知其治疗机理,使其理智对待治疗,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工作,针对文化水平较低者,可告知其治疗成功案例,或邀请治疗成功患者对其进行劝导,使其心态平和,积极乐观面对治疗。除此之外,还可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怀,使其得到精神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3)预见性健康教育。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自觉疾病对身体影响不大,甚至认为医者是危险耸听,夸大疾病严重性,患者表现出不配合治疗现象(如不按医嘱服药等)。鉴于这一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人员可通过短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告知患者这一疾病存在的隐匿危险性,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提升其重视程度,使其谨遵医嘱服药等。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预防疾病发作与紧急处理的方法,最大程度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使其S-T段压减少。

(4)饮食护理。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但应保障每日所摄取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充足,不摄入油腻、辛辣等影响疾病的食物,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饭后可适当对腹部按摩,加速肠胃蠕动功能,保障大便通畅,减少便秘情况发生诱发患者疾病发作。

(5)运动护理。告知患者运动对稳定病情、提升睡眠质量的优势,鼓励患者每日进行运动锻炼,运动项目主要为健身操、太极等有氧运动,30min/次,每天一次,若锻炼期间患者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减少对疾病的影响。

1.4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心肌缺血表现情况。主要从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发作时间、S-T段压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等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心肌缺血情况。

(2)观察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采取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综合评估经护理措施干预1个月后患者睡眠质量,总分为21分,当PSQI评分大于7分,表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等情况,分值高低与患者睡眠质量成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缺血表现情况比较

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S-T段压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下移减少量(mV)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68 67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次)4.03±0.36 8.39±0.45 62.209 0.000心肌缺血发作时间(h)14.65±2.21 20.09±1.18 17.802 0.000 S-T段压减少次数(次)149.01±14.98 81.98±11.87 28.788 0.000 0.08±0.03 0.04±0.02 9.101 0.000

表2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68 67护理前15.98±1.16 15.95±1.20 0.148 0.441护理后3.54±0.54 8.76±0.64 51.247 0.000

3 讨 论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因其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易被临床忽视,加之患病人群其机体各项机能处于下降趋势,合并较多基础疾病,一旦疾病发作后,睡眠质量较差,死亡风险较大,且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自觉疾病对自身机体无伤害,出现抵触治疗现象,不利于远期疗效,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提升治疗依从性,促使其更快康复意义重大[4~6]。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发现,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S-T段压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综合分析其原因发现,预见性护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通过全面评估与分析患者病情,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继而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措施干预,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疾病发作,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力在提供给患者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更快康复。研究中,首先通过加强病情监护、巡视,有利于发现意外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再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方面护理,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疾病发作次数与时间,稳定病情,促使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缩短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使患者更快康复。

猜你喜欢

预见性次数发作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