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共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观察

2020-12-04官毅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6期
关键词: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官毅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疾病谱中主要致死病症之一,其中晚期的病死率最高,这几年来疾病呈现低龄化,控制中晚期心管疾病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减轻患者痛苦,是心内科临床大夫关注的重中之重。心血管疾病的晚期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会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介于劳力性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之间表现的疾病[1-3]。其发病后出现胸痛、胸部不适的时间可持续30min。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随时随地可发生,包括患者休息、睡眠时,一般无法轻易缓解。临床普遍认为,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发生该病的病理基础。此病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易发展成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此病的基础是抑制激活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状态、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现本文研究以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例,采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共同治疗,主要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名,收治时间始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依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 42-75 岁,平均(59.2±6.35)岁,平均病程(3.2±0.5)年;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范围在45-72岁,平均年龄(58±6.95)岁,平均病程(3.5±0.4)年。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择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国药准字 J20171021,规格,100mg/片),1 次/d,1 片/次,连续治疗两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 J20171077,90mg/片),1次/d,1片/次,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连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次的发作时间及次数。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治疗中两组患者分别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卒中。

1.3.3 空腹血脂指标 空腹10h以上,静脉采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

1.3.4 治疗效果 疗效按照显效、有效、无效判定。显效为治疗后发病次数、时间下降至原先的20%,缓解时长显著缩短;有效为发病次数、时间下降至原先的50%-20%;无效为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病例数据采取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分析,定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定性资料行 χ2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时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时间及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发作频率及时间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下表 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n) 持续时间(分/次) 发作次数(次/周)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4 44治疗前8.32±3.51 8.27±3.45 0.067 0.437治疗后3.27±2.31 5.79±2.41 5.007 0.000治疗前5.54±2.29 5.33±2.74 0.390 0.349治疗后2.61±1.11 4.03±1.54 4.962 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空腹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脂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血脂水平相较对照组更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空腹血脂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空腹血脂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n) 总胆固醇(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4 44治疗前5.66±1.15 5.91±1.33 0.943 0.174治疗后3.08±0.65 3.87±0.88 4.790 0.000治疗前3.77±1.12 3.68±0.89 0.417 0.339治疗后1.87±0.78 2.79±0.94 4.996 0.000治疗前3.55±0.75 3.48±0.65 0.468 0.321治疗后2.08±0.32 2.65±0.41 7.270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效果(93.18%)明显优于对照组(78.26%),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效果对比

3 讨论

心脏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可能为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此疾病会损害心室射血及充盈能力,进而形成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不稳定型心绞痛便是其中一种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此病具有发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容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5]。据资料显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渐增多,患有此病的概率及发病率也大大提升,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研究表明,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早期药物治疗及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血压、血脂、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都是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因素,此三者指标会致使患者血管内皮多次发生损伤,从而加重本身血管硬化、栓塞或形成新血栓。因此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十分重要。

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的释放,进而发挥止痛抗炎作用。此外,阿司匹林同样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为药物选择性阻碍环氧化酶,促使A2抑制血栓素的形成。有研究表明[6-8],抗血小板可促使脑血液循环流通,恢复脑供血,预防复发。但阿司匹林有使人恶心呕吐、发疹、眩晕、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肝功能损伤,单独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属于非前体药物,其作用在人体中可以不经过肝脏代谢激活,且不受到CYP2C19基因的影响,直接与受体相结合发挥效用,除此之外,该药还可对血小板有高效且持久控制的作用,起到二级预防疗效。因此,替格瑞洛能够作为应用于心绞痛的首选药物,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本药的机理为抑制血小板活性,阻碍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根据药理学研究,替格瑞洛大约1.5h即可达到中位Tmax,并且该药用于ADP的过程可逆,效用过后,机体可快速恢复血小板功能,对降低出血风险、控制疾病发展有较好疗效。

本研究采用了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共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效果(93.18%)明显优于对照组(78.2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时间及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比二组血脂指标,可发现治疗后的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对照组少。这些结论提示了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共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能够缩短患者每次发作时间,降低发作频率,还可对改善血脂指标有较好效用,不仅提高了总体疗效,且较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共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