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之万里者 如出邻家
——空前繁荣发达的元代航海与海外贸易

2020-12-04文|

珠江水运 2020年20期
关键词:海船泉州贸易

文|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存续时间比较短的王朝,其立国仅仅九十七年(1271年-1368年),可是它在海外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却开创了比汉唐时期更为繁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极盛时代。尤其是其航运事业方面取得了旷古未有的成就,国内外交通已是“舟车毕通”,“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

先进的造船技术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元政府下大气力整治了隋唐以来的南北大运河,至元三十年(1293年)新的大运河全线贯通。此前,胶莱运河已经试通航。江苏刘家港入海工程完成,北上到界河口(天津大沽)的海运线也通航,实行河海漕运联运,这在中国漕运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

尤其是元朝的造船术有了飞速发展,不仅在内河航船和战船有了重大突破,而且由于元代重视海外贸易,海船制造技术也是大大提升。在东南沿海的各大港口城市都有造船业,由国库拨款打造海船。据史料记载,元代的海船大都以松木为材料,船底二或三层。普通的海船有四桅,也有五桅或六桅的。每船分隔成十余舱或数十舱。舵杆普遍使用铁梨木,所造的船只坚固耐用。此外元代的海船还分三等,最大的称之为舰,张三帆至十二帆,可载一千人。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公主出嫁波斯时,由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护送。元世祖忽必烈“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由马可.波罗取道南海,从泉州起航。他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就记载了这种大船的详细情况:“每船舶上,至少应有水手二百人,盖船甚广大,足载胡椒五六千担,无风之时行船用橹,橹甚大,每具须用橹手四人操之。每大舶各曳二小船于后,每小船各有船夫四五十人,操棹而行,以助大舶。别有小船十数助理大舶事务,若抛锚,捕鱼等事而已,大舶张帆之时,诸小船相连,系于大舟之后而行。然具帆之二小舟,单自行动与大舶同。”

阿拉伯旅行家尹本.巴图塔所写的《尹本.巴图塔游记》中说:“中国船只共分三大类:大的称作克,复数是朱努克;中者为艚;小者为舸舸姆。大者有十帆,至少是三帆。帆系用藤篾编制,其状如席,常挂不落,顺风调帆。每一大船役使千人:其中海员六百,战士四百,包括弓箭射手和持盾战士以及发射石油弹战士。随从每一大船有小船三艘,半者,三分之一者,四分之一者。此种巨船只在中国的刺桐城(泉州)建造,或在隋尼凯兰(或译秦克兰,即广州)。”

元代四桅远洋海船,是在宋代造船技术基础上造成的,也为后来的明代九桅宝船创造了条件。元代造船数量大,种类多,性能好。《元海运志》载:“延佑(1314年)以来,如造海船,大者八九千,小者二千与石,岁运粮三百六十万石。”此种大型海船载重量已达1200吨。可见其造船能力和技术的发达,所造的海船型制、装载能力为当时世界之冠。

发达的航海技术

发达的海外贸易也离不开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发明的船用指南针,在元代已经普遍使用,也更为精确,已成为海舶必备的航海工具。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之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元朝航海技术的提高,还表现在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以保证海船航行的安全与稳定。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掌握,有助于进一步驾驭海洋,促进海外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朝贡体系下特有的朝贡船。

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载,出使柬埔寨时,“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洲港口.....又自真腊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海。”这是根据指南针的针位确定的航线,即“针路”,记录针路的专书叫“针经”、“针谱”或“罗经针簿”。它们记明了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及抵达的港口;有的还标有沿途浅滩、礁石、暗礁、沙洲等危险物所在。成书于十四世纪的《元海运记》中也记载,当时航海“惟凭针位定向航船”。据针经确定航线是元代在航海技术方面的一个发展,进而导致了针路航海图的出现。

在东非旅行的伊本.巴图塔。

元代在航海技术上的另一项成就,就是发明了牵星板。这是用来观测恒星高度以确定船舶在大海中方位的一种工具。这种观测天文的方法就叫牵星术。牵星板由12块大小递减的正方形木板组成,最小的边长约2厘米,最大者边长约22厘米,另有一个四角刻有缺口的方形小象牙板。两者并用,即可测见恒星(如北极星)距海平面的高度,然后计算出船舶所在处的地理纬度。中国海船以先进的技术应用,创纪录的续航距离,高容积的货位,深海航行的高速,博得了世界声誉。所以,史密士在其《欧洲和亚洲的桅与帆》一书中慨叹,中国人在古代是世界上最灵巧和最勇敢的航海者。

空前繁荣的海外贸易

早在灭亡南宋的过程中,元政府就注意到避免海外贸易中断。忽必烈曾下令招降南宋主管泉州市舶的官员蒲寿庚,并让福建行省向外商宣称:“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代海外贸易的范围,是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朝的对外贸易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包括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明州、台州、钦州等,其中泉州、广州、庆元三处较为重要,而尤以泉州港贸易最盛。泉州港以“刺桐”的别名著称,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商港,马可·波罗曾这样赞誉泉州港:“假如有一只载胡椒的船到亚历山大港或到奉基督教诸国之别地者,比例起来,必有一百只船到这刺桐(泉州)港。”与泉州规模相当的广州港也是当时的世界性外贸港口,主要从事对东、西洋的贸易,庆元则是主要对日本和高丽贸易的港口。

元代的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四条:一是从大都经运河至黄河入海,东航可至今日的朝鲜开城附近;或由杭州等地沿海北上至登州,驶向东北抵达开城附近,而后再去日本。

二是由庆元(宁波)、上海等港东航日本。

三是由泉州或广州西南航经今日越南河内,至今加里曼丹岛,而后东达菲律宾;或由加里曼丹岛南航至今印度尼西亚的泗水。

四是由泉州或广州航经今泰国曼谷、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或由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至今缅甸仰光、孟加拉、印度,至斯里兰卡;再西南行至今马尔代夫群岛;或由斯里兰卡经印度南部,西至当日波斯湾的名港忽里摸子(今伊朗阿巴斯港);由此西行经今阿曼佐法儿,西人亚丁湾的麦加,再西抵开罗;或由佐法儿南行至今东非的索马里、坦桑尼亚,直达马达加斯加。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派广东招讨司杨庭壁出使具蓝。具蓝即宋代所称的故临(印度西岸的奎隆),是宋代航向阿拉伯地区的重要中转港。其目的是为中国以后可以向红海和东非发展打下基础。历经三次西航的杨庭壁,终于与具蓝、马八儿、须门那(印度孟买西北区)、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吉兰亦丹、苏木都剌(苏门答腊)等国建立了航海贸易关系。当时,与南洋、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的航线也恢复。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政府派人到邻国干不昔(真腊),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联系。第二年,又派人出使占城、真腊。真元元年(1295年),又派人去过一次。这次,随行的有周达观,他于大德元年(1297年)回国,写下了《真腊风土记》一书,对所经行的航路作了详细记载。

此后30年,又有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下西洋的壮举。汪大渊西向航行,正值元代航海盛期,所历二百余处,除南洋各港外,远及亚丁、红海的麦加、红海西岸,非洲东岸的层摇罗(桑给巴尔)。所到之地,他是元代到西洋航线的最远处。汪大渊在所著的《岛夷志略》,记录了他以民营为主的航海活动。他到沙里八丹(马八儿)收购珍珠,“舶至,求售于唐人。”在临近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区,也有从事商业贸易的记载。此时,再交换方式上有着令人瞩目的变化。除以物易物和以金银为传统的交换手段以外,元代纸币“中统钞”也成为流通货币,而且于当地货币还有固定的汇兑比价。

元代发达的海外贸易,源源不断地出口商品,其品种和数量都大大超过前代,根据《岛夷志略》的记载,仅泉州港外销到国外的商品的种类就多达一百种。主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手工业品主要包括纺织品,如缎、绸、绢、生丝、棉布及其制品;陶瓷,如青花瓷、大小水罐、青花白碗等;金属及其制品,如金、银、铜、铁、铁器等;药材,如朱砂、大黄等;文化用品,如纸扎、乐器、书籍等,此外还有食物和副食品以及日用杂物。

元代进口商品的种类同样繁多,不胜枚举。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当时的泉州港从国外进口的各类商品也多达近百种,大体可分为三类:香料类、珠宝类和食品杂货类。香料类有乳香、沉香、檀香、栀子花、安息香等;珠宝类有象牙、犀角、珍珠、红宝石、琥珀、珊瑚等;食品杂货类有菠萝蜜、椰子、石榴、青盐、豹皮、藤杖等。

完善的海外贸易管理

日本人绘制的元代海船。

元代大都图。

发达的海外贸易需要完善的管理。元初,忽必烈曾下诏:“有市舶司的勾当,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在先亡宋时分,海里的百姓们船支做买卖来呵,位每根底客人一般敬重看呵。咱们这田地里无用的伞、磨,合罗、瓷器家事、帘子这般与了,搏换他们中用的物件来。”同时,要求招寻熟悉市舶管理的人。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政府先在泉州、庆元(宁波)、上海、澉浦设立市舶司。其后,又在广州、温州、杭州三处增设了市舶司。至元三十年(1293年),撤去杭州、温州两个市舶司将其并入庆元。大德元年(1297年),又把上海、澉浦两市舶司并入庆元。只留庆元、泉州、广州三港市舶司。泉州居第一,广州第二,庆元第三。市舶司是当时国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多是设立在与外贸有关的沿海港口。市舶司所颁布的法令条例,目的是要从海外贸易中获得财政收益。市舶司机构执法的情况,直接关系着海外贸易的兴衰。

对进出港船舶及外舶的管理比较规范,据至元二十年(1283年)所颁布的市舶法22条规定:海舶出港须领公验、公凭。公验指贸易船的许可证,公凭是随行小船的证明。规定“所往是何国土经纪,不得诡写管下洲岛别名,亦不许越过他国”,也得填写清楚。公验后附空白纸八张,前面写贩去物货数量,后面备写“所博到物货名件色数”,回舶时据以抽分。

至元三十年(1293年),法则又增加不许搭载违禁物品出境,入境禁载“奸细歹人”进港。违者,治罪。为了防止舶商漏税,船入港前,市舶司派人迎候海上“封堵坐押”,“命就海中逆而阅之”。“检空船只”,“方始放令上岸”。对外舶的管理,“南番人、蕃物”,都要在市舶司“照数依例抽解”。“番人回还本国,亦于所在番船公验内附写买去物货,不许夹带违法之物。”

海外贸易影响深远

由于元政府采取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加开放的政策,通过海外贸易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交往,从而让中国认识了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时代。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元大都也盛极一时,不仅外商云集,而且各国使节、旅行家、传教士、艺术家、工匠等,也络绎不绝。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摩洛哥的伊本.巴图塔等纷纷来到中国,往返都是经由航海。

元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刺激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同时,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也增加了元朝政府的收入,经济的发展为元代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海船泉州贸易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Snow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海洋星探组 先进的中国古代海船
贸易统计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
——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