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竞赛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020-12-04王靖周兰黄采伦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王靖 周兰 黄采伦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强调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很多的创新创业大赛。比如:在教育部和其他部委的支持下,创办了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业比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和创新研究开发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其适应创新创业双创发展要求,满足全社会对高素质创造性强的创新性人才需求的合格研究生,是各大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研究生群体是新时代创新主体和创业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对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全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高潮,国家非常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大学和专门学院设立研究生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启动期、挫折期、探索期、破坏期、恢复期、发展期。直至1998年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
经过30 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已实现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比,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与培养质量仍然存在较为明显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和不足就在于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其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具体表现了多个方面,现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目前我国研究生应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建设仍然薄弱。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科研平台的投入不足,大型高精度实验设备不足,缺乏高精尖设备及仪器,在某些仪器设备较为充足的单位也没有坚持向研究生全面开放仪器设备的使用权限。
其次,理工科的研究生教育是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抓住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的。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将学生推荐至相关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与培养。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非常薄弱,没有形成紧密团结、深度合作的产业研究方向团队。少数形成的研究团队也存在研究成员数量较少,未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情况。最后,与国外相关学术研究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不足和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有显著影响力的知名团队的合作,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能力。
再次,培养过程中对工程实际应用关注不够。不同学科的特点性质及发展要求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应该是不相同的。对于基础学科类的研究生来说,社会需要的是真正能从事原创性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但需求量不会很大,此类人才应更多集中于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辨研究能力和细致入微的钻研精神。而对于像“电子信息技术”这样一些应用性学科来说,社会需要的是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技术人才,不管是学术类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类研究生都应该将其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硕士层次人才,应更多地关注和重点培养他们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并集中资源培养社会需求量较大的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因此,必须对目前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加以重视,并制定好相关的改进措施,这正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
二 新时期研究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上,除了针对研究生所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加以拓展,还需要提升和培养研究生理性思考能力,使其具有强大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炼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在拿到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技术难题时,懂得进行技术划分和研究人员配置规划等。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培养研究生的四大创新实践能力。据美国科学院发布的科学技术职业规划一书里面谈到了研究生应该培养和发展什么样的能力。简述如下:
第一,知识技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研究生必须保持一颗诚实的心,对新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学好专业技术知识的保证。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辨别学习内容和事务的轻重缓急的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研究生应当了解目前自己最需要的知识是哪个,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计划、有侧重点。
第二,沟通技能:沟通能力对于研究生完成学业科研工作,和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广义上分析,沟通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首先是获取书面知识,需要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其次,写作中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不管是研究报告还是学术论文,都是研究生通过书面表达与同行交流的途径。口头沟通方面: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再研究过程中通过与研究伙伴或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互相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学术长处,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习的能力。
第三,人格特征: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基本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三观,其性格特点也基本定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人格特点方面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时,首先要有自信,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完成所面对的任务,但是也不能盲目自信,有错必改少走弯路。其次,要具备或学会掌握自我激励的能力。不要因某次研究任务的失败而放弃,要具备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在科学研究的历程中时刻保持主观能动性。
第四,动手技能:动手能力对于一名研究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研究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需要将自己的构想、设计和创新等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生产力,这就需要研究生具备实践创新的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
三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赛事简介
2013年,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主动服务研究生教育中心工作,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目前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各专业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2019年系列大赛将举办下列11 项主题赛事:一是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二是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三是数学建模竞赛,四是电子设计竞赛,五是创“芯”大赛,六是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七是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八是能源工程设计大赛,九是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十是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十一是MPAcc 学生案例大赛。下面以我校研究生参加较多的赛事,加以简单介绍。
(一)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联合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十二所江苏、安徽高校发起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自2013年(第十届)起,纳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定性分析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定量分析的需求日益旺盛,数学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环境、地质、交通等新领域扩展,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架起了数学与应用学科的桥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亦是今后高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996年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发起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九届,拟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自2014年(第九届)起,纳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20世纪90年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而我国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对我国电子设计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对电子设计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殷切希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为高校电子设计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进而为我国电子设计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 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组织比赛选拔参赛选手
通过组织学院内部比赛和学校层面的比赛选拔参赛选手。2017 和2018年度由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主办、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承办了首届和第二届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该两项赛事作为当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的选拔赛,面向全校所有学院公开征集参赛队伍,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答辩评审。并由学校研究生学院颁发获奖证书,并从获奖研究生中选拔30 名左右研究生进行培训后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最终有50多名学生组队报名参加了比赛,向组委会提交的作品为研究报告的电子文件,有的参赛队伍还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实物装置。学院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项目评审,通过线上匿名评阅研究报告,现场抽签,按抽签顺序现场答辩评分的方式进行评审。最终选择了13 支获奖代表队参加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确定10 支获奖队伍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
(二)参赛人员培训
对入选的参赛选手开展相关竞赛培训是快速提高其竞赛能力的途径。赛事培训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相关研究生赛事介绍与引导、参赛经验总结等方面开展。授课人员也不局限于指导教师,本校其他专业教师和往届参赛选手都可以作为授课教师为参赛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我校的做法是首先邀请往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教师根据多次带队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对学生参赛的选题选择、参赛提交材料的要求、参赛作品的要求、参赛作品研究进度把握、创新点提炼等多项参赛注意事项细节提出了完整的讲解。其次,根据学生的初步选题,制定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软件的技术培训计划。邀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授课教师,按照学生不同分工,分为硬件组、软件组、仿真组,分别给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最后,邀请往届参赛同学结合自己往届参赛经验为大家展示了近年优秀作品视频和答辩PPT,逐一仔细地给大家分析了视频和PPT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参赛人员分工
根据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比赛规则,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竞赛的参赛队伍。需要按时制作并提交符合设计方案的参赛文件和演示实物,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包括技术论文、参赛作品演示视频和参赛作品展示照片的电子文件三部分。
参赛作品演示视频要求:视频内容应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需穿着正装出镜,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因此,指导教师在选择研究生组队时,需要多方面了解每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参赛课题的研究过程是由三名队员共同参加,除了需要分别选拔硬件技术熟练、软件编程能力突出、实践安装动手能力强的队员外,还需要同时考察所选择的三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如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频编辑制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等素质。这样在完成相关参赛文件时,可以充分发挥每名参赛队员的长处,高效优质地完成参赛文件。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技术论文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参赛作品演示视频的主讲,灵活应变能力的作为主辩手参加现场答辩,真正做到人尽其用。
(四)赛事进度管控
为了避免指导教师单一思维定式的局限性,在参赛组织过程中,还举办研讨会,组织多支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参会,交流思路,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交叉指导,提炼创新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参赛队从参赛作品的难点与创新、方案论证与设计、原理分析与电路图、软件设计与流程、测试与误差分析对参赛情况和作品进度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个进行了汇报。每支参赛队汇报结束,指导团队根据该队的汇报情况,给大家一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出了实质性改进方向和建议。从参赛作品的背景和实现效果、优势与特色、技术创新、展示方式等方面,给参赛同学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全程保障赛事研究进度的管控。
我校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都非常重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系列竞赛,在赛事组织、赛事培训等各个方面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从2015年首次参加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两年入围全国总决赛,均获得全国二等奖。获得华中分赛区奖项共计二十多项。
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赛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院电话回访用人单位了解的情况是,参加过研究生相关竞赛的学生工作后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