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融合·共赢: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的思路探析*

2020-12-04铜仁学院国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期
关键词:带头人一流党组织

刘 剑 (铜仁学院国学院)

一 研究缘起:基层党组织与学科建设的“亲密”关系梳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大环境中,“双一流”建设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继“211 工程”“985 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高校之间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最终体现在学科建设水平上,哪所学校能把学科建设搞好,建成一批独具特色和有竞争优势的学科群,学校就能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学科建设已成为构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和核心工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此可见,学科建设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各高校而言,“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亟须思考和实践。

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高校更需要集中资源,汇聚力量,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抢占学术高地,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单元,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高校师生的桥梁纽带,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不仅是从教学上和科研上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核心,更是贯彻落实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的基础力量,肩负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多重重任。就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而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科建设需要党组织的指导、引领和保障,党组织的建设需要通过学科发展进行丰富和夯实。二者的有效契合,不仅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意。

当前,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关系的探讨,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早在21世纪初,宣勇、何作井2 人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支部建在学科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便率先探讨了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指出:支部建在学科上,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1];张兵等人指出:需要围绕学科建设设置和调整基层党组织,围绕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支部共建促进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和融合[2];魏泽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促进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的构建》一文中强调: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促进学科建设、实现党员队伍与学科骨干队伍的共建,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一系列高效灵活的工作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3];杨佳欣等人在《高校院(系)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院(系)党支部应该对教师从政治上鼓励,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等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4],等等。

总体来看,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关系的学理分析不少,且有不少研究者针对基层党组织如何服务学科建设或学科建设如何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偏离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对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者交集甚少,成为不少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工作中面临的尴尬境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创新党建工作为突破口,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科建设互联互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实现路径与策略。无疑,这对夯实高校党建基础、推动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必要性与可行性: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的重要性分析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引领

高等教育如何改革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5]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发不可替代,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一流”建设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高校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论是“985”“211”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少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预期成果面临重重蝴蝶效应。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仅仅要改教育教学,更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引领,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引领学科建设方向,以实现更好地通过党建领导、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创新发展路径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发展?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高校发展过程中层出迭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更高新的要求和更多新的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正确处理好党建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亟待思考和实践。因此,进一步做好和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予以推进,需要在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常规之举,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创新党建工作实现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开展形式,探索实践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不断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坚实基础。

(三)“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需要基层党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如何推进?事关“双一流”建设成效与质量。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而学科建设是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于高校而言,“双一流”不仅仅是一张名片,更是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建设有内涵、有质量、有特色、有水平的高等院校,亦是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呈现。对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终归体现在学科建设内涵与水平上。因此,加强“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亟须进一步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政治导向作用,通过创新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为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学科建设的政治灵魂意识,确保“双一流”建设稳定有序推进。

三 实践思路: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的实现路径与建议

(一)以学科团队为基础,探索构建学科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连(中)队以及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 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对学科建设的引领和领导,高校可考虑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以一流学科、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群为基础,分别设置某某学科党支部,甚至探索实践将分党委、党总支建在学科上,将党支部建在学科方向上。将党组织建在学科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联互通,让团队成员既有共同学术理想和诉求,又有科学的学术争论自由,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在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活动等方面探索更多有利于引起共鸣、产生实效的创新性实践,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努力创建学习型、科研型、服务型党组织,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以“双带头人”为带动,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出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或方案,明确要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或为优秀教师党员,或为所在单位学科专业带头人,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业务等工作能力要求高。一般而言,学科带头人集党员、博士、教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双带头人”往往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优,组织协调能力强。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能够充分借助学科带头人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带动性,发挥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其他党员教师加强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同频共振有机融合,找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结合点,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同向发力互促互进,有效解决或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形成学科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争做党建与业务骨干,带头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进而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以理论学习为载体,构建党建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交流共享平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夯实思想根基,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技能。在高校,理论学习的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就党员理论学习而言,除了自学外,还可以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短期培训研修等方式武装自己的头脑。诚然,部分高校面临着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分离的现象,二者之间鲜有对话,导致不少党员同志政治理论学习态度不积极,形式主义严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强化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间的关系,需要搭建一个能够让二者进行沟通对话的交流共享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建设结合贯穿。具体而言,可借助中心组学习会议,邀请党建业务能手、学科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沙龙、集中研讨、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围绕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间的关系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将政治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共同探索,既让广大党员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找到共鸣,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能够有效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的形式主义,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四)以科学研究为抓手,强化党建与学科建设之间的沟通融合机制

如何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让国内各高校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不少新的挑战。“双一流”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目标的提速、发展方式的转型、竞争规则的优化。[6]坚持并强调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不能是口号,必须是切切实实的行动。加强科学研究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更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科学研究为抓手,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双高”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既要加强党建工作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也要强化对党的建设的研究工作,重视党建研究与其他各学科研究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科学研究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党建与科研协同发展氛围,让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在研究中巩固强化,相互促进。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畅通党建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彼此之间各自为政,终其根源是尚未构建二者间的互联互通机制。不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学科发展,无疑需要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证,以实现更好地引领和支撑“双一流”大学创建。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是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创新,也是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二者间的联系需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对学科上的党支部设置方式、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业务考核、理论学习方式、实践教育途径、学科建设任务、科研成果奖励等一系列问题分别予以明确和保障,克服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打通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的互联互通机制,同步落实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中心工作。

四 小结

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上,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就是以各高校的强势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基础,以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科研骨干为引领,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以党建促发展,坚持党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考虑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及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协同做好党务与业务工作,共同培养模范带头党员和优质的学术梯队。但是,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简单调整,更不是二者盲目的融合、指令或被指令,而是需要正确看待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二者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务与业务、党支部书记与学科带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重大问题讨论决策的立场和范围。总之,将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科上是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一个创新,也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政治导向作用,强化学科的政治灵魂意识,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带头人一流党组织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关注一流学科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霍润宝:现代农业的引领者 一方百姓的带头人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继往开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