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20-12-04
每周吃两次深海鱼防雾霾
呼吸受污染的空气可能诱发痴呆,而经常吃深海鱼能更好地抵御雾霾对大脑神经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经过研究给出的最新结论。
研究团队选取了1300多名平均年龄为70岁的健康老年女性,通过问卷调查了她们的饮食习惯、体育活动和既往病史。研究人员根据参试者的家庭住址评估她们3年内的空气污染暴露情况,随后依据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的含量,将其分为4组。参试者分别接受脑部扫描,以评估大脑各个区域的健康状况,包括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向整个大脑发出信号)和海马体(大脑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与记忆力有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参试者,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最低者比最高者大脑萎缩程度更严重。研究报告发表在《神经病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的大脑会随年龄增加变得越来越小,提高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保持大脑体积,并防止空气污染的潜在毒性效应。为此,该研究建议中老年人每周吃1~2份(约80~160克)深海鱼,以增加体内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
中年“变笨”,找到3大诱因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流行病学专家团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中年后思维能力、认知功能下降的3项高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收集了近2700名平均年龄为50岁的参试者数据,在研究开始时和5年后,分别测试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高血压患者占31%,糖尿病患者占11%,肥胖症患者占43%,血脂异常患者占9%,目前吸烟者占15%。5年后,5%的参试者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在考虑了年龄、种族、教育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发现,吸烟者和高血压患者大脑加速衰退的可能性分别高出了65%和87%,糖尿病患者该风险高出近1.5倍。同时具备2个风险因素的人,大脑加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了77%,3项全中者风险则会增加近2倍。研究报告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绝大多数老年痴呆症相关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集中在老年人身上,但还需综合考量一个人一生中的认知表现。有1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中年人,应注意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美国科学家研究揭示男性为何比女性个儿高
很多科学家认为两性身高差异是男性因生殖竞争导致的趋同进化,但《进化人类学》杂志刊登的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两性身高差异的最关键原因是骨骼发育及两性激素的影响。
美国罗德岛大学生物人类学家霍莉·邓斯沃思博士对骨骼生物学与发育学的相关文献展开了深入研究。他发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引导骨骼发育,有助身高增长。青春期初期,女孩通常比男孩高,但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导致生长板融合,致使女孩的身高更可能提前停止发育,而男孩的骨骼可持续生长数年,直到雌激素达到峰值。这一观点足以解释14世纪欧洲黑死病之后,男女身高为何分别增加了9厘米和5.5厘米,身高差增大了62%。大瘟疫后食物充足,饮食健康得到改善,营养过剩使女性更早进入青春期并停止发育,身高变矮;男性则发育更好,身材更高大。
邓斯沃思表示,与两性身高差异类似,骨盆宽窄度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团队认为,有关人类进化方面仍有很多不解之谜,一些现有理论有待进一步求证。
“活在当下”提升幸福感
“目光远大”通常被认定为积极的人生状态,相比“活在当下”,人们普遍认为能够为了长期目标而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成功,以牺牲自我控制能力为代价的短暂享乐主义会导致不快乐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期,瑞士苏黎世大学和荷兰拉德布德大学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若想要得到幸福,体验愉悦、享受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样重要。
为了解“成功目标”与“享乐目标”的实现与幸福感关联度的差异,研究团队开展了5项试验。结果发现,长远计划的成功以及“活在当下”的乐趣都有益于提升幸福感。一些“禁欲派”参试者在休闲放松时,会因考虑到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或应该禁止的行为而分散注意力,降低幸福感;不受干扰的“享乐派”则具备充分体验幸福感的能力,更少遭受抑郁和焦虑之苦。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拓宽了我们对目标追求和自我调节的理解。享受当下和长期目标在实现幸福感和提升健康方面都很重要,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互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二者适当平衡。建议提前做好规划,可在不损害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从娱乐时光中受益。
干眼和抑郁是“难兄难弟”
随着5G时代到来,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愈发离不开电脑和智能手机,干眼症的患病率也呈增长趋势。近期,日本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干眼症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导致的角膜干燥或结膜受损。如果眼睛容易疲劳、干涩或感觉光线刺眼,患干眼症的可能性较大。日本顺天堂大学眼科学教授村上晶团队开发了通过眨眼次数评估干眼症水平的手机应用程序,并以14个月内下载该应用的4454名用户为对象,分析了干眼症逐渐加剧和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参试者填写干眼症自查表和抑郁症程度评价表。结果显示,出现干眼症的人中,有78.8%的人同时出现抑郁症症状;自查干眼症症状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情况下,抑郁症发病风险分别为1.62倍、2.39倍和3.29倍。
研究人员表示,干眼症和抑郁症存在激素、代谢、精神失衡等诸多共同风险因素,因此两种病很容易并发。患上干眼症后如果忽视治疗,可能会导致抑郁情绪加剧。此项研究或有助于抑郁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回忆质感更易找到东西
老年人在家一会儿找遥控器,一会儿找老花镜;年轻人出门不是找不到钥匙,就是找不到手机……怎么也想不起物品放在哪儿很正常,有时候换一种思路寻找会柳暗花明。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提示,物品“看不见”的特质能帮你更快找到东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系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杰森·菲舍尔团队让志愿者在杂乱无章的房间内找寻一些日常用品。参试者分别以目标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硬度(柔软度)为思路,同时开始搜寻工作。当研究人员追踪测量参试者搜索过程中目光停留过的地方时,他们发现,花在“错误的硬度”上的时间明显少于“错误的颜色”。试验结果显示,以触感为出发点搜索失物的人,发现目标的速度平均加快了20%。
杰森·菲舍尔说:“该项试验是针对大脑注意力分配问题的研究。人们找东西时的固有认知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视觉特性上,但其实,对物体的深层次了解(如“看不见的”物理特性)与实际看到的一样重要。启动多重感知,可以更快地找到你要的东西。比如在杂乱的房间内毫无头绪地寻找一件毛衣时,首先应当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所有硬物上,而是将‘火力’集中在柔软的物体上。”研究报告在线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上。
有类风湿就会少得糖尿病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年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低于其他人群。
该研究涵盖近45万参试者的数据。研究团队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同其他4类人群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骨关节炎患者及银屑病患者。在平均为期1.6年的随访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最低(每年7.0人/千人),高血压组患病率最高(每年12.3人/千人)。将干扰因素调整剔除后,与上述4个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24%~35%。研究报告发表在《关节炎护理与研究》期刊上。
研究论文高级作者、哈佛大学研究员金秀英(音)博士说:“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全身性炎症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但这种疾病本身并不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不过,由于参试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种可缓解病症的抗风湿类药物治疗,因此还需进一步考察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太胖太瘦都算“虚弱”
虚弱是一种病症,除身体上的不适,还体现在对压力的承受力和对疾病的免疫力上。近期,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发现,虚弱的患病率不仅随着年龄上升,也与体重有关,过胖或过瘦都不好。
研究小组以7191位平均年龄73.4岁、具备自理能力的日本老年人为对象(女性52.7%)进行考察,按照体重指数将参试者分为6组:18.5以下、18.5~19.9、20.0~22.4、22.5~24.9、25.0~27.4和27.5以上。结果表明,体重与虚弱症患病率呈U字型关系,与作为标准值的一组(22.5~24.9)相比,低于或超过这一体重的人,虚弱程度逐渐升高。排除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运动量、学历、用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中风、心脏病、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假牙使用等可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报告发表在《临床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体重过低会增加口腔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虚弱表现,体重过高则易造成全身机能的虚弱表现。此外,自理能力下降和抑郁情绪也可导致虚弱症患病率上升。研究人员建议,针对低体重和肥胖这两种营养不足和过剩现状,政府应加强干预政策推进。
爱攀比伤心又伤身
一些人常因“人比人,气死人”而发愁,另一些人却会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近日,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爱攀比”伤心又伤身。
美国科尔盖特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琳·库利博士发现,纽约州汉密尔顿市中地位和财富显赫的人群早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似乎高等教育、高收入以及尊贵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并不能给人带来健康和幸福。因此研究团队决定对这个群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调查。
研究人员招募了1009名志愿者,以同一标准为其中的大部分人进行生活水平评估和社会地位排名。随后,参试者将自己的各项情况综合比较后,置于上述排名中。研究人员检查并询问了所有参试者的健康、情绪状况及幸福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为自己预估位置时更倾向于“向上比”的人,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那些没有攀比倾向或“往下比”人群。
该研究阐明了“社会比较”对健康水平的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无论客观状态贫与富、高与低,人们向上攀比心越重,感受到的不平等程度就越大,从而增加负面情绪,损伤身体健康。研究报告发表在《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期刊上。
每天补两次维D+钙治晕眩
近日,韩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服用两次维生素D和钙可降低眩晕症发作几率。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金智秀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957名正在接受头部运动治疗的眩晕症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参试者被分为两组,第一组(控制组)445人在研究开始时接受过维生素D水平检测。其中348名维D水平低于20纳克/毫升的患者开始服用400国际单位的维D和500毫克的钙补充剂,每日2次;而维D水平大于等于20纳克/毫升的患者不服钙D补剂。第二组(观察组)的512人未接受检测且不服用钙D补剂。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一年后眩晕症平均复发率为1.10次/年,控制组中服用钙D补剂患者的平均复发率为0.83次/年,降低约25%。具体说,起初维D水平低于10纳克/毫升的患者补充钙D后,眩晕症年复发率降低45%,而起初维D水平在10~20纳克/毫升的患者补充钙D后,年复发率也降低14%。
金智秀表示,每天补充维D和钙是预防眩晕症复发的简单方法。对于缺乏维D的眩晕症人群而言,效果更好。
女性多吃蓝莓长肌肉
蓝莓营养丰富,具有明目、抗衰老、增强抵抗力等多种保健功效。美国《营养学杂志》近期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多吃蓝莓还有助肌肉生长修复,让身体更壮实。
美国康奈尔大学安娜·塔拉克·默瑟博士团队对22名女性参试者开展了为期6周的试验,其中12人年龄在25~40岁之间,10人年龄在60~75岁之间。研究人员在参试者的常规饮食中增加冻干蓝莓(上午19克,晚上19克),保证他们每天摄入相当于1.75杯新鲜蓝莓的营养物质。同时,参试者避免摄入其他富含多酚和花青素的食物。食用蓝莓后1.5小时,研究人员采集参试者血样,考察血清如何通过管理氧化应激能力、耗氧量或新陈代谢来影响肌祖细胞的功能。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25~40岁的参试女性来说,富含蓝莓的饮食使肌祖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肌祖细胞死亡率更低。这表明,吃蓝莓有助于抗击氧化压力,增加细胞耗氧量,从而减脂增肌。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表明,人体肌肉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失去力量、柔韧性和耐力,特别是30岁后,肌肉质量每10年递减3%~5%。骨骼肌退化的后果是丧失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该新研究是将细胞培养研究和动物研究结果转化为潜在饮食疗法的重要一步,可改善损伤后和衰老过程中的肌肉再生。
多国联合研究提醒:幼儿贫血,疫苗效果差
打预防针是提升婴幼儿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常见做法。近日一项国际研究发现,婴儿体内缺铁可能会降低疫苗接种提供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由瑞士苏黎世大学与来自肯尼亚、英国、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研究团队针对肯尼亚儿童开展了两项临床研究。第一项研究中,他们对303名新生儿进行18个月追踪观察,对其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以查明孩子们体内铁含量以及病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婴儿在10周龄时已经患有贫血,到24周时,超过90%的儿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低。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进行了多次疫苗接种,贫血的18个月大婴儿体内缺少针对白喉、肺炎球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保护性抗体的风险,仍是不贫血婴儿的2倍多。在第二项研究中,127名半岁大的婴儿连续4个月每天补充营养素,其中85人补铁,其他42人不补铁。这些儿童在9个月大时接种了麻疹疫苗,结果补过铁的孩子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反应,能更好地识别病原体,并于3个月后产生麻疹抗体。研究发表于《免疫学前沿》杂志上。
苏黎世大学人类营养学教授迈克尔·齐默尔曼建议依据相关地区婴幼儿贫血状况,在饮食中适当添加补铁成分,以提升疫苗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