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玉明:时代巨变中的杂技人

2020-12-04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杂技与魔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术马戏马戏团

文︱(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图︱作者提供

2020年5月3日,著名杂技艺术家边玉明在大连逝世,享年98岁。边玉明是中国杂技老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一生经历了二战炮火、十年“文革”,也经历了艺冠杂坛、桃李天下,但她始终恪守本心,在坎坷与辉煌间孜孜而行,以苦练实干光大杂技,用言传身教遗惠后人。

边玉明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随着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艺术家们的远去,他们的故事已经被写入历史。但我们不该忘记,在那些今人无法切身体会的时代巨变中,无数的杂技前辈在命途的起伏与变迁中坚守杂技、传承杂技、发展杂技,浇筑了新中国杂技艺术的基石,奠定了今日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的底色与自信。

笔者曾于2010至2015年间,因《大连杂技》丛书编写事宜和《中国杂技老艺术家传略》相关写作需要,通过大连杂技团对边玉明进行了多次专访,对其在大连工作期间的多位同事和学生也进行了采访。现予以重新整理,谨以此文深切悼念边玉明老师仙逝,并向百年间扎根中国杂技、振兴中国杂技的前辈艺术家们致敬!

吴桥,被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1923年12月,边玉明就出生在河北吴桥边庄的一户贫穷家庭。十年后,一位孙姓姨爷来访,目睹全家生活窘状后,他力劝边家送女儿进杂技班子。边玉明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原不想女儿走上干杂技的路子,但由于家里太穷,入行学艺能得到师父给的200块大洋。为用这笔钱购置一点田产并送家里男孩去读书,父母只好忍痛答应了。于是,没有选择,也没有犹豫,10岁的边玉明立刻就跟着姨爷动身启程了。懵懵懂懂的她只知道,为了父母,为了这200块大洋,她要在一个杂技班子里干满6年。

“没有吴桥不成班”是杂技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吴桥杂技人走南闯北,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民国时期,从吴桥走出国门的杂技人物中,最著名的首推被《世界杂技史》主编莫克莱尔先生誉为“现代马戏之父”的孙福有,他创建的中华国术马戏团曾是中国最大的马戏团,也是彼时世界最大的马戏团之一。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称他为“占尽演艺界威风的孙老板”。边玉明的孙姓姨爷此前就在孙福有手下喂马,边玉明此行即是由他介绍和护送,从吴桥赶赴繁华的上海滩,准备拜师投入孙福有门下。

此前,中华国术马戏团一直在南洋各国演出,所到之地皆轰动,并被泰国国王邀请至皇宫演出。1933年,黄河决堤,加之此前“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上海“战区灾难救济会”邀请孙福有回国参加为救济东北难民举行的义演活动。孙福有毅然接受邀请,立刻从缅甸启程赶赴上海。8月,中华国术马戏团在“大世界”对面的广场上架起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杂技马戏演出设施。上海《申报》报道:“中华国术马戏,于三日下午九时开幕,是晚万人空巷,均欲一睹吾国破天荒之国术马戏……”上海政府要员和社会各界名流悉数捧场,一时上海可谓盛况空前。

这是中华国术马戏团的鼎盛时期,10岁的边玉明抵达上海,所见所闻不禁让她眼花缭乱……这是一个全员120余人的巨型杂技班组,拥有能容纳3000余人的演出大篷、20多人组成的西洋乐队、13辆各色汽车和摩托车、2台5千瓦发电机、40匹马、12头象、10只狗熊、6只老虎、4只狮子以及其它多种小动物,演出节目则汲取中国杂技和欧洲马戏之优长,有地面杂技、高空杂技、马术、多种驯兽、魔术、国术(武术)、舞蹈……特别是一批高难度节目如空中飞人、耍飞刀等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边玉明到上海后,因为想家经常哭个不停,那时大姐孙玉香(孙福有大女儿,马戏团主要女演员)经常陪她说话,看她一哭就给她做面条吃。在大姐的安慰和开导下,她迅速适应了环境,几天后就开始练功了。边玉明是师父孙福有亲收的第四个女徒弟。在她之前还有王桃英、吴玉亮和孙占凤三人,其中王桃英的年龄最大,孙占凤年龄最小。两年后师父在遵义又收了最后一个女徒弟张秀珍,而王桃英在抗战初期因演出事故过世,余下四人就是民国演艺圈著名的孙家班“四姐妹”。多年后,边玉明因技艺全面,才貌俱佳成为了马戏团的“台柱子”,名排“四姐妹”之首。

在马戏团,带艺投师的不能算作师父的徒弟,边玉明几人都由师父从基本功开始教起。孙福有平时对徒弟并不严苛,但是教功非常严格。练顶功的时候,他有时会在徒弟就位后离开,一旦回来发现人不在位或者手心里留下的“印子”浅了,直接就是一顿揍。除了基本功,孙福有也很重视舞台表演,边玉明几人曾在上海专门练过跳舞,其中还包括芭蕾舞的足尖动作。边玉明头脑灵敏,学东西快,后来几乎所有的杂技节目都能上台演上一演,这很大程度都要归功于师父当年的严格训练。

当年12月,马戏团一行结束上海演出转赴杭州。隔年,孙福有在西湖岸边结识了19岁的余慧萍,随后她成为孙福有的三夫人,也是中华国术马戏团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娘。这期间,边玉明一直在苦练基本功,从未登台演出过。1934年马戏团又赴南京,边玉明终于开始在一些集体舞蹈和集体软功节目中摆动作。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在上海时得罪了青帮,孙福有在南京吃了官司,演出全面停止,把几个徒弟陆续送回了老家。直到八个月后,孙福有被迫接受了法庭的不公宣判,边玉明才又被姨爷送回南京,后前往武汉和师父汇合。然而边玉明并不知道,名为拜师学艺,实则卖身马戏团,这竟是她在中华国术马戏团十多年间唯一一次回家的机会。

抗战爆发前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令马戏团演员阵容发生了变化,加速将边玉明推上了舞台。一是1935年在长沙时,孙福有大女儿孙玉香回老家探亲被土匪打死;二是抵达桂林后,王桃英从钢丝上滑下致死。王桃英去世后,师父把其表演的所有节目都给了边玉明,中华国术马戏团从此成为国内首个使用保险绳的杂技团。这时,边玉明的基本功已经练得比较扎实,之前在长沙就已经开始和孙占凤一起练习《双扛竿》,此时开始练《蹦床飞人》,并且正式登台演出。我国传统爬竿表演与今天固定竿身表演的形式不同,一般都是人载竿,竿长可达十余米。边玉明表演的《双扛竿》是有一个人在下面载竿,竿身类似大弹弓形状,顶端中间有横竿固定连接两条竖竿,而两个演员就在横竿上表演。

王桃英最拿手的节目是高空钢丝,这是引进西方的高空杂技,当时颇受观众喜爱。她去世后,边玉明开始苦练走钢丝,主攻横钢丝,也练竖(斜)钢丝。那段时间,她演了不少节目,但《走钢丝》和《扛竿》演出最受欢迎。由于她高超的走钢丝技艺,还得了个“钢丝水上漂”的雅号。渐渐地,边玉明登台频繁,不仅是高空节目的主要演员,也是杂技舞台的多面手,还表演马术等十余个杂技节目。但多年后她得知,正是因为她的杂技天赋和出色表现,当母亲依照6年之约来接她回家时,师父硬是不放她走,只用了三斗麦子就将她母亲打发回家,而边玉明一直被蒙在鼓里。

随着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中华国术马戏团一路商演、义演结合,热情投入到抗日救国演出活动中。1937年后,马戏团在桂林停留多年,日军机空袭间隙的演出给恐怖笼罩下的桂林带来了一丝快乐。孙福有广泛结识了一批抗日救国人士,并在田汉和桂林市长陈恩元的提议下将“中华国术马戏团”改名为“华侨国术马戏团”。

田汉在桂林和马戏团交往颇多,他曾计划拍摄一部杂技电影,后因日军空袭渐频而作罢。但马戏团的演员热情高涨,纷纷向他展示自己的看家绝活儿。边玉明出身贫苦,没有读书机会,但渴望新文化,尊敬文化人,乐于接触新思想。她不但台上技艺超群,台下更是心灵手巧。那时田汉从事地下工作,事务繁忙,经济窘迫,她主动帮忙照顾田汉起居,天热时想方设法帮安娥把长袍改新,引来了安娥的啧啧赞叹。随后不久,边玉明和马戏团还协助二人把四个箱子混入道具一路带至贵阳。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她才得知当时帮忙转运的是四箱珍贵文件。

民国时期,杂技活动遍布全国,国外大型马戏团经常来华,民间杂技团体迅速发展,在社会上有一定规模的杂技、马戏、魔术班组多达近200个,活跃在街头巷尾的杂技艺人不计其数。庞大的杂技队伍孕育出丰硕的杂技作品,使中国杂技马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中华国术马戏团代表着当时中国杂技的最高水平,对民国杂技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该马戏团也不得不在时局不定的环境里艰难应对,与当时全国各类演出班组一样,不可避免地由辉煌逐渐走向黯淡。随着抗战爆发,他们一路辗转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演出,逃向大后方。(待续)

猜你喜欢

国术马戏马戏团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马戏魔方,联结你我”中国杂协热烈庆祝第11 个“世界马戏日”
好儿马戏团
马戏团来啦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马戏团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