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探究

2020-12-04温晓镭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装饰历史空间

庞 聪,温晓镭

(大连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一、城市文化地铁空间与公共装饰艺术的意义

(一)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文化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之一。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在城市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当地的人文特色,还反映了城市的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竞争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必然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座城市的灵魂就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上,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是对一座城市的最起码尊重。

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有有形和无形两种呈现类型,这两种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其反应的历史文化本质是一样的。有形的历史文化主要表现在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物、古建筑遗址、古文化遗址、园林名胜、特色植物等方面。有形的文化,是人眼直接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表现方式。相比无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更利于人们理解和热爱。二者表现的形式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受众也是不同的。无形文化是指,没有物质作为载体,没有实物可以令人发现,单单依靠人们的传诵。其表现形式有很多,主要为宗教信仰、历史文献、世界观、思想文化体系、语言艺术、城市传统民风民俗等。无形的文化甚至比有形文化还重要,它是代表人们的心里世界的表现。但只有二者同时保护,才会有完整的历史文化传承。

(二)文化与地铁艺术的相互影响

历史文化对于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是有很大影响的,首先,历史文化的性质就决定了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因此,同样可以影响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的风格及形式。通过参观为人称道的城市公共装饰艺术时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大都是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的是一座城市艺术景观形象的文化特征。壁画和墙画上的艺术表现,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一书中的观点是说,公共艺术的实质是一种历史性的传承、表现和建构的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1]。实际上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本身就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促进。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归宿感、共同体验的积淀都源于他本身的城市的文化形式。一座城市不仅孕育了他们的生命,还孕育了他们的精神。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想要表现好一座城市的文化面貌,其创造者必须要深入认识城市文化特色的内涵,清晰定位城市历史文化形象设计主题,这样才能让受众从单纯的视觉刺激转为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变化。

二、公共的艺术装饰特点及成因

(一)由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多种装饰风格

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本身也是有多样性的,它们的多样性成因很丰富。其中由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多种装饰风格是不可不提的。他所表达的是城市历史文化主题丰富而深厚形成组合的,通过后期艺术的加工、古今文化连贯、主导文化凸显的方式。这种文化的组合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其包含的方面十分广泛。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也就造就了地铁空间主题文化引导下的公共装饰艺术风格。在不同的材质条件下,所进行的创作也是不同的,材料的不同使用创作是用以轻易地使人们融入城市文化,根据不同创作的主题使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从而使人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象。

我国有很多好的历史文化装饰因素值得借鉴,如理性素净的宋瓷装饰艺术;大开大合的元明清青花、釉里红装饰艺术;华贵富有人情味的明清景泰蓝装饰艺术;多彩祥瑞的民间美术都是进行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的来源。在地铁装饰中,已经有很多城市利用了历史文化装饰风格,比如,北京宣武门站就有大体量的地铁壁画,这些装饰会带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的心理感受得到强化。不同地区的历史装饰因素会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以及民族认同感,从而表现出个性鲜明的地铁装饰艺术。

(二)历史与创新的结合

仅仅传承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进行适当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历史与创新的结合,才会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作品。艺术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人文现象,还体现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追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域文化是不相同的。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在飞快的重建和拓展,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个好现象,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趋同性使得城市间的差异变小,有时并不能突出不同城市的特色。因此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吸收城市的新兴文化形式,才能为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建立是在人们生存环境中的,与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的因素不可缺少,但仅仅依靠使用历史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历史上进行创新。

由于不同时期设计理念和设计师水平的不同,对地铁的装饰艺术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同时对该城市的市居民的审美情趣和城市的文化发展也起到促进的作用。创新的用法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北京的森林公园南门站地铁站台内以森林为装饰主题,将立柱打造成树干的形象。其体现的创新设计理念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三、装饰案例分析

关于从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的典型案例,主要在国外。因为国外的地铁文化形成较早,有借鉴意义。比如巴黎地铁,其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不管站点面积的大小,都依据当地的文化和站点附近的景点进行艺术设计,使乘客不用看站牌就能知道到达的是哪里。每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又各具特色,使游客走在长长的地下通道里不感到枯燥[2]。法国地铁文化的成功,被后面很多国家视为典范,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关于国内此方面的建设佼佼者,就不得不提北京地铁,作为我国最早一批投入使用的地铁,他从墙面装饰艺术-地铁壁画先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其中国家图书馆站,就是以“书的海洋”为主题,以此构建起相应的文化设计,其材料主要选取石材,兼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作为国内历史文化展示与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的互动机制先行者,其起到了典范作用意义是不言而喻。

不只是北京地铁有代表意义,国内还有多有特点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建设案例。比如上海地铁,它的设计理念是独树一帜的,其中外滩隧道,光纤闪亮,五光十色的动态景观,仿佛使人进入了时光隧道。这种设计理念就值得借鉴与学习,有创新同时也有内涵。

四、对于其公共装饰艺术建设的思考及意义

(一)形式与内容结合

城市地铁空间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整体散布在城市中,它们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他们又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文化分子作为统一整体,其实际上反映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主题,如果这些分子作为独立的空间,不发生联系的时候,就会将城市整体割裂,是其缺少应有的统一和文化特色。实际上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各站点所代表的区域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的关系是从属的,构建公共装饰艺术形式应从属于其他个体代表的区域文化,同时也不能忽略构建好文化叙述框架,整体上要相互联系、相互关联有和互动。毕竟审美映射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用于我们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最前沿。

同时地铁装饰艺术也要考虑人与地铁空间的关系,即在地铁空间中强调人文精神。形式追随内容,比如在对地铁出入口及地面建筑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建筑与城市特色、周边环境充分地结合在一起,避免显得过分突兀,一个好的地铁出入口设计应当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城市的文化与精神[3],形式与内容结合才能有好的创作,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以及本民族的文化底蕴。

(二)美观与美感结合

所谓美感就是指合理的功能、高质量的材料不同的灯光配色、注重市民的空间尺度、优美的造型基础和空间维度转换的构成美等空间表现中各要素的整体的感受。美感的形成是城市居民审美眼光所决定的,美感无处不在,它存在于许多城市的小细节上,代表一座城市的审美眼光。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高地铁装饰的文化层次,而忽视不同阶层对艺术装饰的理解,就会造成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只有高端是不可取的,地铁的受众很广,要做到雅俗共赏。美观是指看上去舒服,高启在《送倪雅序》说过,“余闻良材之木不就刻斵则无以为美观。”其表达的就是如此的美观的理解。美观要与美感相结合,做到雅俗共赏,营造出和谐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环境。

(三)细节与整体相和谐

城市的小细节有时候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只有把握好细节才会把城市的形象树立起来。尤其是城市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构建,它最贴近人的生活空间,给人进入一座新城市的第一印象。细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座城市的习惯,这个不错;多个细节拼凑起来,就能看出整体的趋势。哲学上讲,整体是部分构成的,同时,关键部分对于整体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在城市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构建也会有所体现,不要过分强调细节而忽略了整体,只有整体与细节相和谐,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整体性原则是不可忽视的,地铁的装饰也要符合这一规律,细节整体和谐,把一切做的尽善尽美。同时人性化设计是任何设计都要遵循的原则。一些公共设计要与环境相统一,合理的构造才能减少后期的维护,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下地铁装饰艺术的表现,涵括了其特色地域文化对艺术审美的影响、装饰艺术的表现要点和表现手法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理念去创作,不同地区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只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才能提升居民的归宿感。

猜你喜欢

装饰历史空间
空间是什么?
鲤鱼旗装饰坠
创享空间
装饰圣诞树
新历史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