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用得好,作文不得了
2020-12-04姜晓燕
姜晓燕
对比,是写作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 可是,在实际写作中想要把它用好,用得妥帖、合适,却没那么容易。那么,该怎样用好对比手法呢?我们这回来好好地研究研究它。
习作大看台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每一次的书写,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老师每周都会布置手抄报, 但我每次都让哥哥从网上帮我找素材、替我画画,我自己只负责写内容。现在哥哥上大学去了,手抄报便成了我的一大难题。“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周父母都有工作要忙,家中又恰好停电,我的唯一“助手”——网络也无能为力。 唉,没办法,我只好自己画。
对于画画,我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画技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老虎画成了小猫,小鱼画成了带“眼”的菜刀,凶狠的狼也被我画成温驯可爱的小狗。 看着那些“四不像”,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在床上,心想:这手抄报可真难画,我的运气真差。 算了,不画了,老师又能拿我怎样?忽然,我又想起了哥哥临走前对我说的话:“你长大了,以后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对呀,我都11 岁了,总不能被手抄报难住了吧?
我振作起来,对自己充满信心地说:“你长大了,你能行! ”我紧握住笔,深呼一口气,迅速整理好思路,重新开始画,中间画了擦,擦了画。 外面狂风怒吼,我的心却被点燃了。我的手心里湿漉漉的,因为精神高度集中, 额头上不时有汗滴下来。 我笔下的手抄报开始一点点变完整了,从“四不像”变成“二不像”,再变成有点儿像, 我的心越来越沉稳。
傍晚时分, 在一张被擦得皱巴巴的纸上,我独立完成的首张手抄报终于“出世”了。 看着这张算不上好的手抄报,我心里忐忑不安。
第二天上午,我走到老师身边,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我来交手抄报。”老师一看皱巴巴的纸,眉头也皱了起来。我的心跌入了谷底,但老师的一句话又把我从谷底拉了上来:“嗯,不错,有自己的特色,比之前的要好。 加油! ”
长大是什么?现在我明白了,长大就是不依靠别人,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事。
说起对比这种写法,大家都不陌生。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在平常的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种路径去运用对比写法,来取得较好的写作效果。
锦囊悄悄看
一、直接对比,揭示事物的矛盾
直接对比,我们在课文中经常见到它的影子。 拿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月是故乡明》来说吧,这篇课文写的是季羡林先生儿时的故乡,写了故乡的水,在古柳下点篝火捉知了、望月亮、梦月亮等内容,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向往。同时,又写了在世界各地看到的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这些地方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形成对比。 明眼人在课文中能很快地找到这种直接对比的句子,如:“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样的对比,会让我们不禁发问:“其他地方美妙绝伦的月亮,在作者眼中为什么都不如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呢?”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就把事物的矛盾点揭示出来了, 它会推着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们写思乡之情的作文,就可以模仿着运用直接对比的手法来写。 例如我们写家乡的桥,就可以用其他地方的桥与家乡的桥进行对比。 延伸开去,我们写家乡的湖、家乡的树、家乡的一种特产,都可以用直接对比来抒发我们的情感。
“习作大看台”中,小作者描写自己的画,也采用了直接对比的方法,从“四不像”变成“二不像”,再变成有点儿像,从而揭示出越来越像的原因——“我”在不停的尝试中学习。
二、前后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
说到前后对比,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立刻跃出学过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文中将圆明园毁灭前的繁华景象与毁灭后的惨状进行对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对比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常常出现,例如“习作大看台”中“我”做手抄报画图时,前面不会画,都是哥哥代画的;后面是“我”尝试着画,画得越来越像。这样的对比就把“我”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我”求上进,“我”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这种对比,有时候还可以从人物前后态度的对比去实现。《金钱的魔力》中,“我”来到裁缝店,托德以衣取人,对“我”表现得漫不经心,十分怠慢。 当“我”因“身边没有带着零钱”而“胆怯”地请求他“通融通融”时,竟遭到他十分刻薄的嘲讽。 当这一嘲讽引起“我”的“冒火”时,他的态度才“稍微改了一点儿”。 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托德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而当他向钞票瞟了一眼,发现是百万英镑时,“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在这样的前后态度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托德的见钱眼开。
“习作大看台”中,还有“我”的心情的前后对比:起先像“泄了气的皮球”,后来变得“越来越沉稳”,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心灵上的成长。 我们写对环卫工人的态度,也可以采用此法,从前面的“轻视不屑”到后面的“无比尊重”。
三、轻重对比,表现事物的特质
轻重对比,我们在作文中可能很少用到,觉得有点儿生疏。 可是,我只要给你举个例子,相信你一下子就会明白。 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读微信文章,微信文章中会出现很多这样抓人眼球的题目,如“这首校歌,今天刷爆了朋友圈”。校歌是一个很普通的事物,但是它与“刷爆了朋友圈”的热度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这种对比就是轻重对比。 它就是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对比之下却可以让人眼前一亮或是触发深思的细节放在一起,来造成强烈的表达效果。
要采用这种对比写法,对细节的取舍是最考验我们的。 例如我们要表现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加以体现,如一份营养午餐。
“习作大看台”中,小作者选取的事例就很“小”,只不过是画手抄报而已,但它表达了一个“大”的主题,那就是一个人的成长。 因此,无论是直接对比,还是前后对比、轻重对比,都要为作文表达的主题服务。
有句话叫“对比产生美”,如果我们能把对比这种方法用好,你的作文会越来越“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