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标准化科普传播的社会价值—从食品新媒体传播说起
2020-12-04王海璐沈浥吴长青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王海璐 沈浥 吴长青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引言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现如今,娱乐、旅游、环境等行业均和食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商的逐渐兴盛,食品新媒体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1 由食品电商高速发展所引发的思考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某些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而发起恶意竞争。同时,各种不负责任的谣言也逐渐充斥网络,诸如“塑料做紫菜”“棉花做肉松”等不实言论曾经一度在朋友圈刷屏。为了治理“舌尖上的谣言”,国务院食安办于2018年7月17日正式启动“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1]。
相关数据显示,“舌尖上的谣言”在所有网络谣言中的占比达45%,这表明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为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将关口前移,持续开展谣言动态监测;主动发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创新科普,完善部门之间的谣言治理会商机制。
随着食品科普的兴起,“西瓜与桃不能同吃”“柿子不能与诸多水果同吃”等谣言被逐一揭露。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企业、协会、学会、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科普以防止谣言传播的新模式。
2 科普立法确立的科普传播价值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改变人类社会。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言,国民素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科普传播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故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我国在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科普传播领域颁布法律的国家。该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并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科普法》的颁布确立了科普传播的社会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从政府层面承担起科普传播的责任,是科普传播体系建设的法律依据。
3 我国新媒体科普发展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普工作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普的国家战略地位逐渐提升,政府和公众对科普的强烈需求也为科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科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面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陆续颁布不仅为我国科普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推动了科普传播的发展。
3.1 新媒体科普传播取得的成绩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在扩大科普传播覆盖面的同时,也促使新媒体成为科普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2015年,中国科协全面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和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开辟了网络科普主战场[2]。近年来,传统科普图书出版企业开始采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线上阅读推广。有数据统计,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9亿元发展至2017年的152亿元,扩大了3倍有余。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可达20%,到2022年市场规模约达350亿元[3]。2017年,我国2570个科普网站共发布各类文章136.71万篇,发布科普视频4.97万个,网站累计访问量达到9.21亿人次;2065个科普类微博发布各类文章66.45万篇,阅读量达到44.09亿次[4]。可见,“互联网+科普”的提出大大提高了科普传播效率。另有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也从2001年的1.44%提高至2018年的8.47%[5]。
3.2 新媒体科普传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科普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科普事业带来了显著成效,但其本身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降低了科普传播的门槛—公众参与科普的机会增多,每个人都可以在科普平台发言,进而导致信息混杂、谣言四起。人们常常在互联网上遇到一部分“网络喷子”,其言论带有强烈的煽动性和极端性,尤其喜欢评论热门事件以挑起事端。更有甚者,打着“科学”的幌子制造谣言,诸如“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星巴克咖啡致癌”“电子烟无毒无害”等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谣言严重干扰了科普传播的效率,而造成谣言盛行的原因有诸多方面,究其缘由,主要为公众科学素养不高,缺乏分辨能力,获取权威信息不及时等。此外,政策上对网络信息监管的不到位也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
科普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的科普现状,积极开展科普传播不仅需要法规政策予以支持,更需要加强科普传播的标准化建设。
4 科普也可以被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项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过程与活动。2017年9月,我国成立了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普标委会”),其为科普行业成立的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故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科普标委会的成立为科普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也为科普传播标准化提供了重要阵地与平台[6]。
4.1 权威机构制定及实施标准
科普标准化的本质是运用标准对科普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标准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则是科普标准化的基础,其包含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需要权威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对科研成果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而制定。作为规范性文件,标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领域,还包括管理、工作领域等,以此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判定依据与技术支持,甚至可作为法律法规的补充。标准与法律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补充法律上的技术问题,还能同时赋予标准以法律意义,因此加强标准的制度实施对提高科普传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初,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佩戴口罩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口罩的生产执行标准较为复杂,导致普通群众对口罩的选择存在认知盲区。一时间,如何正确选择与佩戴口罩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网络上也出现了大批所谓的“科普”宣传,但普及内容是否正确并不能保证。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不仅要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突发事件(如正确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要考虑采取怎样的科普方式才能让公众理解病毒对自身的危害。为有效应对科普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权威机构在科普过程中不但要建立标准,更要作为科普工作者亲自参与科普传播事业,把握科普方向,建立公众能够信服的服务平台,避免因认知错误而带来二次伤害。
4.2 构建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
在新媒体科普传播的带动下,实现科普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目标,进而建设标准化的科普传播体系是科普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抖音平台的科普短视频为例,随着“中国科技馆”“科普中国”等多家官方抖音账号的开通,抖音逐渐成为互联网科普的重要阵地。截至2018年底,抖音平台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条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388亿;2019年2月,该数字更是达到了3500亿[7]。相较于其他科普传播方式而言,抖音科普更具丰富性、创新性和娱乐性,且内容紧跟时事热点—受众在了解时事的同时还能获取科普信息,故备受大众广泛喜爱和持续关注。此外,相比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科普短视频的形式更为生动形象,传播效率更高,充分迎合了当前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阅读习惯。但是,抖音科普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许多科普账号为吸引点击量,出现了内容混杂、断章取义、缺乏针对性、商业元素浓厚,甚至是推销商品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科普的可信度。
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代表之一,抖音在科普工作中表现出的不足为构建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应规范科普内容,保证科普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其次,需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因为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不仅是我国科普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的关键。第三,建设完备的科普服务体系,随着人们对科普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搭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平台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科普需要。总体而言,建设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对待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的建设。
结语
标准及标准化治理已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方式,标准化科普传播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促进标准化的形成,推动科普传播走上专业化道路;另一方面,标准化科普传播体系能够促进科普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作用。在“互联网+科普”的背景下,我国科普工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构建标准化的科普传播体系,提高科普产品、科普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对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