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艺术留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2020-12-04

国画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块气韵营造

国画之美在于意境,意境之美,在于气韵生动。南朝齐谢赫总结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骨法以下五端可学而成,气韵必在生知。”[1]可见气韵生动是各种绘画技法的应用结果。如何在二维的画面中表现三维空间,西方绘画应用焦点透视解决了三维空间的表现问题,而中国画却运用散点透视、艺术留白,通过虚实相生实现了有强烈时空感的四维空间表状,达到了静态下的气韵生动。

留白是中国艺术创作常用的一种手法,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虚实有序、动静结合,进而有意留下的空白,大小不一,位置不定。从艺术角度来讲,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2]留白在中国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拓展外延,成为以一种无实物表达画中意境的艺术方法,以无相表达有相,极具中国美学特征,同时契合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艺术的留白可以使画面空灵通透,虚实相生,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营造出具有动感的空灵气韵,实现了由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留白的传承变革及拓展

追溯留白的发展起源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课题,史前岩画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留白雏形,这可能是古人无意识的表达方式或初步探索,还称不上艺术留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繁荣发达,出现了有意识、有目的的留白,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应用了大量留白从而传神地营造出画面中视野开阔的意境。唐代张彦远提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推动国画进入了以营造意境为目标的时代,留白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宋代的国画创作进入高峰期,随着文人画的兴盛,中国画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的影响下,受老子的“大象无形”“知其白,守其黑”的哲学思想影响,进入了刻意经营艺术留白的高峰。比如南宋的《寒江独钓图》,马远用一只扁舟、一位老翁、虚白一片,“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处”[3]。虽然未着一笔水波,但却营造出烟波浩渺、江水连天、空旷幽远的境界,同时衬托出渔翁静悄悄的孤独,真可谓此处无物胜有物。同时留白也逐步脱离了狭隘的书画领域,逐步扩大了外延,可以应用于陶瓷、建筑、音乐、诗歌、对话等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发展到哲学意味浓郁的人生留白。

二、留白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留白的创造方式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的影响,讲求整体氛围的规划与营造,虚实有致,开合有度,以无形意有形,“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建筑领域,留白不是指一种颜色,而是指一种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建筑设计遵循气场、风水等学说指导,艺术留白便成为营造建筑气场、气势的必要手段。留白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但留白的目的始终是为建筑的气韵生动服务的。

留白可以是园林营造中疏落有致的空地布局,例如苏州园林中将大片自然生长的绿地以及点缀的水景作为留白,以游廊、小路、亭阁组织划分空间,以大片自然的留白衬托出人工建筑小品的精致优雅,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安适氛围。留白可以是宫殿居所等不可或缺的庭院空间,例如北京故宫中层层递进的院落将秩序严谨、形制严格的建筑群规整有序地组织在一起,以不同尺度、风格的庭院衬托不同功能的宫殿建筑,或为气势宏伟的主殿,或为法相庄严的佛殿,或为宁静平和的寝殿。留白的庭院形成一种柔和的过渡,将独立的建筑串联成一体,营造出和谐的气场与磅礴的气势。留白可以是素净统一的立面设计,例如徽派建筑中独特的成片的白墙黛瓦,可以清晰地突出安徽民居高低错落的群落关系与精致复杂的马头墙造型,以静衬动,以白托黑,营造出一派“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质朴韵律。留白也可以是原色质朴的青石、黄土等自然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例如山海关高大平整的夯土城墙,纯粹的大规模原始材质衬托出红色城楼的高大巍峨的气势,增添了拒敌于外的信心与气魄。

通过对古代建筑中留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艺术理念可以应用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中,或为整体布局上的留白,或为空间塑造上的留白,或为色彩质地上的留白,为建筑增加喘息的“气口”,增添一份生动的气韵。

三、艺术留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设计是以功能与结构为出发点,艺术化处理布局与造型,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追求与周边环境和谐而本身又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对立统一。这为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实现这多种要求,建筑的气韵生动便成为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广义的艺术留白便成为实现多种设计目的重要手段。留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布局上的留白设计

在留白艺术中非常注重整体关系的营造,用自由灵活的空白来平衡构图关系,避免图面过于拥挤繁复,反而降低了美观与信息的可读性。这些空白应当适度适量,疏密有致,与实体之间形成密切相关、彼此融合的关系,让这些空白像穿堂风一样贯穿整个空间,调节整体的氛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总平面图布局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代建筑的发展愈发倾向于结构的规整统一与功能的高度集中,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留白的设计理念,引入大片绿地、广场、庭院等开阔的空间形成整体中大大小小的“气口”,缓解功能集中带来的紧张感,使建筑布局气韵生动。这些虚空的空间一般分布在入口处、功能过渡处或者建筑内部的庭院处,与建筑流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人的游览顺序和心理感观产生不同的变化,虚与实彼此融合,彼此衬托。留白的模糊性和丰富性增强了观者的想象力与探索欲望,可以很好地引导人们的情感进程。李兴钢在绩溪博物馆的设计中以水院、山院、古树庭院三大庭院及其相连的檐下空间将建筑的主体功能空间串联起来,像一个故事一样起承转合,娓娓道来,为观者带来观望居游等一系列情感体验,沉浸在建筑整体氛围中。

另外,大虚大实的空间布局可以更好地传达设计的情绪,创造更为诗意纯粹的空间,给观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例如林缨设计的美国越战纪念碑,大面积的草地上嵌下去一个角,以黑色墙体镌刻牺牲者的名字,引领出一条行进的通道。这种经典的留白手法让黑色的墙体虽然有限,但它所代表的精神仿佛被无限延伸,寓无穷于有穷,进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空间营造上的留白设计

合理地应用留白理念在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塑造中都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进而营造出变化丰富、极具吸引力的空间氛围。首先,留白空间独有的模糊特征可以将内外空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将外部环境引入建筑内部,塑造更为人性化的空间,顺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潮流。通常在内外界面上采用体块内凹、体块镂空、底层架空等一系列操作手法,打通建筑的内外空间,以灰空间的形式实现一种柔和的过渡,将外部环境引入室内。体块的放松增加了新的采光通风形式,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的气韵贯通融合,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性。纵深的灰空间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形成框景,为建筑增加了吸引力,形成一个通透的交流界面。正如天津大学津南校区的郑东图书馆,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弧形的缺口,连通了外部场所与内部庭院,使得气韵贯通整个建筑,以虚空衬托建筑实体,让建筑变得轻盈而流动。

廊式空间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节律式的留白空间半遮半掩,呈现出一种框架式结构的美感,既可形成丰富的框景体系,又可形成一种诗意的韵律。何镜堂设计大厂民族宫时,在素白的立面上创造性地嵌入拱形柱廊的形式,为方正的体量外侧增加了一层虚空,隐约可以望到内部的建筑体量,呈现出一种朦胧的诗意。引入留白的廊空间避免了大体量规则体块的单一性,模糊的建筑界面将外部环境空间与内部功能空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这个简单的建筑形式也变得气韵生动起来。

(三)建筑立面上的留白设计

建筑设计如果一味追求和谐、统一,就会造成单调、雷同,同时也会导致整体气场单一、死气沉沉。只有个性化的建筑,才能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形成视觉冲击,让人过目不忘。个性特色化的实现可以通过虚化的留白烘托经强化的特色部位来实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现代建筑的设计日趋烦琐,反而削弱了建筑的精彩程度,以至于眼花缭乱难以抓住重点。在立面设计上适度采用留白的理念,繁与简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者提供一个视线的放松点,开合有度,达到一种平衡,反而更好地增加建筑的记忆点。少即是多,留白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极简理论不谋而合。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一个抽象的几何形体作为母题,组合形成一种园林式的游览空间。立面上采用徽派白墙设计,大面积留白,只对重点功能的体块采用精细的杆件与通透的玻璃进行仔细雕琢,二者对比之下更显别致。观者的目光被一下子抓住,心生惊喜,增加了建筑的记忆点。

此外,当更加注重内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将外立面完全留白,采用整体通透的大玻璃形式或统一的建筑表皮,以极简的建筑立面衬托出内部丰富的空间布局,增添了建筑的纯粹感,避免过于复杂的建筑立面反而干扰了内部空间的营造。例如南通大学的范曾美术馆,建筑主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层为黑色石材底座,结合人流的来向进行体块挖空,将外部环境引入建筑内部。上层则采用半透明的建筑表皮,结合放空的空间形成一个轻盈空灵的体块,烟雨蒙蒙中隐隐透露出内部丰富的空间设计。留白的立面生成一种水墨样的效果,简单纯净但又让人充满想象,形神兼备,气韵饱满。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种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可以形成更加创新、更加浪漫的建筑外观,根据设计特色选取不同的颜色、材质、透明度的材料,为建筑的虚实、韵律服务,实现建筑整体的气韵生动。例如水立方采用ETFE塑料(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作为建筑的主材料,利用这种新型建材对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别出心裁地营造出一种水波荡漾、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成为北京市地标性建筑。

四、结语

建筑是一种空间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遵循基本的审美规律,而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同样应当成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经过高度提炼的艺术留白技法是实现美学中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重要手段。艺术留白的建筑理念指导建筑设计者在工作中遵循下面的原则:抓大放小、虚实结合;重气势、轻雕琢;重整体、轻局部;重灵动、去呆滞;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而留白技法的应用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陆俨少在《山水画刍议》中指出:“学画人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建筑设计留白与其说是一种技法,不如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不断读书学习,增强文化修养、审美修养是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唯一法门。

猜你喜欢

体块气韵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体块地瓜干的三百年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面向大规模地震体的多切片实时交互绘制优化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