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0-12-04梁吉霖
梁吉霖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
大数据信息技术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了新发展方向,将其应用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可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参考一些高校成功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始终立足于自身、并充分汲取其他学校成功经验,能切实推进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推动高校更好地发展。
1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工作在展开时无制度所依,以至于资产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即便是大量资金投入于高校发展之中,恐怕也是“有去无回”。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两者通常是同步关系,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资产监督制度也有待完善。
1.2 资产利用率低下,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
资产利用率低下、资产流失等是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由于高校并未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大降低了资产利用率。
1.3 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水准较低
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准同样影响着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大多数高校由于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就了高校资金管理团队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高校内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不具备足够强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能力,对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1.4 资产管理系统落后,功能设计不完善
资产管理系统落后,功能设计不完善同样属于高校资产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性较少、设计不全面,通常以录入数据和整理数据为主,忽视了资产的数据共享、共通过、共融等,因此,会导致对高校资产的了解并不完整的情况。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涵盖内容广泛,任何一点工作失误都有可能造成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失败[1]。因此,解决以上影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高效开展工作,加快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 高校资产管理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2.1 采取分级管理方式,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落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采取分级管理的资产管理方式,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的基本管理形式,落实各级责任,完善和健全资产管理体系[2]。成立从各二级部门再到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在开展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时,保证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以便于日后追究责任,如此层层递进,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坚持落实分级管理,有利于推动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落实,实现高校内部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化。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不仅是资产管理,在其他各项工作上贯彻和落实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都可以发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的作用,可推动学校整体的平稳发展。
2.2 建立完整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部门管理行为
由于各个高校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存在差异,所以在设置资产管理制度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实际情况完善预算、购置、转移、提及折旧和资产报废等相关制度,以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按照高校实际发展情况设置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工作行为规范,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制度可循,保证员工管理工作有规范可参考。除此之外,还需为管理工作配备专业设备,如:打印机、电脑等基础设备,实现规范化的大学办公室配备[3]。通过建立完整的制度化管理,可有效解决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管理现象,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也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2.3 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管理队伍
为促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为这项工作成立专门的团队,在招聘相关人才时,提高相应的标准,要求应聘者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和资产管理能力。对待校内现有的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以保证现有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安排员工参与培训,为员工提供知识补给。但聘请专业团队的方法不适用于经费不足的高校。在学校经费不足时,可对校内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任命具有良好计算机技术的老师和会计专业老师合作进行资产管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即为学校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管理队伍。在专业团队的努力下,高校资产管理实现大数据信息化指日可待。总而言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对于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团队培养工作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大数据时代对这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2.4 采用先进资产管理系统,完善各项管理功能
资产管理工作程序众多,而且高校内部资产类型多样,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会有诸多不便。出于方便管理考虑,建立一个集采购、资产分析与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这一系统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为学校的资产构成一个直观图,可方便学校掌握资产基本情况并对资产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配置,为学校降低资产管理成本。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系统、财务系统等,将两个系统有效衔接在一起,可实现采购合理,保证采购物品与财务统计数据同步,进一步实现了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由此可见,建立先进、完善的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完善管理系统的各项职能,有助于校方充分了解资产流动情况和现资产情况,是一种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资产管理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5 树立大数据思维,全面完善基础数据
数据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依据,完整、准确的数据可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实际上,高校对基础数据的重视力度远远不够,大量基础数据并未统计和记录,使得资产流向不明确,为此,校方应提高重视程度,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待资产管理。校方应在校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校内老师和学生的大数据思维,通过全员努力,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财富,做好数据保存、处理、分析工作,可为其他工作规划、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对于高校而言,将各项基础数据保存可以使得资产管理更具信息化特征,符合时代发展情况。就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具有大数据思维,便会在资产管理方面处于先进水平,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2.6 合理统筹调配,全面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在购入教学设备、办公用具和课桌椅等固定资产时,常会面临某些固定资产价格昂贵、使用率不高但又不可或缺的情况,高校可采取集中购置和管理的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完整,减少使用损耗。与此同时,学校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校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按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资源调配,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多数固定资产可以实现学校内部共享,如:图书馆内的图书、体育场馆内的器材、大型仪器等。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以进一步避免资产浪费的情况出现[4]。从实现高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资产统筹安排与调配,尽可能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受惠,促进和谐校园的实现。
3 结语
分析得出,高校采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趋势,只有做好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从各个方面完善制度,方可使得其他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于高校而言,采取资产信息化管理可提升学整体管理水平,使学校内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