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2020-12-04杨琳琳
郭 元,杨琳琳
(1.郑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网络课程在国外起步较早,麻省理工学院、Stanford等名校很早就把经典课程视频放在网上,2012年出现了Coursera,Udacity,EdX等网课平台并流入国内。国内主流的是学堂在线、智慧树、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等平台,促进了网络课程的推广应用。学生和教师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接触网络课程,也使院校方对当前本科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过去就有天空课堂等形式的网课,但影响有限。而当前主流网课平台则遴选出一批名校名师制作精良的核心课程。金课名师甚至逐步成为所在学校的一张名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相关平台、课程进行关注,使得教师、学生和院校方都越来越重视网络课程[1]。2020年疫情之下,高校迅速进入线上教育模式,而且仍在继续,因此,需要适时评估网络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1 网络课程的优势
(1)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明确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不是一个竞争者,而是重要的资源宝库。网络时代的“恐慌论”“被代替论”已不可取,网课以互联网为介质,实现知识的互联共享[2]。高校教师科研方向、求学经历不一定与所教课程重合,其很可能没有学过课程讲授,以往的备课全靠自我钻研、请教专家或到一流学科进修。名校甚至提前对老教师授课全程录像以备年轻教师和进修人员观摩交流。慕课出现后,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反复揣摩,反复观看网络视频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利用成熟的平台资料充实课件和习题,这对于青年教师、普通院校帮助巨大。日常授课较为成功的教师有机会逐步加入网络课程队伍,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的选择。从面授到网课的上线,需要在授课技巧和内容起承转合方面下足功夫,甚至进一步提炼知识点、补充实践经验到网络课程。相对于普通的“照本宣科”,网课对教师教学的成长不啻于重构一部教材。
(2)对于学生来说,网络课程的出现使得学生有了新的选择。不喜欢课堂讲授或者无暇参与课堂进度的学生可以借助网课自学或备考。学生通过网课可以获得一流学科、院校同步的课程体系。新工科、医科标准下,部分传统课程学分进行了压缩,智能手机使学生上课容易分心。课堂面授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或研究方向的学习兴趣,其次集中讲授一些学生必须掌握但自学起来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相较而言,网络课程有更充足的讲授时长、更多弹性空间和相对自主的课程要求,是对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对网络课程进行选择,从而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3]。学生借助网络课程适当自学,可以弥补课堂压缩的学分。
慕课等网络资源更新快、创造力强,这是传统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据调查,大学生使用网课平台更多是为了实用型知识的学习[4]。实际沟通中发现,学生对于蹭课和双学位有强烈兴趣。一方面对本专业不够满意,希望通过双学位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渴求名师课堂获得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文章认为,蹭课、双学位和扩充钻研为代表的知识拓展需求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来基本满足。
网络课程选取名校优质、时兴的教学资源,配以一定的辅导和作业,足够满足学生好奇心,辅助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时兴的“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Python程序应用”等课程在网络平台都能够第一时间上线。学生对于适宜的内容可以学得更多,不适合的可以主动放弃。蹭课很可能占用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双学位或者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或者周六日。教师需要牺牲休息时间来配合课程安排,学校也额外投入教学管理资源。
长远来看,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资源占用、时间成本都比较低,对于校方、教师和学生而言,试错成本都很低,不失为合理的转变方向。网络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只是以现在视频、答题为主,随着5G、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到会出现虚拟实验课程。例如,疫情期间医学类院校已经开始的基础医学网络实验建设,能够满足基本的医学实验演练,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2 网络课程的劣势
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是否能取代传统教室授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讨论,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为时尚早。对于课程有兴趣、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仅凭书本也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网课的到来更是给予了他们机会。但存在一批学生对教师讲解不甚在意,即使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获取知识也会因为各种事情分心。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课程所在平台或所属学校仅能够对课程内容质量和授课教师有所保障,却不能像大学实体一样为培养学生做质量担保,不能作为用人单位、导师判断毕业生水平的依据。
公办高校本科课程的设定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和长期考核的,教案、教学进度都有适当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教学的授课效果。而教室作为载体,也提供了学生共同成长的环境。学生不仅从老师身上学习,集体环境下也能互相汲取这个年纪应该理解的内容。虚拟的网络关系很难督促为教学效果来背书,高质量学生、名师的养成依然需要高校氛围的熏陶,这是互相成就的。疫情之后,网络课程还很难成为教学的主流,只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为学生、教师和院校提供更丰富、充分的选择。
教师也更习惯面授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困惑。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一定的黏性,引导学生紧跟课程进度和思路。网络交流难免会出现不知所云、学生反馈不及时不清楚的状况[5]。网课的运行也不能是单纯准备视频,以求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点动态匹配,需要长久的积累和调整,甚至需要人工智能的引入。较为先进的智慧教学理念,测试出学生个体的薄弱知识点,对有关联的内容同步进行贝叶斯推估,进而适时推送强化学习。
3 疫情之下的网络课程
当前新冠肺炎影响下,响应国家号召,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的教学秩序,网络课程如火如荼般施行了。上亿人次同时开课,致使网课平台故障频出,直到腾讯会议、哔哩哔哩直播等软件分流才逐步缓解了压力。
硬件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教学端对于网课依然存在着准备不充分、磨合不熟练的问题:师生彼此隔着屏幕,没有教室上课的集体归属感;偶尔的提问,也无法保证所有同学跟随进度。科普、概论性质易于理解的课程授课效果和平时相差不大,而学生不熟悉甚至需要手把手指导的难点,只能暂时降低要求或搁置,等待返校后弥补。
线上实验平台目前也存在很大局限性。例如,平台区域内点鼠标就能抓住一只实验鼠,但实操可能需要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电子屏幕造成的视觉疲劳和教科书、参考资料的匮乏都让讲授效果大打折扣。但疫情使得家长、亲人近距离地关注高等教育的进行,体会到教师、学生所付出的辛苦,也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4 结语
时代在变,网络课程对现实本科教学产生了各种的影响,族繁不及备载。网课不断演化,新理论方法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和环境,犹如幻灯和投影在今天成为高校教室的标配。网络的出现诞生了淘宝、拼多多等惊人体量的商业,带来了马云、黄峥等人的成功,网络课程的繁荣景象也会产生一批影响深远的教师,凭自身魅力将个人能量迅速扩散,享受更广阔的教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教育行业也可能诞生新时代的孔子、王阳明。
对于高校来说,网络课程能够对教学师资进行补充,帮助教师成长,使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课程更新、科学研究上。这对于处在竞争不断增长环境中的院校方和教师,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