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好题才能写好作文
2020-12-04梅子老师
梅子老师
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与他人有约定。 有的约定能够实现,有的约定却实现不了, 但都体现了当事人的一种美好期待。
请以“______的约定”为题,写一篇反映现实生活的记叙文。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不少于500字。
一、构思引路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可是如何将题目补充完整, 也会成为一部分同学的难题。
补充题目的方式很多, 比如“我和好朋友的约定”“美好的约定”“镌刻在心上的约定”等,横线上既可以补充名词,也可以补充形容词,还可以补充短语。 总之,出发点就是你可以调动生活中的相关经历,这样补充后的题目对你完成写作才是有利的。
“约定”是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之间的事情,所以,这篇文章需要从记事的角度来构思,而不能写成写人的文章,这一点需要同学们注意区分。
二、点石成金
年级越高,作文题目就越灵活,对审题的要求也就越高。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认真思考、多角度分析,充分弄清出题人的意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结合生活积累和自己的写作技能完成一篇文情并茂的作文。 如何才能审好题呢?
首先,要判断作文类型。一般而言,小学阶段遇到的作文题多要求写记叙文,关键是记叙文也分不同的类型,比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这几种类型的写法各有不同,判断好了类型,你就可以迅速明确自己要采取何种写作方法。当然,有的题目会把选择权交给你,比如“______真好”这道作文题,如果你写“外婆真好”,那就是写人;如果你写“阅读真好”,就是记事了;如果你写“春天真好”,自然就是写景;如果你写“郁金香真好”,那就是状物类作文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作文类型来写。
其次,有的题目中有一些限定性或者暗示性的词语,你必须要准确把握。 比如“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个题目,如果你只写了你长大了,而忘记了“长大”是发生在某个“瞬间”,那就不算符合题意。 又比如“今天教室静悄悄”,这个题目乍看平淡无奇, 但选择什么素材来写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写某个调皮的同学生病了,没来上课,所以平时闹哄哄的教室显得很安静,这种立意就显得很一般。 难道我们要通过这篇作文表现他病得好、病得大快人心?显然不行。如果我们写教室里发生了一件让同学们感动或者陷入思考的事,立意就高明了许多,也更符合出题人的意图。
最后,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有的题目带有很强的隐喻色彩。 比如“春风送暖”,难道仅仅是让你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吗? 比如“埋下一颗种子”,真的是让你去种花、种菜吗?又比如“凝望着那一轮明月”,真的是让你写一篇关于赏月的作文吗?如果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春风送暖”是希望你写的人或事让人觉得温暖,“埋下一颗种子”是激发了某种兴趣或者产生了希望,“凝望着那一轮明月”则可以表现你当时的心境,比如从烦躁不安到宁静、从沮丧到重拾信心,写月下你产生了思考,获得了成长或者月色给了你某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