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高楼,坐落在猛硐人的心田
2020-12-03明妹
明妹
1
我把猛硐微信给你,让你知道
猛硐,原来是一个
小得不能再小的山乡
是一个集老、边、少、穷一体
边远得不能再边远的瑶乡
蜿蜒的国境线三十七公里
负重无数车马,承载千年岁月
西南一隅,我生命的一部分
埋葬着父亲的忠骨
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祭奠
一条静静的河流
一座静静的烈士陵园
展现的平缓和陡峭
猛硐咸涩的乳汁
哺育着老山、扣林山
包括最美的女儿,最壮的汉子
一种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延续
2
2018 年的冬天
在猛硐,百年一遇
凶猛的洪水突如其来
连根拔起的大树横冲直闯
轻而易举就掀翻了街道
电力、交通中断,财产被冲走
亲人瞬间失去亲人
五万多乡民受灾
所有的幸存者一步紧跟一步
顺着改道的河床与山洪抗衡……
雨停了,风还在吹
持续
一些人和事还在继续战斗
他们的根在这里扎得更深
水落石出,我必须把裸露在外的
粗糙部分,重新梳理一遍
它们比我更懂得坚强
3
扶贫干部行至,在第一时间
追问,猛硐村民小组
“不是有二十五户苗族群众吗?咋少了一户? ”
“谁呢?”“去哪儿了?”
细心核实,罗朝荣一户不见了
伟岸的肩,洪亮的嗓音
借着萤火虫的灯盏大步流星
停在依树搭建的窝棚
罗朝荣夫妇微微倾斜着身子
“村里住房塌了,等攒够钱,
就回村里盖新房。”
如一对孪生兄弟血肉相连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子培
请缨对结,多方救助
向山坳深处,交出一个黎明
点燃脱贫致富的希望
缺床买床,缺厨具买厨具
缺啥买啥。浓浓的乡情
迎接罗朝荣夫妇乔迁回村
低保、沿边定居边民补贴
加上生态护林员身份
一家人年固定收入一万七千多元
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一户也没有少
撸起袖子,找到坐标
“兴地睦边”“整村推进”
扶贫攻坚一步一个脚印
猛硐人总能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
化腐朽为神奇
4
净山、净土、净水
环保、生态、古树
猛硐乡八千多亩茶园
被称为“老山茶”,盛名远扬
靠山吃山的茶农盘金良
1993 年4 月,在自家地里割草
被残留的地雷炸断右腿
一家三口,不到半畝地
那是命根子啊
冒着踩雷的风险也要播种
2016 年8 月,在同一片地里
盘金良又被炸断左腿
全乡曾有几千亩茶园,因为雷患
三十多年没人敢踏进半步
“你退后,让我来”
扫雷英雄,用血肉之躯
写下六个铁骨铮铮的大字
一个月后,战友们手拉着手趟过雷场
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更是对土地的敬仰
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疗伤的杜富国
梦见:昔日的雷场
生长出了绿油油的茶树
这不是梦,当政府把安全的土地交付给村民
盘金良、李运忠、李方清
在杜富国受伤的那片坡地
插上国旗,种下了草果树和茶叶苗
他们种下的是希望
2019 年11 月7 日,东方卫视
《我们在行动》节目组
与杜富国一起回乡助力脱贫攻坚
五十五岁的盘金良跑了几里地
在路边等候,当双目失明的杜富国
喊出一个人的名字
盘金良老人激动地赶到英雄身前
两人第一次紧紧、紧紧地拥抱
谁也无法让悲喜分离
正如无法让鱼水分开
从此,猛硐脱贫致富有了新规划
有一个茶园叫“富国茶园”
有一种茶叶叫——“富国茶”
5
光阴陪我走了一程又一程
如今,我愿意带任何人到猛硐
带我英年早逝埋在山冈的父亲
带我年迈的双腿不灵的母亲
带我的兄弟姐妹、带我的亲朋好友
爬到猛硐烈士陵园大门,回望
青山作证:我是猛硐最小最小的女儿
墓碑上镌刻着的,父亲的名字
王占彪,一再被风提起
现在,我献出水果、点心
和我自己
我希望能永远献出我的年华
2020 年的清明,多了一位
守陵园的张姓大哥
细心地填平一段正在改造的路
又背我母亲走过一座石桥
站稳后他微笑着指了指
正在新建的楼房,明年你们再来
我和村民一起,就要住进新房了
他的笑容是那样甜
6
我把猛硐微信给你,你会明白
我的心跳与热土的心跳
同时起搏
山穷,土地不穷
水穷,河流不穷
人穷,志气不穷
乡穷,政策不穷
新农村、土地流转、文化建设
古树从年轮挣脱出来
新苗从地面挣脱出来
猛硐绿了,万物绿了
共和国春天的高楼
坐落在猛硐人的心田
每个猛硐人的脸上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