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红船精神充实青春格局

2020-12-03本刊评论员

中华儿女 2020年13期
关键词:嘉兴红船一代人

本刊评论员

古老的嘉兴城,绵延七千余年,马家浜遗址、京杭大运河、灿若星辰的文化大家……步行其中,犹如在厚厚的历史典籍中穿行。三国时期就有陆渭池之称的南湖水,烟波浩渺数千年,钟灵毓秀。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从红船出发,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红船精神”深刻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99年前的一叶红船,一路劈波斩浪,承载着红色基因、初心使命,未曾懈怠,未曾放松,朝向远方继续前行。

一座城,一面湖,一艘船,就这样链接了历史、现在和将来。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青年献身中国革命的象征。中共一大代表就是一群青年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从一叶红船出发,缔造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轮。99年过去,红船精神同样是滋养时代新人的精神之源。

距离1921年红船起航近百年之际,第二个百年将要扬帆起航之时,当下嘉兴城内年轻人的红船也在自己航道上行驶出各自的精神图谱,与烟雨楼前那条红船交相辉映。

前来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学习的全国各地学员们,清晨总会被鸟鸣声叫醒,也总会被嘉兴这座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无数故事打动。一如其中一位学员所言:“王会悟如果近些年不被发掘,谁会知道她呢?她就会被历史的洪流卷走,湮埋于历史的深处,就像搞核武器的人。”他们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却隐于历史深处。

所幸,有人循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微光,比如段欣和她的团队,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四年多,抽丝剥茧般地让王会悟从历史的烟云中逐渐清晰,既勾勒出她的传奇一生,又带领观众再次回溯红船始发之际波谲云诡、斑斓壮阔的历史场景。

中国共产党诞生所蕴含的红船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历史必然性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冰冰教授多年来孜孜以求,探索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它是走在时代前列、永不过时的理论。弘扬红船精神,就要讲好红船故事。嘉兴市委宣传部的蒋玺,80后姑娘,和同事们不断创新方法,打造红船微党课品牌,探索庭院党课、村社党课、茶馆党课、草坪党课、咖啡党课、书房党课等多种形式,让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走进更多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红船精神是一座精神富矿,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青年一代当用紅船精神充实青春格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烽烟斑驳的万里长城到坚毅卓绝的革命红船,无不镌刻着青年人的担当与责任。青年立天地,当热血与正气长存。国家维艰之时,命运与共,是时代担当。国家和平之际,青年人在自己岗位做出贡献,涌入历史洪流之中,亦是人生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是的,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时代境遇,青年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青年之格局,需要我们去践行,知行合一,稳步前行。

21世纪的世界互联,让中国青年从以往的相对封闭,进入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当运用知识优势和创新思维,在新环境、新机遇、新时代中找准时代发展脉搏,走出无愧于时代、也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首创、奋斗和奉献之路。

不论是北斗卫星三号身负重任的青年科研团队,还是抗洪前线以血肉之躯堵洪水之觞的年轻军人,不论是抗疫战场的白衣战士,还是顶着烈日暴雨奔波于城市水泥中的快递小哥,他们都是当代青年画像的一部分。职业无贵贱,同样一份工作,其内在价值取决于每个人的胸怀与格局。青年人要坚守信仰与精神,在自己的理想中,为“小我”之外的“大我”留下空间,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人当以红船精神为指引,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

红船在提问,青年人在作答。

红船精神的时代回音中,期待有更多有志青年的脚步声。

猜你喜欢

嘉兴红船一代人
“红船”争霸赛
一代人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嘉兴融沪记
初心依旧绕红船(辘轳体)
我们见证了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重要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