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应用

2020-12-03蒋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头孢支气管肺炎

蒋峰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镇江212000

支气管肺炎也被称为小叶性肺炎,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在2岁以内儿童群体中较为多发,其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属华南部分地区夏季、北方地区寒冷季节及气温骤变时发病率最高,另外在空气污浊、通风条件不理想且致病菌多的狭窄空间内也易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及气促等,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1]。以往,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以止咳、化痰及抗感染等为主,虽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部分患儿预后不太理想[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基于此,该研究对2018年1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增加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治疗,旨在为患儿寻找一种更理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6例。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咳嗽及气促等症状,且双肺可闻及湿啰音;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上升;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见点片状模糊阴影,以肺门及两下肺为多;均为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所有患儿家长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同时排除对该研究中药物过敏者、存在免疫缺陷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研究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05±0.72)岁;病程3~9 d,平均病程(5.25±1.33)d。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09±0.81)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18±1.26)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及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40 mg/(kg·d)剂量头孢地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332)溶于100 mL生理盐水(0.9%浓度)中进行静滴,2次/d;将7.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344)溶于100 mL生理盐水(0.9%浓度)中进行静滴,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疗效评定标准如下:临床症状、体征均彻底消失且胸部X线摄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也彻底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胸部X线摄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明显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变化,胸部X线摄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也未明显缩小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VC、FEV1。其中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较对照组76.09%(35/4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d]

2.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活量、FVC及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0%(4/46)略高于对照组4.35%(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x±s),L]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L]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疾病通常是因病毒、细菌、霉菌或肺炎支原体等感染而引起。由于患儿肺脏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较差,再加上支气管狭窄且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发育不完全等因素影响,让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率持续走高[3]。患儿在发病后呼吸膜明显增厚且下呼吸道出现阻塞现象,进而导致患儿出现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表现出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与体征,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4]。

临床发现[5],患儿发病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明显减少,而且炎症反应与水肿会增加肺泡膜厚度,进而影响患儿肺部换气功能,同时支气管痉挛会造成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进而导致患儿呼吸困难。因此,临床认为使用药物祛痰、抗菌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氨溴索属于盐酸溴己新的一种衍生物,其不仅可通过分解糖蛋白中的多糖纤维,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同时还可对II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进行有效刺激,从而调节黏液的黏度,再加上其可提高纤毛上皮黏液层运输能力,最终有利于痰液排出,改善患儿的呼吸状态[6]。头孢地嗪属于一种具有光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其可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溶血性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杀灭能力[7-9]。有研究指出[10],头孢地嗪可对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的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抑菌能力,明显提升患儿CD4+水平,进而促使CD4+/CD8+明显上升直至恢复正常,最终有效提高患儿免疫能力。同时,有学者总结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头孢菌素类型,发现头孢地嗪对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正性调节的能力[11-12]。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改善患儿的呼吸状态,还可有效抗菌,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进而改善患儿肺功能。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较对照组76.09%更高;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肺活量、FVC及FEV1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0%略高于对照组4.35%(P>0.05)。在姜荣香[9]的研究中,肺炎患儿接受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88%,明显高于单用头孢地嗪治疗的79.59%(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头孢地嗪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由于该研究样本少且单一,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临床可扩大研究规模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头孢支气管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吃能致命 这是真的吗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