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妊娠发热验案1 例
2020-12-03潘惠兰戴海青
潘惠兰 戴海青
(海南省中医院中医科 海南 海口 570203)
发热是机体在面临感染和炎症威胁时为了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自发引起的一种防御性体温升高[1]。妊娠期发热原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多以急性发热常见[2]。笔者跟随戴海青老中医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诊治一妊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疗效满意。病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诊治经过:冯X,女,34 岁,海南省定安县某超市收银员,否认近期出岛及与疫区人员接触史。因停经38 天,咳嗽、呕吐4 天,腹泻1 天于2020 年2 月3 日晚18 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9.12.30,停经1+月时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4 天前因受寒后出现咽痒,咳嗽,微恶风寒,恶心呕吐明显,为胃内容物。入院时体温:36.9℃。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当晚22 时开始发热畏寒,T39.5℃,辅助检查:血常规回报:WBC16.8 10 ∧9/L ↑ L0.38 ↓。尿常规:潜血+ 蛋白++ 酮体+。C-反应蛋白(CRP)157.15mg/L ↑。B 超:宫内孕5 周。按照国家卫健委1 月28 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具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从流行病学史看,患者为超市收银员,发病前一直上班,不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潜伏期感染者接触史,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3],立即启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程序,上报院感科及医务部,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接触者暂行隔离。由医务部组织呼吸科、院感科等专家会诊。会诊后建议行肺部CT 明确诊断。2 月4 日早晨7 时测T38.5℃,仍有恶心呕吐,食入即吐。咽痒咳嗽,少量白痰。大便质地稀烂,日3-4 次,小便少,无明显尿急尿痛。神疲,舌淡红,苔黄微腻,脉浮,滑数。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及慢性病史,体格检查:T38.5℃,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知情同意后行胸部CT 检查回报:胸部平扫未见异常。再次请呼吸科专家会诊后,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戴海青教授诊查患者后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发热病人应该先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做好积极的隔离措施和防护。患者为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现表现为少阳郁热证,应治以和解少阳,清热疏风,兼以化湿醒脾。拟方: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柴胡18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姜6g、大枣10g、党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茯苓10g、杏仁10g、陈皮10g、炙甘草6g、砂仁10g、藿香20g(颗粒剂)共3 剂,开水冲服,日一剂,分两次。
2020年2月7日查房:患者服用上药后恶心、呕吐明显好转,能少量多餐进食,精神亦好转。仍有反复发热,口干,咽痒,咳嗽,大便较前成型,1-2 次/日,小便正常。T39-37.5℃之间,舌质淡红,苔微腻,稍黄,脉细。处方: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荆芥10g、蝉蜕6g、生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颗粒剂)、共3 剂,开水冲服,日一剂,分两次。
2.结果
2020 年2 月10 日查房:诉发热好转,2 月7 日下午开始体温回复正常。现T36.8℃,食纳可,二便正常。仍有咳嗽,少量白色粘痰。舌质淡,苔白微腻,脉细滑。拟方止嗽散加减:桔梗10g、紫菀10g、荆芥10g、百部10g 法半夏10g、陈皮10g、白前10g、浙贝母20g 黄芩10g、大枣10g、炙甘草9g、生姜6g(颗粒剂) 共3 剂,开水冲服,日一剂,分两次。当日下午办理出院,电话随访,出院后无发热,咳嗽逐渐好转。
3.讨论
妊娠期发热为妊娠期常见症状,孕妇合并外感机率较非妊娠妇女高,主要由于怀孕后耗氧量增加,负荷加重,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呼吸道疾病。据文献报道,妊娠期发热可对母胎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使子代发生畸形、脓毒症、抽搐、脑瘫等疾病风险增高;另一方面,发热也增加了孕妇脓毒血症和心肺功能不全的风险[2]。且时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之际,应借助血常规、CT 等辅助检查、核酸检测等及时鉴别普通感冒发热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起于感受风寒后畏寒,咳嗽,呕吐,腹泻,继而发热,初诊时舌质淡红,苔厚腻,稍黄,戴师辨该证,按仲景六经辨证,初期为太阳表证,后入里化热,邪传少阳;按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邪在上焦及卫表;风寒之邪风袭卫表,入里化热,正与邪争,故有畏寒发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外邪袭肺,胃肠升降失司,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故有呕吐,腹泻,纳呆等胃肠道症状。选方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疏风清热,加藿香、砂仁芳香化浊,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陈皮、茯苓健脾利湿,杏仁、白前兼以止咳化痰。患者诉服用1 剂后,呕吐缓解,有了饥饿感,能少量多次进食,精神明显好转。二诊时见发热畏寒,兼有咳嗽,口干,少阳证仍在,主要矛盾为发热,故守小柴胡汤,重用柴胡,加荆芥、蝉蜕祛风止痒止咳。服药当日下午,体温即降至正常,未再反弹。三诊时患者仅有咳嗽,舌苔较前明显转薄,故予止嗽散加味化痰止咳而收功。
本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96 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清代柯韵伯誉其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温病条辨》.湿温条中云:“小柴胡汤以柴胡领邪,以人参、大枣、甘草护正;以柴胡清表热,以黄芩、甘草苦甘清里热;半夏、生姜两和肝脾,蠲内饮,宣胃阳,降胃阴,疏肝;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君药柴胡辛,味苦,微寒,通过多种途径和药理作用解表退热,轻清升散,助郁热外散,具有解热、抗病毒作用[4]。其解热机理可能在于,小柴胡汤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5]。经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传承至今,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中药及时、安全处理妊娠发热,减少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对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焦虑,减轻疫情防控压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