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疗及蜂蛰伤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12-03胡赟李万瑶王钰婷谢素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8期
关键词:蜂疗蜂种蜂针

胡赟 李万瑶 王钰婷 谢素君( 通讯作者)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1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05)

(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9)

蜂针疗法是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其发展演化离不开中外医学、中药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的渗透和影响,以及长期漫长的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2]。

近二十年来,虽然蜂针治疗逐步发展演化,广泛用于临床,但对蜂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探讨和报道却从没有间断。因为众所周知,蜂针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是临床操作使用的重点和难点[3]。国内有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持续不断关注蜂针、蜂蛰伤或蜂毒注射治疗时不良反应出现的规律,目的在更新、优化现阶段疾病治疗方案,并不断提高治疗效果,规避风险,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服务[4]。

随着时间变迁,文献量的累积,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再次回头分析蜂疗的不良反应变得更有价值。本研究以近二十年来蜂针、蜂蜇以及蜂毒液注射的有关文献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跨度较长,最后进行有关文献计量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文献来源

2000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进行。因文献受网络更新延迟的影响,最后检索日期也相应延后,为2020 年2 月19 日。

2.检索策略

2.1 检索词

“蜂疗”OR“蜂蛰”OR“蜂针”OR“蜂刺”OR“蜂毒”AND“不良反应”OR“过敏反应”。

2.2 检索词的确定

PICO 原则作为检索词制订的主要依据。蜂疗或蜂蛰后会出现多种类、多系统的不良反应,描述重点及题名会有差异,需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

3.纳入标准

(1)2000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学术期刊文章;(2)类型不限;(3)文章中所观察的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不限;所观察患者的病情、病程不限;(4)蜂种类不限,并将蜂毒液注射疗法的不良反应有关报道也纳入。

4.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重复的文献;(2)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

5.信息采集

由医务人员,详细登记各个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名称、蜂种、观察样本例数,具体不良反应症状。

6.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录入结果采用WPSOffice 和SPSS22.0 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7.结果与分析

7.1 发表文献的基本情况

使用检索词检索后,近20 年来的公开发表的纳入文献数量1488 篇。经排除后共获得有效文献289 篇。在对289 篇文献进行类型区分后,发现其中142 篇为临床研究,约占总量的49.1%;接下来为病例、个案报道类型文献128 篇,占比为44.3%;还有少量文献为基础研究、文献研究、理论探讨,数量分别为14 篇,13 篇,12 篇,三项总和占比为13.5%。

7.2 发表文献年代分布情况

各年度文献发表数量根据统计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在2010 年,文献数量达到最高36 篇,2010 年前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之后出现数量下降,最低在2017 年,数量不足5 篇。

7.3 发表文献期刊类型及具体数量分布情况

发表文献的期刊类型,有医学类、农学、动物学,其中以医学类刊载文章为多。以医学类期刊为例来看,在医学综合期刊、护理类期刊、急诊类期刊发表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基础研究类期刊、药学类期刊[5]。

经统计后,共有115 种不同期刊刊载了有关文献。从具体数量上看,《四川医学》共刊载11 篇,是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占总文献数量的3.81%;其次是《中国误诊学杂志》,共载文7 篇,占比2.42%;护理类中以《当代护士》、《齐鲁护理杂志》载文数量最多,分别为6 篇和5 篇,总共占比3.81%。

7.4 发表文献结果分析

①蜂疗或蜂蜇种类及数量

蜂针治疗一般使用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而蜂蛰伤报道中,蜂种类型较多,有蜜蜂蛰伤、马蜂蛰伤、黄蜂蛰伤等情况。在文献报道中明确为蜜蜂治疗和蜜蜂蛰伤的病例数量为223 例;而其他蜂种蛰伤多为意外情况,很多患者不能辨别和描述,有详细记录蜂种类型的例数明显多于普通蜜蜂数量。

②不良反应表现情况

对所有文献报道中病例进行统计后,共有4004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局部和全身性表现的不同,也有轻中重程度的差异。主要涉及了48 项不良反应的症候、体征。而其中以红肿、疼痛、胸闷、面色苍白、心悸、皮肤青紫的数量最多,占比均超过60%以上。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休克表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大面积风团的报道数量占比在10%~30%之间。其他常见的包括发热、瘙痒、水泡、汗出、皮疹等情况,占比在30%~60%之间。

8.讨论

通过对近20 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蜂疗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其临床使用率在不断提高,所以其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观察以及处理的报道逐渐增加,而蜂蛰伤的文献报道,反而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尤其是近五年来,蜂蛰伤的报道越来越少。这两者的一升一降,可能说明作为临床治疗的蜂疗方法的普及使用,另一方面,蜂蛰伤报道的临床研究、学术价值不高,所以出现期刊收稿减少的缘故。但蜂疗的不良反应和蜂蛰伤的不良反应在有些情况下具有高度相似性,比如严重蜂疗不良反应时,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其表现症状与蜂蛰伤类似,发生机制基本相同,处理方式差异不大。这就为临床使用,尤其是安全治疗,规避风险,降低损害方面提供了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蜂疗蜂种蜂针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蜂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种蜂王的选择
发展蜂疗事业 培养蜂疗人才
——办蜂疗学习班教学体会
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关于举办2016年中医蜂疗培训班的通知
黄色与黑色蜂种在高寒地区饲养的不同点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
蜂疗研究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