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领,让古诗词教学绽放精彩
2020-12-03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城南分校倪晓群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城南分校 倪晓群
目前,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新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在于经典作品在历经千年后仍意蕴无尽,指导着我们这代人的精神方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中汲取精神养料,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古诗词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故而单纯的记忆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更不能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涵养性情,浸润品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形成“诵读感悟”“感知思想”“涵养品性”古诗词课堂教学三部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诵读古诗,感悟音韵美
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不仅要会背古诗,更要关注古诗的情感。教师要用古人的情思浸润学生的思想,朗读古诗时要抓住诗眼和关键的词句,细细的品味和赏析,在不断的诵读中参悟诗人的情感,感悟文本的节奏和肌理,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潜藏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体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朗读者、组织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诵读中层层深入,渐入佳境,以古人的情思为自己的生活引路。
以王维的《鹿柴》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懂诗中的意境,感悟诗人亲近自然之乐。“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诵读一首简单的诗,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可以在诵读中感受这份情怀。”诵读时,小学生往往缺乏想象的融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同学们,虽然只有简短的二十个字,也要融合自己的想象,想象你就是山中的闲人,此时你的心境如何?会看到哪些景物?带着这样的想象和问题再去诵读,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联想,在把握好音韵平仄的基础上,关注每首诗背后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藏意蕴,感受诗趣。
二、讲述背景,加深理解力
古诗词的学习中离不开对于古诗背景的了解,古诗词的时代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如果学生没有对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的了解,就没有真实的感受,学习也就没有指导意义。想要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内涵,就必须依托背景。教师需要将背景知识与诗人的生平结合起来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为准确、全面而又具体地把握诗词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发现古诗词背后深藏的文化底蕴。
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教师要为学生讲述写作背景,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这首小令写于辛弃疾晚年,晚年的辛弃疾隐居田园,谁能告诉我,他为什么隐居?对,是因为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只有在文学创作中才能寄托自己的情怀,他有什么理想?是的,他的理想就是要收复失地,百姓们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这本是好事,为何得不到实现呢?因为他的主张不被当权者采纳,又遭到小人的陷害,明白了这些,同学们再读这首词有什么感触?”学生们在这样的背景讲解中懂得诗人写这首词时的独特心境,理解的层次更深。作者是多么渴望能够使自己家乡的百姓过上这样的生活,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济世情怀和报国之志。
教师给小学生讲述这些背景知识的时候要深入浅出,有轻松的代入感。也许学生不了解那段历史,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故事讲述诗人深藏的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三、引入活动,激发创造力
兴趣是古诗词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表演活动可以作为有效策略引入课堂中,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表演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莫大的自由,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力爆发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含着学生独特的思想,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悟送别的场面。“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虽然它距离我们的生活时代久远,但是这个场面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如何面对分别,怎样才能将分别之情用语言文字展现出来,助力感悟能力的提升?现在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演绎这首古诗,感悟离别之情,感悟美好的友情。”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分别时的心情,学生们的演绎和讲述都很精彩。
教师可以挖掘古诗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古代的故事,使他们的感悟更加深刻,从古代文化中汲取养料。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民主和创造力的平台,利用表演活动和反复吟诵的方式打开古诗词学习的新路径,在经典中浸润品性,不断地突破自我,提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