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温度”

2020-12-03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基本权利宪法法治

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小学 戴 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既对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们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基本遵循。2019 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作为一本法治专册,它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侧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法治素养,要有传道情怀。那么,如何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法治课堂成为“有温度”的课堂呢?我试着从儿童立场出发,结合法治专册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回归生活,关注“活性因子”——教学内容“有温度”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潜意识里有“生活课堂”的理念,要从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故事来组织教学,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

1.挖掘真实的生活经历

法治专册的政治性、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重视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例如:我在执教《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重要载体,针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把法律“生活化、具体化”。在一组法治教育宣传广告导入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接着出示一组图片:早上,父母送我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来进行交流,了解到了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也深刻认识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巧用真实的生活经验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活力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巧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仍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为例,“法律与生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是了解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看图猜法律游戏,学生比较轻松地说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又组织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人及亲戚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涉及哪些法律,学生通过汇报交流,了解到原来还有食品安全法、建筑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深化认知,不仅初步感知到了生活中的各种法律,更感受到法律无处不在。

3.选取真实的生活故事

除了儿童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还有很多真实的生活故事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比如:我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法律保障我们的基本权利,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出示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邻居装修事件、父母私拆信件,最后通过课堂讨论深化认识,了解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当我们的合法权利被侵犯时,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可以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再认识。

所以,我们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资源的同时,也要用好生活资源,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创新探究,关注学习活动——教学形式“有温度”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也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源泉。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也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基于儿童立场,应更多地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式和语言来开展。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从儿童感兴趣的形式出发,积极采用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融入其中、置身其中。

1.在拓展中感知

小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学生学情,我在设计《宪法是根本法》一课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上现有的内容,另一方面用好宪法文本这一重要的资源,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宪法资料,使学生带着认识进入课堂。在课堂结束时注意向课后延伸,请学生进一步阅读宪法原文,了解宪法内容,并把学习内容带给家人和朋友,做一个积极的宪法小宣传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宪法的责任意识。

2.在情境中体验

情境化教学,能点燃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完善。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话题,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然后出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有话讲,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是说空话,单纯地说道理。这样,不仅提升了认知,获得了体验,还给予了生活智慧的指导。

3.在辨析中升华

本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素养教育,而非法律专业教育。法律观念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如《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关于认识居民身份证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行为辨析的活动:先出示一张出了车站,火车票随地乱扔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来思考: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在辨析中给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不能轻易借给别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

4.在实践中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法治教学才不会囿于抽象、肤浅,才会触动学生灵魂,使其真正有所获得。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中,在了解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后,我创设了模拟小法官,请学生来实践演练:你会用哪部法律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鼓励学生使用刚学的公民权利的知识,学会使用“法言法语”。学生在探究中也能由人推己,将案例知识迁移到自身,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有没有被侵犯。

“有温度”的课堂里还要有学生的参与,有动态的生成,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有心灵的共鸣,学生能在这里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话,捕捉课堂中点点滴滴的生成,挖掘学生的成长资源,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提升。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始终从儿童立场出发,在组织教学时不仅要善于运用教材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还要用好教材,挖掘“活性因子”,与儿童生活融合,更要激活教学活动,关注法律教育背后的道德精神的渗透,真正做到德润心灵,法护成长。

猜你喜欢

基本权利宪法法治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浅析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浅析“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之矛盾
论基本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