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2020-12-03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固城镇刘李小学田志周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固城镇刘李小学 田志周
读与写本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两者却处在一种相互分隔的状态,学生很难将阅读中学习的知识与情感保留下来,写作时也总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这与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错误教学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但当下不少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理念过于局限,囿于一言一义的讲解中,学生听来无趣,学起来也缺少动力。写作是一个记叙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看法与情感的过程,当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以固定模板展开,学生缺少“讲真话”的动力,也缺少“说情感”的方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1.将阅读中的情感与感悟转化为写作势能,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深入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生成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独属的收获与体验,这份体验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写作练习的开展。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缺少写作动力,很大程度上与缺少情感的铺垫有关系,学生头脑空白地针对某一主题开展写作,很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对于生活经验较为欠缺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之后就势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自然过渡,激活学生开展写作练习的欲望。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与它被毁灭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热爱以及对于侵略者卑鄙行径的愤慨,这一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入讲解本课时的内容之后,笔者会让全班同学一同朗读第五自然段,在大声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深入认识了英法联军侵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卑鄙行径。在学生朗读完后,笔者会使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昔日夏宫——圆明园》一文,作为辅助阅读,让学生以“如果你就站在覆灭的圆明园废墟旁,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为主题,开展课上写作练习,将积蓄的情感转化为写作的动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题,认识到了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被人奴役的命运。
2.将阅读中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应用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的过程可以是一个赏析他人写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在学生理解之后,开展课上写作练习,可以在深化学生对于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长期的“以读促写”训练会帮助学生形成一双在阅读中发现美的眼睛,辅助学生日后自主开展课外阅读。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抒情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则记叙了整个秋天。文章中,秋雨是一条线索,将整个秋天的景象串联起来,并且还将秋雨人格化,把它视作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常见事物。在带领学生详细品读了本文的写作技巧之后,笔者会在课上布置以“春天的风”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一起探讨春天到来时,我们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模仿课本上的写作样式,以春风为载体,串联春天的景象,又可以将春风比喻成什么。学生们彼此分享看法,交流想法,对于“春天的风”有了更具艺术的认知。在课后,学生结合课文与小组讨论,自主完成写作,笔者会在下一节课的时候,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朗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风”。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同样,语文教学也不应当被撕裂为不相关联的部分。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形成总体性的认知,语文教学过程也可以开展得更加自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寻求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搭建“以读促写”的小学语文学习模式,力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