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链”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2020-12-03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问题链解决问题知识点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瞿 红

“问题链”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策略,其主要内涵是: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安排教学情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一连串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上一个问题往往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深入课堂知识,一环扣一环,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一、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问题链”

要想实现好的“问题链”式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设计一个优秀的问题链。问题的设计需要是本节课知识点的具体表现,由于这种教学策略的主旨是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堂知识点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知识点活学活用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深挖课本内容,充分把握课堂重点,并结合平时作业或是考试中容易经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一个经典的问题链供学生研究。另外,问题的设计最好要能与实际生活接轨,物理本就是从各种生活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要能运用于生活,这样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生活情境带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运用。

以电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几个知识重点,再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链。第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家中,不同的电器是怎么样连接在一起的?灯和灯之间,灯和空调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相同的吗?这个问题涉及到并联以及串联的知识,难度不大,也比较贴近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进入学习状态。第二个问题,如果将两盏分别为“220V100W”“220V25W”的电灯并联在家庭中220V 的电路系统中,它们两端的电流、电压是多大呢?最后哪一盏灯会更亮?如果是串联,结果又是如何呢?这个问题将知识从并联、串联推进到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难度略微增大,需要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有比较牢固的掌握才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还是刚刚的电路系统,如果一度电的价格为6 毛钱,那么在这样的电路系统中,一度电可以供两盏电灯发亮多久呢?如果让两盏电灯一起正常发亮24 小时,将耗费多少度电,需要花费多少的电费呢?这个问题可以作为问题链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并联、串联、电流、电压、电阻、额定功率、焦耳定律等多个知识,并且需要对这些知识复合运用,才能解决问题,难度十分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个问题在最后将物理知识带到了实际的生活运用场景中,很好地做到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的问题链能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锻炼,最终使其牢固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知识链的设计需要注意这样的几个重点:知识链要与课本知识和学习目标紧密联系,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知识链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能够引人入胜,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熟练应用复合知识解决问题,层层递进;知识链要能够结合实际,最好要能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二、如何在课堂中实践“问题链”

在完成了“知识链”的构建以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展开对知识链的一一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让学习的主导权从老师转移到学生的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答,最多只是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老师过多的指导往往会造成揠苗助长的反作用,一个好的问题链能让学生易上手,易投入,易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是不需要过多的知识传授的。

在进行问题链的探索和研究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将班级同学分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组,规模大概在四至五人,人数过少的话,在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可能会面临困境,人数过多也很容易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四至五人的小组规模刚好能够让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又不至于无法解决问题。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问题也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解答,因此在小组中,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解题思路,充分开拓思维模式,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可以取长补短;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能多发挥长处,帮助团队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后,各个小组之内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小组之间,也会无意识地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氛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是最先解决完问题链的那一个,暗自互相较劲,埋头苦干,这样的氛围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班级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热火朝天的气氛中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我们物理课堂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然而,在进行小组分组讨论的同时,教师也有许多需要重点关注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讨论的地方就一定会出现意见分歧,大家各抒己见,总会出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时候,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我们欢迎出现的。在大部分的小组内,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分歧,来发现自己思考时出现的漏洞,而有些比较急躁的同学,在碰到他人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时候,可能会急于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他人,这样就很容易在小组内造成不和谐,轻则解决过程停滞,阻碍学习的进行,重则小组氛围彻底破裂,导致学习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小组,班级整体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小组,重点留意有比较浮躁的同学参与的小组,看看是否有出现这种现象的苗头,将其及时扼杀在摇篮里。

三、“问题链”之后的思考与总结

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者其他方式最终完成了“问题链”的解决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评价和归纳总结的环节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学生在运用各种五花八门、特点不同的方法之后,大都能解决问题,而如果单纯停留在此,那么获得的学习成果可能只是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说只是一些公式的计算等,无法总结出更加凝练的系统知识,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了问题链的解决之后,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回归到课本上,回归到本节课的知识点核心上。我们都知道,物理的知识点往往是历代物理学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后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可能是简洁凝练的一段话描述,再加上一个朴素的公式,这样的最终结果仅靠学生自己肯定是无法得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提炼,最终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是某个知识点的体现,它在书本上的某某位置,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从疑问,到探索,到思考,到解决,到最终的升华。还有第二个目的,一般来说好的问题链设计都是有难度,有挑战,但最终学生通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解决的,然而总会有些能力不是很足的同学无法完成任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问题链的解决做一个官方的解答,从头到尾完整地将解决过程告诉学生,一来是给没有解出问题的同学一个标准的答案,二来也可以给其他同学作为参考,看看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相比有什么差距,有什么不足,借此来发现自己知识点的漏洞,查漏补缺。

教师在进行总结评价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在汇报的时候,学生可以重新理清自己的思路,而老师在一旁讲解,指出不足,告诉学生要在今后加以注意,同时也要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倡导大家学习这些优点。汇报的过程相当于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分享,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也能学习。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能受益于全班同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也可以锻炼学生面对台下许多观众时的演讲能力。

在进行最后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学习记录,形式不限,要能将本次问题链的解决过程大致记录下来,将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过程,以及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记录下来,便于今后自己能够随时复习,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也能够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让这次问题链学习活动的学习成果更加硕大。

在面对物理这样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习较为枯燥的学科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问题链”这种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问题链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对课本内容深入把握,针对性地结合生活来创建难易度适中的问题链,在解决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并在最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凝练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始有终的知识链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链解决问题知识点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