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0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关一小周发根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关一小 周发根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例如:并未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依赖单一的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新课标内容指出,若要解决这一现象,需要使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品德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教师在品德教育教学中,务必要注重实践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按照学生的年龄、学习情况、性格喜好等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有所改进和发展,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投入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一些细致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还存在部分问题和限制。比如:现今我国品德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普及情况,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不一致。另外,品德教育课堂的学习氛围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
即便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还在实践课堂中以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其认为应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造成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小学生在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法与平时的生活相融合。那么必然会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不但无法真正地凸显出教育教学的效果,还会因为教学实践的不当安排,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和阻碍。
二、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的实践路径
(一)更新教学思维,将品德教育与实践生活相融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回归于生活是一个最本质的要求,全体基层教师都需要遵循“回归于生活”的教学原则。由于理论源于生活,却又不局限于生活,在平时,教师也需要多留意观察社会中及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在小学品德教育活动中,若教师只是单一地应用理论进行授课,教学内容无趣、单调,就会造成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烦或抵触情绪。所以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而言,一定要懂得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有教育意义、实践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介绍课本中的一些图片的时候,可以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小故事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由浅至深,慢慢地领会到品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品德教育的活动主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年龄分布等开展学习活动,在设置相关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与生活实际情况相融合,不但要设置清晰的课堂教育主题,也需要制定科学、专业的活动方案。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小学教师也需要穿插一些比较有趣味的,生动的日常小故事或小知识,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品德教育课程的教材由于传统教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知识相对简单,仅配上了一些基础的图片和文字,所以不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对此,小学品德教师一定要深挖课程教材,在教学时引入更多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和小知识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品德教育课《我爱我生活的这个地方》中,教师需要以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这不但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再例如:在《保护耳朵》的教材中,其中理论知识比较少,只包括了两幅图片,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引入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调查、实践、讨论等方式,研究耳朵的结构分布,同时结合一些常见耳疾的相关内容讲解,让学生了解耳朵护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思相对单纯,没有任何情感杂质掺和其中,所以教师需要严格管理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节奏,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融合,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导作用。
(三)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回归生活教学方式对于开展小学品德教育来说是一个要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基本要求,同时也需要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控制学习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比如:当小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有关日常生活中与品德素质相关的行为的交流,再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氛围,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归纳。
(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若要让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就需要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比如:小学教师需要研究小学生的兴趣、性格等,把学生比较喜欢的幽默故事作为主体题目进行活动设计,使其与课堂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更加高效地学习。再例如:教师需要以讲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让他们了解到品德教育的价值。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他们心思简单,内心想法、性格特点、价值理念等都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务必要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时在筛选教学内容的时候,也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一篇劳动与品德教育相关的文章时,不要过多地讲授理论知识,需要注重引入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诸如到超市扮演售货员、到农场了解家畜养殖技巧、到农业生产基地学习果蔬种植知识等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感受到付出劳动过后,收获果实时的喜悦和幸福感,也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父母的付出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实现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总之,小学品德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不但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与日常的生活情况相融合,使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方可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等,设置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唯有如此,方可在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教学效果,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