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院的百年智造路
2020-12-02黄祺
黄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今年迎来100岁生日。
“传奇”“神奇”——只要提起“上海九院”,无论普通大众还是医学界专业人士,脑子里多半会跳出这些形容词。一百年前,上海九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在制造局路开业。可以说,自医院建立那天开始,上海九院的血脉里就流淌着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血液。
骨子里的执着柔情,让上海九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围绕患者需求,医院研发“硬核”技术引领医疗技术的革新换代;在整形修复、口腔医学、骨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高峰学科,甚至越来越多的譬如辅助生殖科、内分泌科、心脏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优势学科方面,遇到疑难杂症,医生们定会努力借助最新科技创造全新解决方法。因此,往往引来患者和同行褒奖式的推荐——“解决不了的问题去找上海九院”,而一院四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邱蔚六、戴尅戎、张志愿的豪华阵容更是为医院立下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人民的医院为人民而奋斗。从唐山地震救援、汶川地震救援,到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危难之时,上海九院从未缺席。
人民的医院为人民而奋斗。从唐山地震救援、汶川地震救援,到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危难之时,上海九院从未缺席。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上海九院从自身优势出发,再攀3D打印、人工智能等与医学相关的前沿科技的高峰,为疑难疾病的诊治贡献“九院方案”,让世界同行听到了来自中国医生的声音。
上海九院的临床医疗水平一直处于上海市前列,特色优势学科整复外科、口腔医学、骨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学科更是国内领先。
新的时代,创新与突破是最大的发展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纲领性文件,直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已成为当前有待补足的短板之一。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的地位和使命,决定了必须在新征程当中发挥好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率先担当。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努力成为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
上海九院正在这条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一百年历史的上海九院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让我们一起走近上海九院“百年传奇”背后的人与事,回看来路,更知道向哪里出发。
慶新中国七十华诞上海九院升旗仪式。
为何如此多“01号”诞生在九院
上海九院骨科,有两张珍贵的证书被摆放在显著的位置,它们意义非凡。
2019年1月16日,上海市药监局向上海九院骨科团队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中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过去只能颁发给企业,这是科研机构拿到的第一张医疗器械注册证。
一年以后的2020年1月1日,为满足临床实践中的罕见特殊个性化需求,规范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定制式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的公告》正式实施。上海九院骨科在2020年1月2号拿到新规实施后的第一张个性化骨盆假体备案书。
“这两个‘第一是对分别由上海九院骨科王金武、郝永强领衔的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走医工结合和科学成果临床转化道路的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九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戴尅戎充满自豪地说。
张涤生院士为患者手术中。
邱蔚六院士参加义诊活动。
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上海九院骨科的历史上,创新突破一个接着一个。
上世纪80年代,戴尅戎及其团队先后在中国人的步态分析、平衡功能测定、国产骨水泥、多孔表面人工关节、内固定的应力遮挡效应以及无机骨粒骨水泥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如今结合3D打印技术,骨科团队迸发奇思妙想,救治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复杂病例,多次开创行业之先河。3D打印技术已推广到髋、膝、肩、踝、肘、腕、骨盆、脊柱,也广泛用于颅、颌面、口腔、眼、耳、鼻、喉等各个部位的修复与重建,还可打印各部位的康复支具和疾病模型。
善于运用新技术、大胆创新,是戴尅戎院士领衔的上海九院骨科的一贯传统。类似的“首个”“第一次”“首创”“01”号,记载在上海九院各个优势专业的发展历程上,成为一代又一代九院人探索创新的动力。
说到开拓创新,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上海九院后来腾飞的起点。
四十年前的中国,国力远远不如今天,医疗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简陋的条件下,张涤生教授却心无旁骛地探索着将显微外科做得更精、更细,让过去无法做到的手术变成现实。
潜心钻研下,1981年,张涤生教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独创“中国卷筒技术”。此后,一代代整复外科专家多次完成专业内独创性手术,直至李青峰团队首创“全脸面预构和重建”技术。
拥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外科,是患者们口口相传 “看口腔颌面疾病最好的科室”。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发展的开拓者和引领者,邱蔚六院士和张志愿院士对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迄今,口腔颌面外科是上海九院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最多的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外科蜚声海内外,无论是临床医疗服务还是基礎科研成果都提高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话语权。
勇于挑战难题、寻找全新的解决方案,这既是上海九院的文化基因,也是这家医院的立身之本。制造局路上的一百年,也是上海九院不断自我突破、创造“智造”奇迹的一百年。
医院百年院庆之际正是“十四五”新章开篇之时。院长吴皓表示,上海九院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本市、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和解决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及部分罕见病的诊疗。“第一个100年里,九院前辈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九院。从此时此刻起,全体九院人要传承先辈前人之精神,凝炼百年岁月之积淀,将医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为上海创建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和有影响力的全球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戴尅戎院士与青年医师讨论3D 打印技术在骨盆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志愿院士在门诊。
每一个治疗经验都转化为“宝藏”
白皮、红字。上海九院有一本“分量”很重的册子——《学术榜》,每年出一册,记载当年医院内产生的学术成就。2019年的这一册,分量尤其重。上海九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首次突破100项,SCI论文发表数量在全国的医疗机构排名中进入了前10。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上海九院位列上海市第二(并列)。
2019年的这一册,分量尤其重。上海九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首次突破100项,SCI论文发表数量在全国的医疗机构排名中进入了前10。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上海九院位列上海市第二(并列)。
科研硕果来自几十年的厚积而薄发。
1989年底,上海九院成立科研办公室负责全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一本的《学术榜》就从未间断,册子上的成果越来越丰富。
上世纪90年代,医院加大了对科研经费投入和管理的力度,提出深化改革,依托科研创新发展的科研管理思路,大力建设研究机构、实验室和重点学科,通过临床和基础的结合,通过医学与工科的交叉,医院的科研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资助数逐年增长,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上海九院在研究上不断有大手笔的投入,陆续成立并构建了多个专门研究机构。
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是上海市教委IV类高峰学科建设项目,是一个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牵头、依托九院实体化建设的上海市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九院院长吴皓教授、雷鸣教授分别担任院长和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出任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9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论坛。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
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由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授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完善区域性科研协作网络和跨地域的医联体,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和远程会诊、科学普及等工作,强化医疗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从而提高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口腔医学疾病诊疗水平。
3D打印临床转化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第一家3D打印临床转化研发中心。
“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临床医生和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则写在手术台、写在病床边,临床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论文,而是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命质量。邱蔚六院士就常常对学生们说:“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他认为,对教学医院来说,三者皆不可缺,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病人。
听起来“高大上”的“临床转化”,具体到某一个新技术诞生的源头,可能就是医生们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日以继夜的思考和研究。为了更好地帮助科研成果转变成能够让患者受益的医疗技术,上海九院建立了医院临床研究公共平台,大力鼓励和促进学科交叉合作,支持临床成果的有效转化。
如今,临床科研转化已经成为上海九院的核心硬实力,人无我有的医疗技术大大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
经历时代历练成为“大九院”
上海九院的百年足迹,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1920年,中国最早的留美女医师之一石美玉和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胡遵理及她们的追随者来到上海,觅地创办中国人自己的教会和医院事业。创建者在上海南市租下阿森纳路(现制造局路)565号院落和民居创立上海伯特利教会、伯特利医院和伯特利护校。
常常有人问:“上海九院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答案可能在上海九院人从未停止过的、攀登医学前沿高峰的步履之上。
1951年8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李焜等一批干部接办医院。1952年12月,伯特利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九人民医院,护校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二护士学校。
与同时期在上海创建的医院相比,上海九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规模都不算太大。难怪1965年加入上海九院的邱蔚六院士会说:“想当年,九院被戏称为‘小九院,人员不过200名,病床不到100张。”
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如今的上海九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九院”。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整建制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九院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医院有临床、医技科室63个,核定床位2150张、口腔综合椅位1000张,全院职工5000余人,是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
今天的上海九院不仅“大”,而且还“高”。
在一些专科领域,如果一名医生得到上海九院的培训和认可,就意味着拿到了一张国际通行的专业证书。
常常有人问:“上海九院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答案可能在九院人从未停止过的、攀登医学前沿高峰的步履之上。
实验室是允许试错、探知未知世界的地方。通常科研机构、高校里会建立实验室,而上海九院作为医疗机构也拥有众多的科研平台。
上海九院拥有2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IV 类高峰学科,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5个研究所,分别是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整復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创伤医学研究所;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3D 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九院南部院区。
医院还拥有4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及生物信息数据库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生物医用材料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医用植入物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颞颌关节病及颌面畸形诊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口腔医学先进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骨科创新器械与个性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这些平台、基地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辐射长三角地区,有力地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人才的培养。
医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九院党委书记郭莲大会发言。
践行初心使命,延续到第二个百年
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家百年医院在医学发展进程中担当、奉献、传承、创新的特质,正是永葆朝气的根本动力。站在历史交汇点,回眸过往,九院人凝心聚力,为国家卫生事业做贡献,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郭莲表示,下一个百年,医院要继续秉持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开拓精神,不断丰富以院士文化、服务文化、慈善文化、廉洁文化、志愿文化、和谐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在医务员工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构筑九院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
作为公立医院,上海九院不仅立足于优化健康服务,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把大爱播撒到祖国边疆甚至海外。早在1963年,医院就组织了4批13名医务人员援助非洲;从1975年起,医院派出15批44名工作人员援助摩洛哥;2010年起,医院有21批110人参加云南对口帮扶工作。经过10年,祥云县人民医院已从一家二级乙等医院建设成三甲医院,上海九院为云南祥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同时,医院还先后派出4批6名专家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派出10批14名医生对口支援新疆喀什二院,为打造南疆医学高地、培养当地医疗人才付出了上海九院的力量。2018年,张志愿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喀什二院设立,同时,上海九院与喀什二院合作共建九院-喀什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中心。
还有许多的医务人员在唐山、汶川地震救援,大型活動医疗保障、各类义诊服务等公益活动中义无反顾、主动担当,彰显崇高的职业精神。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再一次为我们整个民族带来激励。上海九院亦是全力以赴落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9月29日,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九院感染科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熊维宁、江雪、吴嘉骏、应佑国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熊维宁同时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另外,九院援鄂医疗队员黄波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祖国高原、边疆或海外,还是在历次重大灾害和疫情救援第一线,都有上海九院医生的身影。九院医者始终厚植家国情怀,主动担当使命,发扬大爱无疆精神,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围绕患者需求,服务精益求精
近年来,上海九院的医疗业务量快速增长,2019年医院年门急诊量458.26万人次,日门急诊量1.25万人次,门诊手术17.18万人次,住院人次数12.88万,住院手术操作人次数10.13万,平均住院日5.83天。
如此大的服务量下,如何保证患者有序就医和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上海九院在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上做了很多创新尝试。
作为最早一批践行医院互联网应用的医疗机构之一,上海九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向患者试点提供线上预约服务。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整合并优化医疗资源,推出了多途径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模式。上海九院“全预约诊疗服务”项目荣获国家卫计委“2015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奖。
2016年,上海九院又率先在全市设立24小时门诊自助服务中心,可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挂号、自助打印检查报告等服务功能。这些方法极大地便利了患者,门诊预约率持续提高。2016年6月,医院正式启用各种创新支付手段,方便患者付费,目前已在全市医院中率先实现全流程掌上服务,就诊排队时间减少近60%。
作为最早一批践行医院互联网应用的医疗机构之一,上海九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向患者试点提供线上预约服务。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整合并优化医疗资源,推出了多途径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模式。
另外,上海九院持续加强“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程度。2015年5月15日,九院实现门诊、住院全流程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同月,九院获批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
为进一步提高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上海九院从2017年起,开展临床研究型MDT建设和发展项目的研究。目前全院共建设有36个临床研究型MDT团队,投入经费1800余万元,汇集多学科专家,定时定址为病患提供全面、综合和系统的诊疗方案。
此外,医院于2018年成立了日间病房及日间手术管理中心、日间手术室。
为了让上海九院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更广的区域、服务到更多的患者,上海九院全力推进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黄浦、奉贤、宝山等3个市内医疗联合体;同时,九院也积极参与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融合发展,签约浙江宁波、安徽滁州等跨省医疗联合体。
九院头面部创伤急救服务能力辐射华东地区。
九院南部院区门诊大厅。
九院北部院区门诊大厅。
上海九院自2018年以来,全力推进专科联盟的建设,致力于打造特色专科联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推进临床医学科技的不断创新,九院集团目前已成立了21个专科联盟,辐射全国近700家医院,覆盖范围已达我国大陆所有行政区域。
历经百年发展,如今的上海九院在空间、平台 、技术等方面继续自我革新,自我突破。百年智造路并非平坦,但因为不畏艰险、砥砺奋进的精神一直在,上海九院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