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起点 修正学生经验
——《平行与垂直》教学实践与反思(二)
2020-12-02居晓红
居晓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
一、沟通经验,尝试表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平行”和“垂直”吗?谁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或垂直现象?
生:我们笔记本上的横线一条一条的就是平行。
生:学校操场上竖着的旗杆就是垂直。
师:你心目中的平行和垂直是什么样的?把你心目中的平行和垂直分别画在两张白纸上。
二、突破认知,探究本质
1.基于学生经验,展示原生认知。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心目中的平行与垂直。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
师:对黑板上的三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生:为什么第一组作品都只有一条线,而其他作品都是两条线的?
生:我认为“平行组”里的③号作品不对,平行应该是平平的,它斜了。
生:“我认为“垂直组”的②号和③号作品都有问题,垂直应该是竖着并且直的线,而这两个作品中都出现了横的线。
师:同学们的问题和想法都很好,对平行和垂直也都有自己的理解。那到底谁说得是对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描述平行和垂直的。
2.对话教材文本,构建初步认知。
(1)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56、57 页,认真阅读并仔细观察书上的示例图,看看你能否对平行和垂直有新的认识。
(2)汇报交流,辨析修改。
师:自学完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后,你认为黑板上的三组作品需要修改吗?先同桌交流,统一你们的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
生:我们组认为两个①号作品分别都要再添加一条横线,因为书上对平行和垂直的描述都是针对两条直线的。
生:我们还有补充。可以把两条直线记作a 和b,垂直的情况还需要加上直角符号。
(3)对比本质,教学相交。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棒。请你对比平行和垂直两种情况,想一想它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平行是不会交叉的,垂直会交叉。
生:书上说两条直线不相交叫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并且成直角叫互相垂直。
师:同学们说的两条直线交叉数学上叫做相交。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作品,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吗?说说理由。
生:平行,因为两条直线没有相交。
生:不平行,这两条直线方向不一样,延长以后会在很远的地方相交。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生: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所以他说这两条直线延长以后会在一边相交。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两条直线向两端延长、继续延长、再延长后的样子,会在哪一边相交?请你们指一指。(课件同步动画演示)
师:两条直线相交以后的这个点我们叫它交点。
3.变化直线位置,概括垂直概念。
(1)看相交,体会垂直的本质。
课件出示:
师:这五组直线都相交吗?你能找到交点在哪里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直线延长的过程并标注交点位置)
师:仔细观察这五组直线,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每一组直线都相交,都有一个交点。
生:两条相交的直线会形成角,每一组角的大小都不同。
生:第②组和第⑤组的角一样,都是直角,这两组线是互相垂直的。
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光看可不行,可以怎么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
师:(课件演示量一个直角的过程)老师已经验证了这个角是直角,可以了吗?
生:还不行,必须要检验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们量一个角就行了,相邻的两个角是平角,知道了一个角是90°,就知道这个角边上的角就是180°减90°;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另外的两个角也是90°。
师:真了不起,你用推理的方法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余的角也都是直角。
小结:其实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有无数种,其中相交成直角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况,就如同课始自学的,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叫做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 垂直于b。我们可以说a 是b 的垂线,或者b 是a 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用字母O 来表示。
(2)画垂直,感悟垂直的本质。
师:请同学们试着在点子图上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
作品展示:
生:第一幅作品挺好的,但是我认为只要标一个直角符号就行了,因为四个角一样大,只要说明一个角是90°,就能知道其他三个角也是90°。
生:我认为第二幅作品不对,这两条直线斜了。
生:直线斜了没有关系,只要直线相交形成直角就行,但是这个作品没有标直角符号,我们需要用三角尺量一下,然后标上直角符号。
生:这个作品好像也有问题,只有两个直角。
生:只要把竖着的直线延长就好了,也是有四个直角的。
师:同学们的点评都非常好,已经从本质上认识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
4.探究平行现象,感知平行本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相交,也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种特殊情况叫互相垂直,那么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相交,还有别的情况吗?
生:还有不相交。
师:是的,老师把之前的作品进行了修改,请判断现在直线a和直线b 是否相交?说明理由。
生:我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因为它们的方向一样。
师:什么叫方向一样?
生:就是两条直线延长都是平平的往左右方向,一直不会碰到。
生:这两条直线之间的间隔都是两个点的距离,所以永远不会相交。
师:如果把这组直线这样旋转一下呢?还是不相交吗?(课件演示一组直线同时旋转的过程)
生:也不会相交,因为旋转后两条直线方向是一起变化的,还是保持了方向一致。
生:我认为,两条直线可以斜着、可以平着,但是,中间的长度(距离)如果没有变化,就不会相交,这样就叫互相平行。
师:正如我们在数学书上自学到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用字母表示a//b,我们可以说a 是b 的平行线或者b 是a 的平行线。
5.借助几何直观,突破“同一平面”。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只要两条直线永不相交,那么这样的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呢?
生:是。
出示长方体:
师:你能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生:AB∥DC、DC∥FE。
生:AG∥DF、DF∥CE、BC∥AD、AD∥GF。
师:观察一下BC 和DF 会相交吗?(课件同步演示这两条线段所在直线延长的过程)
生:不会相交。
师:那它们互相平行吗?
生:也不是平行的。
师:既然不相交,这两条直线怎么也不平行呢?小组交流讨论。
生:它们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不相交。
生:我还有补充,因为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面上。
生:我们组的结论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比如这两条直线,一条在前面,一条在右面,永远不会相交,但是也不是互相平行的。
师:看来,只有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才互相平行,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统一认知
1.解决问题,内化认知。
师:下图中哪些直线互相平行?哪些直线互相垂直?用字母表达的方式分别记录在《学习单》上。
2.空间想象,以问促学。
师:d 和b 是什么位置关系?
生:互相垂直,把d 延长就行。
师:c 和f 是什么位置关系?
生:它们没有关系,既不是相交也不是平行。
师:想象,如果c 和f 都无限延长……
生:会在很远的地方相交!
师:同学们真厉害,虽然图上只画了一段,但是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c 和f 会在上面某处相交。
3.梳理关系,形成体系。
师: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如果把同一平面内的直线位置关系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生:相交和不相交。
师: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生:我还有补充,相交里面还有一类垂直。(板书:垂直)
四、回归生活,全课小结
师:生活中像这样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很多,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略)
师:最后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么认识平行和垂直的?
(课件出示:自学教材→认识相交→感知垂直→认识平行→同一平面)
【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课需要执教者明确学生的知识起点,真正站到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变化或突破的办法。本节课笔者力求紧扣核心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路径,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发展数学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等几何图形,同时也对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和垂直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能直观感知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但不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因此笔者在课始就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平行和垂直。对比以往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在分类中体会“相交”。学生在进行分类时,往往根据不同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情况,而教师最后还是要引导学生按照“是不是相交”的关系来分类,这样的“分类”耗费大量课堂时间。笔者在设计本课时开门见山提出“平行”和“垂直”两类,让学生的知识起点充分暴露,同时教师能快速进入主题,了解学生原始认知状态。
二、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笔者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体验——自学——辨析——归纳——修正”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经历数学抽象。第一次画自己认为的平行和垂直,这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抽象活动;第二次学生在自学教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同学作品并讨论辨析,这是理解表达的抽象活动;紧接着以“相交”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相交”“垂直”“平行”三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是内化本质的抽象活动。此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丰富的几何表象,教师只需要顺势利导,呈现概念即可完成教学目标。
三、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
平行和垂直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况,而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经验来自于生活中的这种特殊现象,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直接让学生画平行和垂直是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看书交流、修改讨论、辨析内化的过程,学生不断通过自主学习修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有体验、有经历、有思考的,这是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以上仅是自己粗浅的思考和实践,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