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是怎样解释便血的?

2020-12-02文丨黄廷宏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

保健文汇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医学人体症状

文丨黄廷宏(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

所谓的便血指代的是血液从肛门排出,导致粪便出现暗红、鲜红或者柏油样,此类现象统一被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人体的一种症状,并非是一种疾病。根据便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便血部位通常为人体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由直肠以及结肠导致的出血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可见上消化道出血病症。便血的颜色通常情况下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血液在人体肠胃中的停留时间。便血症状通常包括有粘膜、皮肤等其他器官出血症状。

在中医学中,怎样解释便血症状?

在中医学中,认为便血发生的病理主要是因为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气血失和、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或者因为便血者导致经络损伤而出现血不循经,易于脉外导致。总共包含有以下五种情况。

情况一:人体可能因为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七情内伤导致自身出现气失统摄、血无所归,最终导致便血症状。此类患者如果便血过多,将会由阴伤阳,最终使得人体出现阴阳两虚症状。

情况二: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长饮酒过量、饮食不节,并且喜食辛辣、膏梁厚味,会导致湿热下注到大肠部位,损伤患者阴络部位,最终发生便血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体出现营阴受伤、湿热未清症状,成为虚实挟杂症状。

情况三:在《医学启源·大肠经》中说道: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外感风热患者,当人体肺经遗热于大肠部位,出现风热淫胃症状,或者人体感受到温邪疫毒,热入营血,火热动血,这些都会导致人体出现便血症状,或者久风入中,导致患者出现肠风下血。

情况四:当人体出现瘀血阻络、饮食内伤症状时,并且伴随有积滞内着、皮运失司,损伤人体胃肠脉络,导致淤血内停,或者受到各种外伤,体内出现气滞血瘀,因为止血不当等原因,败血凝积,身感寒邪、寒凝血脉,长此以往,便会出现气血虚弱、心肺气虚症状,当人体气型无力后,便会血行不畅,导致气血淤塞不通发生阻络症状,血液便不会随着常规的通道流出,出现肠间便血症状。

情况五:如果人体出现胃肠损伤症状,直接伤害到了胃肠脉络,或者阴络受到异物刺破,手术不当直接损伤患者脉络,以及用力过度、虫蚀肠膜导致等,血液外露至肠间便会出现便血症状。

治疗便血必须要从患者病症的根本做起,寻找出便血病症的诱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

在中医学中,应该怎样治疗便血症状?

虽然在中医学中,引起便血症状的因素有文中以上五种因素。但是结合便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主要有肠道湿热、脾胃虚寒两类。由肠道湿热症状导致的便血症状,中医学中主要通过清化湿热,凉血止血进行治疗。常见的方药为槐角丸、地榆散加减。地榆散中主要以茜草地榆凉血止血。使用黄岑、栀子以及黄连清热解毒,缓解患者燥湿症状。使用槐角丸、枳壳、当归药方,可以起到疏风利气活血作用,缓解患者便血症状。

当患者因为脾胃虚寒出现便血症状时,主要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为目标。方药疆场采用黄土汤加减。在该药方中,甘草、附子、白术主要起到温中健脾的作用,地黄、阿胶主要起到了养血止血作用。黄岑本身苦寒坚阴,可以起到反佐作用。可以在药方当中适当加入三七、乌贼骨以及白芨、三七等物,用于活血止血。如果便血患者四肢畏寒、阳虚较甚,那么可以适当加入艾叶、鹿角霜温阳止血。

便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在中医学中,通常使用清肠热、止血补气等摄血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性状以稀糊状最佳。并且还要减少腹压姿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劳累过度,不要久立、久坐,不要长时间摒气、气蹲,以便能够缓解便血症状。此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禁止食用任何油腻、辛热、多渣的食品,不要饮用咖啡、烟酒等饮品。多食用能够清肠热,滋润患者粘膜的止血食品,例如藕汁、芹菜汁、苦瓜、金针菜、无花果、胡桃肉以及白木耳等食物。

常见的便血饮食疗法有马齿苋绿豆汤、火炭母茶、黄芪三七煲瘦肉等。马齿苋绿豆汤中含有绿豆,新鲜的马齿苋菜等,将其煎汤服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便血症状,该食疗比较适用于湿热便血患者。火焰母茶主要是由绿豆与火炭母组成,将其煎汤服用,能够改善患者便血症状。在黄芪三七煲瘦肉中,包含有黄芪30克,三七10克,大枣5枚,猪瘦肉150克,将其煲汤服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改善患者便血症状。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之外,患者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郁怒动火、心境不宽,否则日常烦躁忧郁的心情会导致患者出现肠黏膜收缩症状,血行不畅便会导致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并不断加重。对于成年男女,房事对于便血症状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便血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房事,避免肠黏膜出现充血症状,加重患者便血病症,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总结: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中对于便血症状有五种解释,针对不同症状要采取不同疗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自己的饮食活动,不要食用任何辛辣刺激的食品,不要久坐、久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体育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为自身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中医学人体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人体“修补匠”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人体冷知识(一)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人体可笑堂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小知识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