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12-02傅筱燕
傅筱燕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1115)
盆腔炎是发生于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炎症反应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其中以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卵巢炎最为常见。临床上将盆腔炎分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两种类型。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身体虚弱、存在人工流产手术史、腹腔镜手术史所致。急性盆腔炎患者的病情久治不愈,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炎。用西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该病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近年来,中医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中医将慢性盆腔炎归为“带下病”、“妇人腹痛”、“瘕聚”的范畴[1],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行血止痛、解毒化瘀、软坚除湿的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针刺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8 年5 月1 日至2019 年5 月1日。采取随机抽样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患者年龄的上限为50 岁,下限为25 岁,均值为(37.39±3.48)岁。西医组患者年龄的上限为51 岁,年龄的下限为24 岁,均值为(37.57±3.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西医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使用的药物是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365)的用法是:每次服0.5 g,每日服2 次。左氧氟沙星〔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509〕的用法是:每次服0.1 g,每日服2 次,共治疗7 d。对中医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的穴位包括中极穴、气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水道穴、关元穴、归来穴、合谷穴。针刺的方法是:使用40 ~50 mm 的毫针,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间隔10 min 行针1 次。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 次。在患者月经来潮后的第5 天开始对其进行针刺治疗,直至其下次月经来潮。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对象的疗效判定标准是:治疗后,如果患者的腹部无压痛,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未发现异常,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愈;治疗后,如果患者的腹部存在轻微压痛的症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腹腔积液基本消失,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治疗后,如果患者腹部压痛的症状较为明显,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腹腔积液未减少,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计算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9.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中医组患者和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85.94%,组间相比,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中医组患者和西医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15.63%,组间相比,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可出现慢性盆腔痛、弥漫性腹膜炎、不孕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上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所致。可诱发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包括内源性病原体和外源性病原体两种类型。内源性病原体包括患者阴道或宫颈内的菌群。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临床上常用西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该方法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其临床治愈率较低,极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上常用针刺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以松解其病变部位发生粘连的组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可起到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针刺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