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公寓对大学生适应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12-02凤,吴

关键词:学生公寓适应性宿舍

张 凤,吴 瑶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2.萨里大学 心理学院,吉尔福德 GU2 7XH)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目前,大学生主体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变革的时代,容易存在学习以及社会适应等诸方面的问题,心理问题频繁发生。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休息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既定的物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即成性;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宿舍环境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层面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1],承担着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公寓里的物理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方式,公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学生公寓而形成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公寓的条件设施,提供整洁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等,从而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探索高校学生公寓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是构建符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满足学生的交往要求、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公寓的使用功能最优化、符合新一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校教育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公寓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和目标的实现相应变化的能力,适应能力直接决定个体的应激承受能力[2]。大学生的适应性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这五大方面[3]。关于适应性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领域,如角色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适应性、学校适应性等。国内对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研究和对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方面,也有一些对大学生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的研究。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比较多。国外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将 Chickering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应用于宿舍设计管理方案,将宿舍发展为结合学生课内外校园生活的学习环境,成为许多大学付诸实践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显示,以增进学生心理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大学宿舍设置方案,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同学互动关系的形成,从而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全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形成显著且直接的影响[4]。Astin[5]的“院校影响力理论”和“投入—环境—产出”模型,Tinto[6]的“学生融入模型”以及国内影响学生发展的本土化模型等都强调了院校环境这个关键因素对学生适应性发展的影响[7]。其中,“院校影响力理论”指出,学生参与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有效教学和实践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高校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力度的概念。Astin 强调高校通过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和提供各种校园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提高学生的适应性。高校学生公寓环境作为院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学习、休息、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多项重要功能为一体,而这些都是影响适应性的主要部分。以往研究表明,住宿生感觉最理想的宿舍环境依次为:①室友没有不良嗜好;②学 校注重宿舍门禁管制;③与室友的关系友善;④与室友相互支持;⑤学校注重电器用品使用管制;⑥室友不会在房间打麻将;⑦学校注重宿舍环境的安全;⑧有心情困扰或疑难会与室友分享;⑨宿舍管理人员转达或公布和住宿生相关的通知[8]。人的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类,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说,将人的需要细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会提出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对公寓的要求方面主体体现在对交往空间和领域感的要求、对空间界面美感的要求、对体现时代精神的设施要求[9]。为此,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群体,结合已有研究和工作实践,选取大学生归宿时间、硬件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和管理方式四个因素,探讨大学生适应性和高校学生公寓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实证研究为高校学生适应性问题的管理和教育提供建议。研究既是对适应性理论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方面的具体分析,也是为提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提供科学、客观的分析决策基础,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公寓在高校“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样选取全国范围内的52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抽取数据覆盖不同种类别院校和不同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 3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725%,其中被试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研究采用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10]。该量表共包含66个项目,分为七个维度,其中学习适应性8项、角色适应性9项、人际适应性11项、生活自理适应性6项、身心症状表现10项、职业选择适应性9项、环境的总体认同7项,此外还有6个重复项目构成“效度量表”。该量表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能确定;“4”表示有点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该量表含有正向题和反向题两类题目。正向题记分:1~5;反向题记分:5~1。统计过程中需将所有的题目都转换成正向记分。得分愈高,表示适应性愈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各分量表a系数的范围在0.579 0~0.775 9之间,而全量表a系数为 0.897 8。

(三)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总体情况

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总体指标和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适应性在归宿时间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考虑到正常情况下,学生每天早上离开宿舍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该问卷中选取学生晚上最后一次的归宿时间代表学生在宿舍内停留的时间,晚上归宿时间越早则认为学生在宿舍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暂不考虑少数学生的特殊情况)。研究对学生每天晚上最后一次归宿时间的调查统计分为18:00(含)前,18:00—20:00(含)之间,20:00—22:00(含)之间,22:00—24:00(含)之间和24:00后五个时间段,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大学生适应性在归宿时间的检验结果为F=3.363,p=0.009<0.05,差异显著,所以晚上不同时间回宿舍的大学生其适应性有显著不同,其分量表检验结果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检验结果显著,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检验结果不显著,其事后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大学生适应性在归宿时间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表4 大学生适应性在归宿时间方面的事后检验结果

事后检验结果表明,20:00—22:00(含)之间回宿舍的学生的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回宿舍的学生的适应性水平,说明20:00—22:00(含)之间回宿舍的学生的适应性最好,这表明在宿舍内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适应性。

(三)大学生适应性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研究选取宿舍内是否有空调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硬件设施的代表性指标,宿舍内有空调说明硬件设施比较好,没有空调说明硬件设施略差,以此了解高校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与大学生适应性之间是否相关。以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宿舍内是否有空调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的检验结果可见,大学生适应性在宿舍硬件设施上的检验结果t=3.337,p=0.001<0.05,检验结果显著,宿舍硬件设施显著影响大学生适应性,其中宿舍有空调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宿舍没有空调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宿舍有空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即高校公寓硬件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其中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检验结果显著,职业选择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检验结果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宿舍的硬件设施会影响学生居住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从而影响大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提高大学生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和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和自身综合素质有关,和所在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而在校大学生的适应性表现出外显的身心症状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在身心症状的表现维度上不显著。

表5 大学生适应性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四)大学生适应性在公共活动空间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选取“是否使用宿舍楼内会客室、自习室等”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公共活动空间的代表性指标,以便了解高校学生公寓的公共活动空间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是否有显著性影响。以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是否使用宿舍楼内会客室、自习室等公共活动空间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大学生适应性在公共活动空间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由表6的检验结果可知,大学生适应性在宿舍内公共活动空间方面的显著性检验结果t=2.661,p=0.008<0.05,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是否使用宿舍内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影响大学生适应性,其中使用宿舍楼内公共活动空间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不使用宿舍楼内公共活动空间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说明使用宿舍楼内公共活动空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其中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检验结果显著,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检验结果不显著。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适应性可能更多是和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和自身综合素质有关,和所在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大学生表现出外显的身心症状数量也比较少,所以在身心症状的表现维度上不显著。在生活自理适应性影响方面,可能由于公共活动空间不是生活环境所必需的,所以在生活自理适应性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五)大学生适应性在管理方式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研究选取“宿舍管理是否为晚上楼管员统一强制熄灯”作为高校公寓管理的重要指标,统一熄灯说明宿舍管理强制性、一致性比较强,不统一熄灯说明宿舍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比较强,以便了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不同风格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是否有显著性影响。以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宿舍管理是否为晚上楼管员统一强制熄灯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分析,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大学生适应性在管理方式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由表7的检验结果可知,大学生适应性在宿舍管理方面的显著性检验结果t=-2.747,p=0.006<0.05,检验结果显著,所以宿舍管理风格显著影响大学生适应性,其中晚上不由楼管员统一强制熄灯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晚上由楼管员统一强制熄灯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总分,说明人性化、个性化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即宽松的宿舍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其中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检验结果显著,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检验结果不显著。宿舍管理风格显著影响大学生的适应性,可能宽松的宿舍管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适应性提高。而统一的强制管理可能降低了宿舍内的人际冲突和角色的改变,所以其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检验结果不显著,而生活自理适应性可能更多的是和宿舍内硬件设施相关,而不太受宿舍管理的影响。大学生表现出外显的身心症状数量比较少,所以在身心症状的表现维度上不显著。

四、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实现学生在宿舍内的最佳时长

各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调整学生在宿舍内的停留时间,达到最佳时长。例如,针对不能适应新环境而在宿舍内停留时间过长的学生,可以在宿舍或者学校内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请辅导员、宿管员和学生骨干更多地予以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而对于那些在宿舍内停留时间过短的学生,可能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学校可以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展一些探索自我和认识自我的团体活动。

(二)持续改善宿舍硬件设施

各高校应持续投入资金改善学生公寓住宿条件,特别是现代化、智能化设施,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便捷、智能的住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培养全面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对宿舍内的硬件设施要做好维护保养,确保性能良好、使用方便,并应尽量延长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年限,使投入得以最大化利用。住宿学生也应自觉遵守各项约定,爱护设施设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规范使用设施设备,共同维护良好的住宿环境。

(三)重视宿舍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建设

各高校应更加重视在学生公寓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建设。新建学生公寓楼在规划和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公共活动空间的安排,做充分需求调研,并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老旧学生公寓楼也应结合实际条件和学生需求,尽可能多地开辟公共活动空间供学生使用。在具体使用时也应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并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让公共活动空间真的发挥活动、社交平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

(四)努力实现宿舍管理向宽松、自主的风格转变

各高校应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项目,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学生在宿舍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引导,建立健全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等自律组织,鼓励自律组织开展相关工作,逐渐形成自律、自治的学生公寓管理新机制,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能力。

五、结论

研究采用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全国52所高校3 309份样本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讲,高校学生公寓的硬件环境和管理均对大学生适应性影响显著。其中,归宿时间与大学生适应性显著相关,20:00~22:00归宿的大学生其适应性最好,归宿时间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影响显著;宿舍硬件环境与大学生适应性显著相关,硬件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硬件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影响显著;宿舍内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与大学生适应性显著相关,多使用宿舍内公共活动空间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适应性,其中宿舍内公共活动空间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影响显著;宿舍管理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显著相关,人性化、个性化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宽松的宿舍管理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影响显著。

但是,由于适应性本身的复杂性和取样的局限性,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讨论。在今后的研究中,除问卷法和量表法外,还可结合其他相关的质性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行为观察、干预等),对高校学生公寓软硬件中其他方面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学生适应性的其他因素与学生公寓的影响因素有何关系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适应性宿舍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热得快炸了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学校到底是谁的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吃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