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四精神培育大学生担当意识

2020-12-02许晓玲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华民族育人

景 云,许晓玲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民族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繁荣的坚强后盾,其基本的价值态度决定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个体生命行进的各个阶段,青年阶段是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继承五四精神,汲取智慧资源,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培养大学生成为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尤为重要。

一、担当意识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

不同时代赋予生活于其中之人以特殊的使命与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力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担当意识必然成为新时代赋予青年之特殊使命。五四运动以强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追求,担负起民族救亡图存、民主自立、忧国忧民和科学理性之重任,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穿于其中最为重要的精神价值就是“五四”青年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担当意识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

首先,五四运动中青年担当意识的新时代内涵。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和责任。担当意识就是勇于承担责任的素质和精神。担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记忆和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当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不同群体,担当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五四运动中,青年的担当意识在新时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必须将自己的成长成才、奉献担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伟大历史进程统一起来,结合新时代之需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1]“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新时代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时代担当意识的内涵,逻辑地包含了新时代青年担当意识包括: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队的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当代青年必须传承五四担当精神,面向新时代,牢牢抓住时代机遇,担当时代大任,在担当中锤炼,在担当中成长,无愧年华,使青春在新时代恢弘气魄中绽放,使生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加绚丽而灿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担当意识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五四运动之重要精神品质,就是担当“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时代大任,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正是这种担当意识,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2]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民主与文明。正是这种担当意识,先进的中国青年以改造中国现状的恢弘勇气与担当意识,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振兴富强。担当意识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是最为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所在和精神追求,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成为当代大学生在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再创辉煌的巨大动力。

二、大学生担当意识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之使命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面临反帝反封建的特殊任务,五四青年们以极大的勇气担此民族大任,有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历史事件。狭义的五四运动仅指这场运动,广义则包括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整个历史阶段。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具体表现出抗争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封建礼教的民主自立精神、追寻科学的理性精神、破除僵化迷信的革新精神、促进中西交流的兼蓄并收精神和关注民族危亡的忧国忧民精神。

爱国主义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也是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最为丰厚的精神遗产与时代价值;民主是五四青年们反抗封建礼教和军阀专制的重要思想武器,率先提出了从思想、文化层面建设民主共和之任务,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步入新民主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立自强是五四青年们对塑造新型人格理想的核心诉求,他们追寻自立自强,自觉地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大任;学习和传播科学理性精神是五四青年的时代追求,他们提倡的科学虽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倡导的自然科学法则,但其中的反封建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和无神论等思想,在当时起到极大地思想解放作用,影响深远;科学而理性救国是五四青年的信仰,以此引导青年们积极担当起科学救国之重任。五四青年在政治上反封建专制,倡导自由民主;在思想上反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在文化上反八股之弊,倡导文学革命。正是这种创新与担当之精神,开启了青年的文化反思,宣传了西方文化的先进理念,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风潮,从而开阔人们的视野,在当时使人们以西方进步思想为参照,反省、反思自己所处现实状况之因与传统文化之弊,以此寻找真正能够改变中国现状、获得民族民主独立的方法。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内忧外患,五四青年继承了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历史传统,开始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密切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五四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先进青年以极大地勇气与使命感,担当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时代之重负,将自己的青春激情、人生理想与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紧紧地相连在一起,谱写了爱国主义、民主独立、科学理性、启蒙革新、兼容并蓄的壮丽诗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此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到新的历史方位进行全方位研判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寄语里多次提及“担当”。“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释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担当历史重任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承接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之重任,只有他们担当起社会建设之责,社会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事关国家前途命运转折的担当和勇气,虽离我们远去100周年,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学生们,能够感受到100年前那历史脉搏的跳动,这是年轻之心、青春热情和担当天下国家之抱负穿越历史的共鸣。大学生担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诸于行动的责任意识与行为自觉,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之传承与使命。

三、五四精神视阈下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2]传承五四运动精神,着眼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担当意识。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培育新时代有担当意识的大学生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中心任务。感召时代的呼唤,担当时代赋予的任务,对大学生实施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针对性教育。以文化人,强化专业素养,提升家国情怀;环境育人,创新教育平台,构建立体育人体系;反求诸己,弘扬五四精神,内化责任担当。在教育教学让大学生自觉树立担当意识。

首先,以文化人,强化专业素养,练就担当能力。成为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理想的时代新人,担当时代大任。对于大学生而言,重中之重首先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舍此而空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理想信念、担当抱负,那只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敏于求知,刻苦钻研,加强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只有练好内功、精通专业,在对文化知识的研磨审思中接续历史、理解时代,也才能融入时代、引领潮流。

(一)应强化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理论与素养,培育大学生担当情怀,引领大学生将个人之命运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二)应着力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由于多元文化之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强盛割裂之错误倾向,只求自身功名成就,忘却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不知晓我们今天的安宁与幸福是五四运动以来无数的先烈们用鲜血铸就而来,他们缺乏对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国家发展历史的深刻了解与反省。因此,传承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国史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民族的存亡、历史上的中国与当代中国、当前中国与国际社会变化以及时代担当与历史使命之关系。继承五四精神,汲取智慧资源,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有能力、有义务,自觉践性爱国、进步,积极追求民主、科学,担当国家民族重任。

(三)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性信念是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发自内心的一种坚定不移之精神。坚定理性信念,就是坚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3](P77)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一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个人之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之中;二要认识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与个人使命的紧密关联,端正价值取向,养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情怀。

其次,环境育人,创新多元平台,做实担当教育。人之健康成长,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教育环境全员作用之结果。此处谈及环境,仅指学校环境,即高校校园环境,高校校园环境是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各种文化标识与载体,能够唤起大学生民族自尊、爱国情怀以及追求进步、探寻科学之精神,最终养成积极向上、崇高美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责任担当意识。高校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从中感知和汲取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昌明心智、融化新知,追求卓越、厚德载物。

(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环境熏陶之育人功能。环境之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续而久远。学校以教育为使命,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校园环境是人主观意识建造的文化传递与交流的表征,是育人的精神殿堂,其主体涵盖了所有教师与学生,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涵盖高校中各种建筑、教学设施和宣传版画在内的物质文化;二是加强各种育人过程中的行为规约、机制、制度、校风、校纪、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等在内的制度文化。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保证学校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保证核心;三是包括全校师生在内的人们之间相互交往中的德性修养、习惯、风气、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

(二)挖掘网络平台,搭建多元“教育场域”。在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教育场域”对大学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育场域”在当前国内教育学界被广泛使用,是指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媒介相互之间所形成以知识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为目的的关系体系。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对传统的育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必须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搭建多元教育场域,实现全方位立体育人平台,包括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境内-境外等关系体系。在线上-线下体系构建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和引导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线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有实效性的规范;线下进行研讨拓展、反省内化,以填补线上教育之盲区,达到线上、线下二者之间在方向上的同向育人。课内-课外体系构建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课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知识真正的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与能力素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课外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自育与他育的充分融合与边际效益最大化。在校内-校外体系建构中,着力强化校内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学要面向时代,开门办学,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建和共享,发挥各自的长处,构建立体化育人平台。对于校外主体而言,必须清楚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整体环境与资源的协调统一性,必须营造社会大环境育人模式,推进全员育人平台的构建。在境内-境外体系构建上,要立足实际、正视现状,提升爱国情怀,追求民族进步,增强足够自信。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客观看待互联网某些负面信息背后的别有用心和信息失真与不对称,强化网络自我甄别能力,抵御网络风险,真正造就大学生成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时代新人,以此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

再次,反求诸己,弘扬五四精神,内化担当意识。担当意识不是夸夸其谈的豪言壮语,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表现得平常、朴素,但伟大且久远;担当意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发自内心对祖国和人民热爱所显现出的责任与担当,“择邻而居”是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扇枕温衾”是生为人子的责任与担当。生活中处处有责任与担当,我们缺少的是反求诸己而内化,“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P2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P213)是说君子遇到事情首先要反省自己,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小人遇到问题则不反省自己,一味地责备他人或嫁祸于人。多反省自己,少责备他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也认为,凡是自己遇到艰难险阻而不能克济,就应该自我反思以达解决。这是中国传统儒家最为重要的修身之言。达此修身而反求诸己,人就少了怨言,就能脚踏实地而不断进步,能够在“皓首穷经”中完善自我,理解中国历史的伟大行进,理解五四精神,真正理解与内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非凡意义,认识到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才会时刻仰望星空浩渺,坚定追星逐月之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当天下国家之重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也只有这样,才能立足自身工作,不虚度青春、不妄自菲薄、不牢骚满腹,在书本的研磨中内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追求社会进步,崇尚理性精神、探求科学真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担当时代大任需要始终牢记的信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更加重大、更为艰巨的责任与使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继承“五四”精神,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要珍惜大好时光,做合格时代重任的担当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7](P251)。以此为戒,反求诸己,内化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中华民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