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的思考
2020-12-02谢景景刘倩倩
谢景景 刘倩倩
1.洛阳市委党校,河南 洛阳 471000;
2.巩义市委党校,河南 巩义 4512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我国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保障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7.5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互联网发展进入短视频时代。[1]短视频时代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短视频为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提供了良好机遇
各类短视频APP本身就具有强劲的爆发力和影响力,能够丰富政治参与的形式和路径,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同时也从更高层次上拓展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认识,培养了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意识,规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
(一)短视频独特的传播特性,推动实现广泛的政治参与
短视频快速发展,多角度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在对短视频的概念界定上,目前一般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一般认为短视频是以秒为计量单位,单个短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短视频以其在传播方面特有的优势和活力证明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离不开此类新媒体因素。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具有网络视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诸多特征的同时,还具有很多的独特性,如更加直观、可视、易读的传播特性,参与门槛较低,不需要耗费太多投入和时间,这也使其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阵地和流量风口。通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参政议政意识,每一个用户都可以便捷高效地参与相关政治话题的互动,极大范围地实现了传统媒介空间难以实现的广泛的政治参与。[2]
(二)短视频+政务平台,保障有序的政治参与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短视频已经成有序政治参与新的推动力量,近年来,大量的政务公众号和官方媒体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常态化的网络监督与动态化的信息推送相结合,赋予网民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保证了新的场域中网民政治参与的合法性和有序性。与“小道消息”相比,官方推送的视频更具权威和说服力,透明、可追溯的参与机制充分保障了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特定群体合理利用短视频平台实现政治参与,一些靶向系统应运而生,例如“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抖音、快手等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全面推广上线,限制青少年用户的使用时长、时段、功能和内容,保证了目标人群的政治参与。
(三)短视频+大数据,保证有效的政治参与
在流量为王的短视频时代,各类短视频平台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往往都是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精准推送,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与长视频不同,短视频的时间短就决定了其更注重内容生产。短视频场域下的政治参与,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更多的使用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用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丰富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政务公开,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网民对政府的监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最大程度的输出和采纳。
二、短视频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面临的挑战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为人们获取政治信息和扩大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但由于短视频自身的弊端、网民的个体差异、网络背后的商业力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短视频和网络政治参与之间会出现负向关系,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的时间和效果。
(一)短视频的泛娱乐性和商业性特征挑战主流政治文化权威
短视频时代的传播主要以小而短的娱乐视频为主。相较于文字对于网民的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短视频的传播不需要受众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是主要依靠瞬时的画面和音乐制造的感官刺激为主。一些短视频披着娱乐的外衣,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政治倾向,影响网民的政治判断。同时,网络媒介运作更多的是借助于多种商业化手段。短视频行业从主题到内容的生产,再到用户群体的传播及其互动形式,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社会力量的互动和博弈,商业逻辑下鼓吹的泛娱乐化调性左右着用户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二)短视频中隐含的非理性因素暗藏舆论风险
短视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作为工具的短视频可以被用于推动民主权利实现,也可以被各种非理性因素所影响甚至操纵,从而阻碍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最终不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网络空间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治理缺乏长效机制,自上而下的行政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网络自治不能完全有效对接互动。网民易受到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的影响。[3]短视频场域中,缺乏一个完整的场景,用户来不及思考,或者是深入思考,就容易被各种非理性声音带着跑。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构建起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带有强烈偏见、极端主义色彩的言论和视频所影响。
(三)短视频主体和内容繁杂导致监管难度增大
传统媒体时代,公众接受的都是主流媒体塑造的正面内容,这就在源头上阻断了一些负面话语的产生和传播。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以个人为主体的自媒体越来越成为信息的中心,而由于监管边界的模糊,一些不法分子游走在合法性的边缘,再加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甚至是一些反社会视频被生产和传播,海量的信息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短视频的监管把关较之文字把关来说更具技术上的挑战性,互联网对文字内容的把关可以通过关键词筛选直接屏蔽,但是视频画面难以抓取和界定,互联网海量传输的特性也使得人工筛选困难重重。
三、短视频时代优化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的路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空间中良性的政治参与。短视频时代,多措并举,利用短视频实现网络政治参与场域转换,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和引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这充分凸显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短视频平台的监督和治理,重要的是加强常态化的制度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短视频的短、快特性使得过去处于边缘化、不受关注的政治思想和话语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公开出现,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和引导面临新的挑战。应从多元化治理模式出发,发挥政府、企业和民众等各方的治理力量,国家应作为“调控的手”,平台则应充当“行动的手”,用户应该作为“推动的手”,共同推进。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既有国家的强制规范,画定红线;也有平台主体的行业自律,决定界限;还有用户的自觉意识,维护权限,依法合规实现有序政治参与。
(二)创新短视频场域下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机制
短视频场域中严肃的政治内容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主流媒体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工作平台和工作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巨变,导致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回应网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知识需要和价值认知。因此,一方面,必须要进行传播手段的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多样性、有效性,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网民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不断增强网民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把政治参与纳入具体的规则和制度范畴中,通过制度化参与、理性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杜绝情绪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完成从创新模式到常态化模式的转型,全面有效地嵌入现有制度体系是摆在现有创新模式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学者陈云松在其研究中发现,不管线下的集体行动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互联网总会起到助燃的作用,其本身并不是“坏”的因素。因此单纯批评短视频或者限制其使用,本质上并不能减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对社会的影响,重点在于积极引导和依法治理。[4]全民参与下的短视频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其生产与传播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价值引领和评判功能,化解它在生产和传播中的价值困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在短视频时代,个人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应在潜移默化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短视频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掌握短视频场域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