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的“读”与“悟”

2020-12-01沈田瑶

现代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恩师用笔线条

沈田瑶

瑶族,1991年生于四川成都,五色风马艺术品收藏工作室创始人,于2016年初开始跟随谢季筠老师研习书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恩师也常常告诫我们,书法修习之法,无论初学或熟手,都要先读帖,再下笔,先学会“读”,再学会写。

南宋词人姜夔曾在《续书谱》中提到:摹书最易。唐太宗云:“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亦可以嗤萧子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

我们现在拥有比古人更好的条件,人人都可以达到“皆须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但是在开始临帖之前,需要多“谛观”,这就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看帖,是需要审视,仔细看。所以恩师总是强调为何是“读”帖,而不是“看”帖,“读”与“看”两者之间看似相差无几,一字之差,实则大相径庭。“看”帖之人,往往在一个快字,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只见其形,而不得其意,缺少思考过程,得不到作品内在精髓。而“读”帖则需慢下来,读懂其字各部的亲、疏、密关系,读懂其字笔锋走势,读懂其字的大小比例排比原因。

读帖不仅仅是在“读”,更要在读的同时要“悟”,也就是除开要观察字帖上的字迹线条形态,更要揣摩原作者的书写方法、布局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形的模仿。

回到读帖,其实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一、读笔法:主笔,提按,用笔

读主笔,抓住每个字里最“重”的一笔,也就是这个字的重点。读提按,每一笔每一划提何时提起来,何时按下去。读用笔,每一笔每一划何时用的侧锋,何时用的中锋。

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其著作《書筏》中曾这样写道: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所以在读帖时,一定要注意每个字的笔法,亦可结合书空,先练其意。

二、读结构:

读结构主要在于读字的间架结构,也就是说是读字的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圆……这种组合,汉代书家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一幅书法作品,有千笔万画,要让这简单的线条,积画成字,积字成篇,只有认真用心写好每一笔每一画,才能让作品达到理想状态。而下笔之前的读帖,则是这一切的基础,正所谓“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当胸中有字,则一切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恩师用笔线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