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宠辱不惊
2020-12-01憨山石
憨山石
张可丁
1970年出生于重庆梁平,幼随父张羊我启法,后师从谢季筠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书画师,四川草书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展文化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国际)大展。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四川第二届新人作品优秀奖,四川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天府风情书画展一等奖。作品被博物馆,团体及个人收藏。
可丁君赠了一幅书法给我,是用行书写成的一首诗。我看了非常汗颜,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一起学书法的,怎么就相差这么远了呢?几年不见便成了天壤之别。他那书法,从整体上看富于张力、线条变化、疏密得当、节奏韵味、墨色枯润、浓淡虚实、疏散闲淡与情绪抒发上都让我再学几年也望尘莫及。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带着仰慕的心情去拜见了可丁君。见面时,他年轻的脸庞青春洋溢,怎么也不能同那幅书法联系在一起,他笔调厚重而老道,怎么看也像是五十多岁的人而为之,我怎么也不信是出自他的手?
都是习书之人少了些客套,见面寒暄了几句就直奔主题要他写一幅书法来学习学习。其实,是想证实那幅书法是否出自他手?他即兴书写了一幅行书条幅,字里行间显示出晋唐文人风韵,书家语言跃然纸上。接着他谈了在成都读书期间这么多年所做之事,他有机会拜见了著名的书法家谢季筠先生,成为了谢季筠先生的弟子,几年在老先生悉心指导下,自己勤学苦练,习字读书,加强字外工夫与书法技巧的锤炼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可丁君打开了话匣子,与我毫无拘束地聊起来。把他习字方法和经验娓娓道来。什么握笔、线条、墨色和读帖临帖细微粗放等。就书法技法及个人情绪也给予了详解细说。“书法本质是抒情。法外求法,有法无法,在自由的艺术王国里徜徉,这是书法最动人的一种境界”。人生的喜、怒、哀、乐、愁,观天观地,看山看水,似乎都能有所依托,都能寄之于书法的线条质感等。我们也谈到了书法到最后是拼文学,拼人的修养与格局。可丁君十分健谈,对“技进乎道”理解颇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也在他的指点下茅塞顿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我俩是同一师门,一起在他父亲——书法家张义老先生处启蒙学习,他老先生曾在书法教学中讲到学书三层次:一是方正停匀,点画不差;二是铸碑帖,能出己意;三是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魏源)以有限笔墨尽万象之美。学碑、帖之中,要用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要有勇气打出来,方能出己意。我们都在同一个老师指导下,然而,理解各有不同,认识有所差异,可丁君对“技进乎道”特别有感悟,对此我颇为赞赏。我十分感谢我的恩师张义老先生,他的谆谆教诲让我受意匪浅。后来我能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美术作品,被几所美术大学聘为专业学科教授都与先生的培养分不开的。您老放心吧,您培养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我长可丁君几岁,但他与我妻母亲是堂姐弟。他高我一辈,我本应叫他舅舅,但我从未称呼过,他必然是长辈,在我心里早就认可了,尤其他的书法更是让我高看一筹,宜为我师。
可丁君每次从成都回来都会和我交流学书体会,他在国学馆学习感悟有加,直向我倾诉了学书方法。一日:书法必得以汉字为载体,而非鬼画桃符;二日:书法点线须合技法要求,而非隨意挥就;三日:书法是要除去执著心,而不可有意为之;四日:书法是要有真情真性,决不能故作声势;五日:书法是胸中要广纳万象,而不能就字而写字;六日:书法是若不积学养气,下笔一定虚脱和不自然。可丁君对书法认知的六个观点,是为座佑铭,如法至宝。
他在学书上又认为,草书能达人性情。实际上,楷书、行书照样能充分体现性情。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越;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不独楷、行、隶、篆诸体也有同样的功效。所不同者,只是书家性格、兴趣爱好差异而已,而无优劣之分。这是可丁君经常同我交流书法时,告诫于我的书法要点,他自已多年学书也是这样做的。
可丁君他从传统法帖人手,凡名帖大碑,无不心追手摹,获益良多,由此奠定扎实基础。在谢翁季均先生习心教导下认识弥深,书艺更进,他的书法结体横势,开张宽博,方圆并用,行草结合,温润沉郁,雄浑苍辣,逐渐凝练形成了潇散奇倔、浑穆朴茂的书法艺术风格。
可丁君本在书法上已取得了不匪成就,又加强自身的国学深造,一再叮嘱不提过去,真是上善若水,夫唯不争。相信他在“技进乎道”的习书之路上会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