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刻不容缓
2020-12-01郭明兰
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涵盖内容广泛,包括数据意识、数据应用能力、数据思维等方面。只有强化政策支持,多部门合作,营造浓厚的校园数据文化氛围,大力提升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高校教师数据伦理道德,才能提升高校教师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师;数据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9-0126-02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众化、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真正的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網民规模达9.04亿,在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由于大数据的运用,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46.8%。可见,大数据的应用已深人人心、广泛普及。大数据相比以前的“小数据”,具有容量超大、存储类型增多、读写速度加快、应用价值广泛的特点。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有的专家指出是其所有可能用途的总和。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各领域各行业,引发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写人类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历史,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深化改革和教育创新发展,可以说,大数据的应用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无限可能。高校教师必须正视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提升自身数据素养刻不容缓。
1 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早在2018年教育部针对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年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力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的兴起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大数据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威力和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性化教与学变为现实。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大数据应用到教学中,可以精准从社会、学校和学生采集和收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和目的、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动态、客观评估学生学习结果。高校教师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对学生学习背景和过程有全面的把握,克服了以往的盲目性、主观性,而是从海量大学生数据中归纳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也更有兴趣学习高校各科知识,完成高等教学的学习任务。
第二,差异化教学得以实现。大数据的应用使十几万学生同时上课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大规模的情况下还可以实行差异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前文分析的那样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存储能力的大大增强和教学可视化的发展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MOOC(慕课)平台突破了以往教学中固定的实体教室授课的限制,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在线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授课教学,并且还可重复听讲,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并且在网络教学过程中,MOOC平台可依托大数据采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结合设计好的体验模型对网络教学课程进行评估,对教学再改进、优化教学针对性,为每一个大学生量身定制提供教学服务,从而实现规模化下的差异化教学。
第三,智能化学习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可根据来自社会、教育、家庭等各方面数据实现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时精确观察和分析,能大大推进高校教育教学从经验型、粗放型、封闭型向数据化、精细化、可视化转变。另外,大数据可以采集家长、教师、学生的各方面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智能化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撑,可以说智能化学习时代已经到来。
2 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科学内涵
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是高校自觉运用数据思维收集、分析、使用、传播数据信息的能力及表现出来的数据伦理和规范行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已成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来说,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数据意识是前提。数据意识是指高校教师要从理念上具有一定的数据素养,主要包括对数据信息的灵敏性、数据运用的规范和伦理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的有关数据及其异动具有灵敏的嗅觉,对教与学的相关过程和行为等从数据的角度理解、运用、感受和评价。[1]在数据的灵敏性方面,高校教师要对自己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的相关的数据敏感,充分利用数据来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教师既要遵守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又要在实际运用数据过程中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因为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对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信息的泄露等,这都告诫我们高校教师要有运用数据的规范与伦理意识。
第二,数据应用能力是关键。数据应用能力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利用数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或者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实力,主要包括获取数据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利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数据获取能力是需要高校教师从正当渠道或者教学科研活动中获取有用数据。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就是运用恰当正确的方法、工具对数据进行正确评析,将分析结果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这就是利用数据的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是根据数据的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以恰当形式进行保存,依照实际教学和科研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或行动方案。
第三,数据思维是保障。数据思维是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能力与认识层次的基础上对数据的一种全面性的认知,一方面,高校教师对于所得到的数据,要准确理解和仔细辨别,不能盲目信任和过分依靠数据。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具备大数据思维,能有效运用与高效管理数据,既要利用数据的功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又要避免数据的负面效应,使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系统的功能也不断完善,从而对高校教师的数据思维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切实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主要途径
当前,要积极推动高校教师适应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大力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防控期间,高校教学采用诸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陆续展开线上授课。尽管授课形式从线下转到线上、从面对面换成网对网,但教学预期、教学质量、教学实效并没有降低,反而预期更高、要求更高。这充分表明,基于高校教师职业技能角度在大数据时代“怎样教”就成为决定教学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折射出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刻不容缓。
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提供制度支撑。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迫切需要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从宏观上统一规划和指导,如可规定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建立的各类数据平台,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的数据平台共享,打通与教学、学生间的“数据壁垒”;还可为大数据教学立项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信息化建设基础的高校或高校科研团体,开展大数据教学实践研究。同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也要制定提升高校数据素养具体的制度规定,为高校教师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提供刚性强制约束,还可以将数据素养纳入高校教师岗前或岗中培训计划、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具备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大数据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数据素养的提升。另外,高校在招聘或引进新进教师的时候,要注重考查了解教師数据素养和应用能力,将数据素养作为教师招聘考核内容之一[2]。
多部门合力集成,共同推动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协调意识,需要政府和社会与教育和学生相关的多个部门齐心攻坚、合力推进数据库建设,力争覆盖与教育数据科研和应用相关人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可由高校发起,注重持续培养,分期分层次做好教师数据素养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工作。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具体统筹,做好大数据知识宣传、大数据应用的推广、大数据规范建设等工作。社会上与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有关的智能企业也要密切配合,大力开发和设计各类与大数据有关的在线或实体产品,让高校教师加强切身体验,明白数据对自身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学习和运用大数据。
营造浓厚的高等校园数据文化氛围,助力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各个高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只争朝夕的精神综合利用网上和网下各种形式、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种类型开展数据素养宣传推广活动。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新媒体和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方式宣讲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的美妙前景,从而使大数据知识进入教师的内心、进入教师的头脑,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还可邀请校内外大数据的专家学者、大数据应用企业的知名人士定期或不定期为高校教师讲授大数据知识,介绍大数据在当今时代学习领域、科研领域、生产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应用和神奇魔力,提升高校教师对应用大数据的兴趣,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加强大数据硬件建设,为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供支撑。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加强数据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提供物质支撑。可借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开展慕课和建设数据平台的经验,基于Dataverse构建各自学校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管理本校教学科研数据和大学生信息数据,实现校内数据共享,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数据素材。加大校内各种大数据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各学科各专业的专题数据资源库、各个年级学生数据资源库,还应积极与其他高校或机构的合作力争教学数据资源最大化程度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学改革深化创新,促进大学生早日成才。另外,还需要高校教师加强数据伦理道德建设,自觉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合理使用、加工、传播教育的各种数据。
参考文献:
[1]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7):14-19。34.
[2]金艳红.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6(15):136-137.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简介:郭明兰(1971-),女,山东冠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