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制备再生细骨料性能与级配调整
2020-12-01任闻波
孙 姝,任闻波
(1.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中测计量测试检验院(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21)
0 前 言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据计算每生产1 m3的混凝土大约需要700~900 kg的细骨料,因而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的砂需求量也十分巨大。目前混凝土所用的细骨料主要为天然砂,随着对天然砂多年的开采,天然砂的资源总量和产量也在逐年减少。建筑垃圾中,除去渣土,废旧混凝土、废砂浆和废砖瓦含量占60%左右,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混凝土、废砂浆和砖瓦碎块等分拣出来,再进行破碎、筛分、除杂等工序,加工成一定粒径的再生细骨料,用来部分取代天然砂,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可以节约大量的天然砂资源,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再生骨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秦善勇等[1]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和水灰比两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李进军[2]对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研究后提出了应用建议。
本项目采集房屋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和筛分处理,得到再生细骨料,分析细骨料的性能指标,探讨再生细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的处理方法。
1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常见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如下:废旧混凝土、废旧砂浆、废旧墙材(烧结类:烧结普通砖、烧结空心砖等;非烧结类: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砌块、混凝土砖等)、少量木材、保温材料、废旧玻璃、废旧钢材、渣土等。
实验选用本地周边建设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以废混凝土、废墙材、废砂浆等为主。
为了对再生细骨料的性能进行分析,选用吴忠关马湖水洗砂作为对比,细度模数2.8~3.0,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
2 再生细骨料制备工艺
1)破碎: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期两级破碎处理至最大粒径≤100 mm。工艺如下:采用颚式破碎机,第一级粒径≥1000 mm,处理后粒径400 mm至600 mm;第二级粒径≥300 mm,处理后粒径40 mm至100 mm。
2)筛分:在第二级破碎机后加筛分设备,100 mm粒径以上物料重新返回上一级破碎。
3)除尘:由于建筑垃圾中本身含有大量粉尘,同时破碎、筛分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如不处理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导致骨料中含泥量增加,影响骨料质量。
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粒径为40~100 mm,经PEX150颚式破碎机破碎后,出料口物料最大粒径≤5 mm,并用方孔筛筛除160μm以下颗粒,最终粒径范围为160μm~5 mm,与天然砂粒径范围相同。
3 再生细骨料性能分析
经过破碎处理后,对照《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对得到的再生细骨料进行了性能分析,建筑垃圾的性能如下。
1)颗粒级配。对再生细骨料进行筛分试验,测得各个粒径的累计筛余,并与再生细骨料标准中规定的级配区间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再生细骨料不符合任一分区的累计筛余规定,主要体现为大颗粒偏多,0.6 mm以上筛孔的筛余量均不达标,说明颚式破碎机破碎后得到的再生细骨料整体颗粒偏粗。为了达到合适的粒径分布,建议在第三级破碎时采用锤式破碎机,预期能达到较好的级配。
表1 破碎后级配与标准对比(累计筛余)
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无小型锤式破碎机,用颚式破碎机破碎后,颗粒级配不能满足再生细骨料的级配要求,因而对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进行了重新筛分与配比,各粒径级别的筛孔累计筛余量控制在Ⅱ区砂的范围内。
2)微粉含量。再生细骨料中粒径在75 μm以下颗粒属于微粉,其含量宜控制在5.0%以内。本试验中虽然经过了筛分处理,筛除了建筑垃圾中的粉尘,但其微粉含量仍然较大,经检测其微粉含量≥5.0%。表明虽然经过了筛分处理,微粉含量仍然较高,这种微粉粒径极小,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在混凝土中微粉会附着在骨料表面,削弱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力,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在拌和过程中,微粉会吸收大量拌和水,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导致混凝土需水量上升,硬化后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微孔,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增大,强度和耐久性有所降低。考虑微粉的不良影响,实验过程中需将再生细骨料与含泥量较小的天然砂混合后,降低含泥量,减少对混凝土性能的不良影响。
3)泥块含量。再生细骨料中粒径>1.18 mm,经水洗、手捏后小于600 μm的颗粒属于泥块,其含量宜控制在1.0%以内。经检测,制得的再生细骨料泥块含量较少,能控制在≤0.5%范围。
4)坚固性。经硫酸钠溶液测定法测定,经过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10%~15%,坚固性偏低。坚固性反映了细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若再生细骨料的坚固性不足,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不足。
4 再生细骨料与天然砂配合后的级配分析
对再生细骨料进行性能检测后发现,其性能指标与天然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于是考虑采用再生细骨料与天然砂混合使用的方法来制备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天然砂的替代比分别为0%、20%、40%、60%、80%。对于不同替代比的混合细骨料,主要研究其颗粒级配,分析对混凝土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考虑破碎后再生细骨料的级配不符合标准要求,通过筛分对其进行了级配调整,确保其满足Ⅱ区再生细骨料的累计筛余,重新配比后的累计筛余见表2,已符合Ⅱ区再生细骨料的级配要求。
表2 天然砂与再生细骨料配比调整后的级配
将重新筛分配比后的再生细骨料的累计筛余与天然砂对比发现,再生细骨料整体颗粒仍然较粗,在较粗颗粒范围的累计筛余均高于天然砂。从细度模数来看,天然砂为2.5,位于中砂中的较小值,而再生细骨料为3.0,属于中砂细度模数的上限值,非常接近粗砂。若是将再生细骨料直接应用于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降低、易离析、泌水性增加,需要与天然砂配合使用。
按照不同替代比将天然砂替代后,对得到的混合砂也进行了筛分试验。随再生细骨料替代比的增加,混合砂的细度模数逐渐增加,当替代比达到80%时,混合砂的细度模数为2.9,已非常接近粗砂。同时,对四种替代比的混合细骨料绘制了级配曲线,见图1~4。从图1~4中可以看出,随着替代比的增加,混合砂的级配曲线逐渐向Ⅱ区上限趋近,80%替代比时,已非常接近Ⅱ区上限。
图1 I-1级配曲线(20%替代比)
图2 I-2级配曲线(40%替代比)
图3 I-3级配曲线(60%替代比)
图4 I-4级配曲线(80%替代比)
从级配分析可以看出,再生细骨料对天然砂的替代应该有一定的限值,随替代比的增加,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增加,级配曲线向Ⅱ区上限移动。从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考虑,再生细骨料替代比增加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降低,强度也有所下降。
5 结 论
1)经过破碎和筛分得到的再生细骨料整体粒径偏粗,级配均不落入三个级配区,级配不合格,需要经过重新调整才能应用于混凝土。为了达到合适的粒径分布,建议在第三级破碎时采用锤式破碎机,预期能达到较好的级配。
2)再生细骨料的微粉含量偏高,泥块含量符合要求,坚固性偏低,不能单独用于混凝土中,需要与天然砂配合使用。
3) 通过筛分对再生细骨料进行级配调整后,其粒径仍然偏粗,级配接近Ⅱ区上限。与天然砂配合使用时,随替代比的增加,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增加,级配曲线向Ⅱ区上限移动。
[ID:0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