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
2020-12-01雷鹿茸
_雷鹿茸
职场上大多数人都是工具人
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中说,工具原本为人所用,服务于人,但到了技术垄断文化阶段,人却变成了工具。技术垄断的思想预设大致是这样的:即使效率并非人类劳动和思想的唯一目标,它至少是劳动和思想的首要目标;不能计量的东西要么并不存在,要么没有价值;公民的事务最好是由专家来指导或管理。所以工作一切以标准化、绩效衡量,员工在职场中是一枚枚螺丝钉,与效率不相关的人的特色个性完全可以忽略(甚至说要把人性隐藏起来),职场不谈职工的尊严和人生意义。
——钱太荐书,简书
抬头仰望星空,俯首努力工作。
自身具有局限性
工具人具有一个特征:他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的,不论是对自己的利好还是损害,“工具人”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接受。他们一般不会遵从自身的意志去做出具有“侵占性”的行为,即使自己存在强烈的欲望或是渴求,却因为自身的局限很难直接表达出来。
——Chad,知乎
身份标签的底色是认同
“工具人”“打工人”“尾款人”“拼单人”“不喝热水会死星人”……网络造词的狂欢,也反映了人们对群体身份和标签的认同、追逐。
——欧小帅,QQ 空间
无论是职场人士、学生、明星,乃至宠物、人工智能,只要你的生活存在被迫、不情愿地让渡自我的因素,你就是打工人的同胞。
——《新周刊》
教育的失误
学校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只有知识而缺乏人文素质的“工具人”,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
——卢新萍,《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关于人的假设》
00后提桶者
他们自嘲为“提桶者”,人生就装在一个桶里,为了便于迁徙,桶里有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用品,工资到手,或是一旦觉得太累太苦,可能就会提桶跑路。从一个厂区提桶跑路,迁徙到另一个厂区,又或者,旺季而来,淡季而去。他们的目的,是挣到足够的钱,以后再也不用来这个地方,但对其中绝大部分人来说,每年9月的旺季一到,他们还是会重新回来。
——《人物》杂志官微,点评“生产IPHONE12 的00 后”
多数与少数
就是因为有那些大多数,而他们的特征又太具有代表性,所以人们就会对这些个现象或者人群做一个总的概括,便有了标签这么一说。那些可怜的少数人,因为自身的某些属性跟他们类似,最后无缘无故被盖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符号。不管你乐不乐意,最后我们都变成了标签人。
——蔡金格,简书
如何避免沦为“工具人”?
保持精神世界的充沛,同时不断学习新鲜事物,让自己的能力既能是某一个领域的能手又能延展了解很多关联性知识。确保自己离开了某个地方依然能稳固赚钱,发展。那样,你就会离工具人越来越远。
——breakxt,知乎用户
(以上言论及信息,均编选自公开媒体,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