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0-12-01
近年来,莒县坚持在落细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上做文章,主动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持续深化333模式,聚力关键队伍、关键难题、关键效能,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三力聚合,建强脱贫攻坚“关键队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为此,我们从抓关键队伍入手,全领域集聚各方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一是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制定出台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培育十三条措施,健全完善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集中表彰奖励乡村振兴“领头雁”51名,新培育114名。聚焦难点村,从县直部门中层以上干部中连续两批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452人驻点包村。二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聚焦脱贫需要,坚持扶贫与扶智并举,进一步细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资格认定、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26项措施,强化电商、创业、手工、种植等专业培训,逐步将贫困户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培养种养大户等486人。三是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集结,紧紧抓住莒县在外人才资源丰富优势,聚焦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以及各类风投机构负责人等重点群体,以乡镇为单位,定期举办乡村振兴人才恳谈会,共同看发展、议发展,吸引其担任乡村振兴合作人,引导400余人带政策回乡洽谈、带资金回乡创业、带项目回乡合作、带经验回乡运营。
推进三大行动,破解脱贫攻坚“关键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脱贫攻坚中以破解关键问题开路,以点的突破推动面的发展。一是聚力推进“整镇推进、整县提升”行动。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系统谋划、全域布局、精准施治,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达标、示范村镇标准要求,细化制定支部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9项达标指标,美丽乡村建设、支部书记口碑、特色亮点工作等5项示范指标,按年分村镇,标准化推进,集中打造形成县乡“一中心·两线·四十片·百大示范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风景带”。二是深化推进“弘扬公心精神推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持续聚焦各类历史尾欠、不规范合同、多占宅基地及空闲地等突出问题,坚持大托底式的一揽子整治,党员公心带头,群众公心参与,全面清理农村多占宅基地、空闲地,全面托清农村债权债务底子,连续两年全面规范各类经济合同,清理到期土地1.5万余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47起。三是深入推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在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基础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制定出台《莒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十六条措施》等4个指导性文件,总结形成产业带动、资产经营、规模效益、股份合作、物业租赁、乡村旅游、服务创收7种发展模式。同时,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为脱贫攻坚提供物质保障。
建立三项机制,提升脱贫攻坚“关键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推动减贫战略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一是推行公心教育机制。坚持把公心教育贯穿决战脱贫攻坚全过程,总结推广城阳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连续7年在1195个村举办“公心节”,党支部和村班子所有成员在“公心节”大会上述职,接受与会群众的质询、评议。二是落实一线激励机制。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大扶贫干部选拔重用力度,特别是对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编的63名第一书记,在干部年度考核中直接定为“优秀”等次,且不占用所在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建立完善关心关爱机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干部心声,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强化制度约束机制。制定出台《莒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办法》,加大村干部年度经济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重大事项审批、财务审计、财务公开、乡镇财政直接支付等办法。依托每月25日村“议事·学习日”活动,实施“两公开一会审”、农村集体财务月结承诺等制度,遏制“包包账”和“坐收坐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