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立志学
2020-12-01赵家治
赵家治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为证》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解读:
“志”指志向、意志。立志和行志是孔子伦理实践学的核心。《论语》中孔子的仁学也可以说是立志学,即关于伦理意志力的确立、培养、提高和实践的学问。“立志”与“好学”思想共同构成仁学的基础。
雄心立志。孔子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礼”到三十岁时已能以礼的规范来指导与约束自己言行,从而达到自立。孔子认为按照礼的规范言行必须从少年开始,发奋学习,勤于践行,长期努力。这种动力源于孔子对人生的感悟,源于个人意志。孔子说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没有坏处。孔子说,立志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这两处志仁、志道之“志”均指志向,是在志学基础上的升华,孔子三十而立,仁道是他追求的方向和目标。《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用朝和夕相对表示求志心切和心诚,用道和死相对表示实践之危难,暗示仁者失志于道,生死以赴。孔子告诉我们个人生存目标与社会目标是紧密相联的,立志仁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同于生死。
坚守意志。《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主张仁智的勇,反对蛮勇或不合礼义之勇,但当面临生死抉择的道德危机情景时,仁义价值高于生命。孔子这里强调了伦理价值,按照人性经验,一般说来生死为贵,而对于仁者而言,仁义更贵重,孔子通过生与义二者择一来强调伦理价值至高无上性。孔子这一思想,影响了许多志士仁人,历史上涌现了千千万万的英雄豪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延续,体现了儒家倡导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英雄气魄和不畏强暴的胆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楷模。
困境行志。《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君子用心力于学术,不用心力于衣食。君子只着急得不到道,不着急得不到财。人是离不开物质生活的,也不容轻视物质生产活动。孔子这里旨在把精神行为和物质行为放在极端条件下,二者取一,以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生志向选择的重要性,是人生价值取向。这里道与食的对比可以引申理解为真理和生存的对比关系,食与道的选择表面上是外部目标的选择,本质是内部动机和生存方向的抉择。仁学并非禁欲主义,孔子的“富之”“教之”思想,还是主张富与教,食与道兼得。《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住陋巷而安乐,艰难困苦而乐道,孔子赞扬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乐趣,此句突出一个乐字。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此句以潇洒风格表明了淡泊名利的心态,这是孔子安贫乐道内心的真实表露。这里立起贫而无怨、安贫乐道师生之象,意在展示君子不求名索利、不趋炎附势、不畏胁迫之勇,精神之乐大于物质享乐。
矢志不渝。《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里孔子从人性角度指出,人人盼望富贵,人人厌恶贫贱,强调君子要用正当手段脱贫致富,明示君子追求仁德的立场。孔子用“终食”“造次”“颠沛”六个字说明持之不懈,无时无处不持志如一。仁者的驱动力,源于自身内在的意志力,这种主体意志力,可以战胜自身的身心劳顿,也可以战胜外界的艰难险阻,这种主体意识可以创造维持、坚定个人意志。《论语·述而》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此句表明仁义目标成之在我,对仁者而言,矢志求仁,仁可必得,何怨之有。孔子的成功观,内成为本,外成为末,仁者必须克服来自物质、精神压力和外界干扰,产生坚定的求仁意志,这也是中华伦理精神内在生命力之根本。《孔子·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孔子用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深入浅出的比喻意志品质的坚实度需在困境中检验。极端困境是对仁者的最好考验。《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老者安逸,朋友信任,年青人怀念是孔子的志向,也是最高品德和理想。
《论语·里仁》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仁学是一贯之学,一贯性意志与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不懈的追求仁道,一贯性的仁学价值观的追求又坚定了矢志不移。孔子立志学的实践和仁学价值的一致性,是孔子仁学思想得以“一以贯之”。